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在地铁和公共场所遇到乞讨者了。
    在我年轻的时候碰到此类情况,都会掏出钱包给上一点,虽然不多,但代表了我的心意。心想不管他是不是骗子,如果真的有需要未尝不是在积德行善。
    直到有一次,在郑州火车站。下了火车在站前广场走着,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姑娘,走到我面前用非常可怜的眼神看着我,说:
    “先生行行好,孩子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家在外面,没钱回去,给我两块五就行。”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衣着还算整洁,小女孩看上去是有点羸弱。于是掏出钱包,钱包里有张五块的,看在母女这么可怜的份上,就给她们五块吧。
    给完钱准备继续往前走,此时母亲又开口了:
    “先生,你听错了,我要十二块五。”
    我顿时脑子里充满了疑问,虽然火车站人多,但还不至于听错吧。算了,帮人帮到底,于是又掏出钱包,发现有一张20的,那就给她吧,当时我一个月津贴600,这已经是我一天的生活费了。
    给完钱,继续往前走,哪知刚转过身,左脚一步尚未迈出,耳边又响起了另一位母亲的声音:
    “先生行行好,孩子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家在外面,没钱回去,给我两块五就行。”
    未等她话说完,我便拔腿逃走了。
    从此,碰到此类情况我几乎再未施舍过。一来,觉得善心被人利用了,心里很受伤害;二来,有朋友觉得这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放大他们的贪婪和懒惰,想想也有道理,每个人只要勤劳应该都能有碗饭吃。
    今天,站在地铁里正摆弄手机,一个比我还年轻的小伙子,拄着拐缓缓走到来到我面前,地铁人不多,我眼角瞄了一下,右腿假肢,其他看上去还算健壮,应该不会是乞讨的吧。
    担心变成了现实,他走到我面前说:
    “帅哥,行行好。”,边说边掏出了一个从中间折成V形的厚纸放在我前面。
    现在的乞讨者也与时俱进,叫了一声帅哥。。。
    想了想前几天注销银行卡给了一块多钱,已经基本不用现金了那就给他吧,又恰好背包背在身前,钱包顺手就可以拿到,于是缓缓的拉开拉链。
    说缓缓一点不为过,边拉拉链边想了很多东西。他遭遇了什么变故导致残疾?但整个人看上去状态还可以,他为什么不去做个码农,应该能养活自己的,其他行业应该也可以。
    把一块多钱给了他,他说了声谢谢,转身离开,继续往前走。
    地铁有点空荡,他继续走到几个人面前都在低头玩手机,无人搭理他。
    暂且不评论他们善良或者有爱心与否,放平常我应该也不会给。更何况我已经很久没用现金了,其他人肯定也是这样,没有现金自然没法施舍。
    想到这里,我意识到为什么最近见到的乞讨者少了,因为人们的消费模式已经变了,很少有现金了,他们自然乞讨成功的概率变低了,当“挣”不到钱的时候,自然“从业者”也就少了。
    那么,未来是不是乞讨者要打印一个二维码了?可是,这种施舍的体验应该更不好吧,如果我扫码去施舍恐怕连我自己都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在施舍。
    所以未来也许乞讨者都要失业了,他们能去干什么呢?这未免不会让他们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于社会而言,这应当是一件好事。
    乞讨业都在变,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