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

1. 定义

2. 确认条件

  • 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某资产科目账面上的实际余额,不扣除相关备抵科目的账面余额(如相关减值准备)。
  •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某资产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 科目后的余额。
  • 资产的账面净值,专门针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言,是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扣除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后的余额,但不扣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负债

1. 定义

2. 确认条件

(三)所有者权益

1. 定义

2.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3.确认条件(剩余收益)

(四)收入

1.定义

2.确认条件(控制权转移)

(五)费用

1.定义

2.确认条件

(六)利润

1.定义

2.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3.确认条件

💡如何理解损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同学们经常混淆的几个概念包括:损益、营业利润、利润总 额和净利润等。特别是在考试中会经常考查到某些经济事项对以上概念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做如下区分:

  1. 损益一般可正可负,如果题目中问题是对损益的影响,此处的损益可以理解为是净利润,即涉及损益类会计科目的变动均会对损益产生影响。所有损益类会计科目发生额在贷方则表示损益增加,发生额在借方则表示损益减少。
  2. 在会计中,我们又把利润按照多步式利润表的编制要求分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净利润。
  •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 (-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 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常见应用(★):5个

计量属性 定义&应用
历史成本 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是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
绝大多数的资产和负债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等
重置成本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固定资产盘盈
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存货期末计价
现值 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等
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