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树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
    • 基于分析师对某个问题的了解,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将问题层层分解为多个子议题,从而得到结构化、系统化的分析框架的方法。
    • 某种程度上,几乎所有的分析框架都是一株逻辑树(或者是被剪枝的逻辑树)。
  • 将逻辑本身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显得十足地小题大做,但逻辑本身又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对它的基本使用,都可以发挥绝大的价值。所以,还是将其列出。
  • 优点:
    • 基于自然逻辑获得的分析框架,最容易理解和沟通。
      • 也意味着久经考验的逻辑树可以极快地被分享、被复用。
    • 通用性最强。
    • 分析框架明确后,可以按图索骥地展开分析,避免思路错、乱、漏。
    • 通过各类分析方法获得了新的认知后,可以方便地更新问题框架,进行迭代。
  • 缺点:
    • 对分析者个人领域知识、专业认知的要求高。
  • 常用工具:Xmind or 任何一种思维导图工具、Excel、Word……

还行的用法

5W2H

如果分析者连这都说不清楚……

  • Why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 What 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 Who 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 When 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 Where 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 How much 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糟糕的用法

  • 鱼骨图
    • 糟糕的布局、无法展开的细节、难以在议题众多时方便地做到 MECE。
    • 看这一副图就知道了:
      •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