内容
思考
三次触电
- 这首诗写了三种“触电”,分别是:
- “我”和无形的人握手,“我”的手被烫伤;
- “我”和有形的人握手,他们的手被烫伤;
- “我”双手合十祈祷,“我”的心被烫伤。
- 三次触电的关系:
- 社会和人
- 人和人
- 自我
- “握手”的含义是什么?
- “握手”表达亲近或信任,是一种友好的行为
- “无形的人”指的是什么?
- “无形的人”是这首诗的关键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因为与他握手,给我带来了伤害,令我感到徨恐。可以说它是造成伤害的源头,但确是“无形”的。它或许是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人性,或许是社会的恐怖统治和专制权威。人和社会之间无法友好地沟通和交流。
- 曾经受到“触电”伤害的自己,是否就是无辜的呢?
- 不是,“我”也伤害过别人。在“我”与“有形的人”握手时,我也给他们带来了伤害。所谓“有形的人”,代表了“我”伤害过的具体的人。我本是受害者,但是被伤害后,“无形的人”的罪恶似乎都依附在“我”的身上,自己也无意识地去伤害了别人。在这里诗人进入到了一个自审和忏悔的层面。
- “我”为什么“总把手藏在背后”?
- “我”既怕伤害别人,又怕被人所伤,遂回到独善其身。
思考:是什么在“我”内心的深处留下了烙印?
- 曾经受虐和施虐的记忆,恒久的忏悔与反思。
“触电”并非物理意义上的正负电荷之间的碰撞,或生活中的电对人造成的肉体伤害,而是一种深层次的隐喻,暗示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之间无法沟通交流,天真和善意的沟通尝试,只能给自己和他人留下深深的伤害。“烙印”便是这种内在伤害的外在体现。
艺术手法
整体象征
整个作品都用象征手法抒写,不仅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象征物,而且其它与之相配的次要对象也都是象征物,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的象征世界。
整首诗采用了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触电”、“握手”、“祈祷”、“烙印”、“无形的人”和“有形的人”等都含有象征的意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反思和批判了“文革”这个异化的时代,揭示了在这个时代中人的生存困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无法正常沟通的荒诞困境。
结构
《触电》这首诗共有三层,戏剧性地用两次“握手”和一次“祈祷”创设了三个情境,来展现人的生存困境。在这三个情境中,情感层层递进。“我”与“无形的人”握手,自己被“烫伤”。与“有形的人”握手,把“无形的人”加之于“我”的伤害又无意识地传给别人,使他人也“烫伤”。这让我既感到愧恐,又感到愧疚,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而更为惨烈的是,连忏悔式的“祈祷”也给自己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烙印。三声“惨叫”,一声比一声悲惨,而内心深处的惨烈无法形容。与社会无法沟通,退而求其之与他人寻求沟通,而连他人也无法沟通,在孤寂、恐慌不安中寻求与自身的沟通,连这最后的退路都被堵塞,让我更加感到孤独和痛苦。
语言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冷静,不带任何个人的情感,任何个人的评价,但是诗人的压抑、痛苦的情感却隐含在平易的语言中,体现出作者对时代与自我的冷峻思考。
回环
重章叠句复省
分为章法回环和句法回环
章法回环:诗的每一节大致相似(包括音韵节奏和情感内容)而形成的回环。
句法回环:诗中某个句子不断地回环使用造成的回环。
作用:在音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回旋美感,在情感表现上,有一种强烈的渲染和强化作用。
音韵
全诗一共三层,每层的句式和音韵节奏大致一样,情感内容也基本相似。通过相似诗节的回环往复,尤其是每层末两句“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他们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烙印”,极好地渲染了“我”内心的煌恐和痛苦,同时在音韵方面亦有一种回环和谐之美,回环中带有行进感和变化感。
主旨
诗人通过展现现实的荒诞与人的异化,进而探寻走出困境的道路,呼吁正义和人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