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历了好几次抉择,看了很多关于抉择的文章,有很多关于体制内外对比的,也有很多要不要铁饭碗的讨论。
    我承认我并没有超人般的意志和思想,可是我仍然要去迈出这一步。昨天柯大侠的文章说的很好,每个人都应该找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独自坐在窗前,细细的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达到,然后再决定自己是走是留。
    我高中的时候想法很简单。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时候的我想当个科学家,然而高考阴差阳错的报了一所不是那么能自由选择自己未来的大学。从小自己就对研究很感兴趣,当然更多的是动手,经常捣鼓各种电器,动手能力尚可,对学习也挺感兴趣,所以梦想一直是搞研究。
    大学是自己特别迷茫的一段时间,前三年自己基本尝试了各种事情,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努力培养一堆兴趣爱好,但是最终留下来的只有动手、读书、运动。大三下学期开始找到了点方向,参加了个电子设计比赛,这一段时间把自己几年压抑的动手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为时已晚,毕业分到了兰州。
    在兰州的前三年同样是迷茫的,干的是印刷,没事自己写写代码,一直想逃离这种环境,但是自己并不成熟,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第四年迎来转机,有机会接触到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如饥似渴的工作、学习,我很清楚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然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生活谈何容易,种种困难摆在自己的面前。
    正如柯大侠所说:只有体制内,人的身价才会随着年龄增加,和贡献无关。我已经工作近七年,几近而立,非常尴尬的年纪。留在体制内,身价会随着时间增加,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想一辈子就这么过去。出去,一切从头开始,从0开始,问题还在于出去之后干什么?出去之后过一种怎么样的生活?
    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讲她想要的生活是陪自己喜爱的人一生漂泊在八个城市。这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我有双亲,母亲生病,我能只顾自己而弃他们与不顾吗,而且我能找到愿意这样陪我的另一半吗?
    出去之后继续考研,然后走上科学之路。看似只要自己拥有钢铁般意志就一定能成功的一条路,然而现实是骨感的。目前将近28,就算明年能够硕博连读五年毕业,出来也已经34,还有几家科研单位会要自己?而且科学之路,本身就在年轻的几年,思维最活跃,最容易出成果,机械的工作了几年之后,自己明显感到思维已经僵化。当然如果能够出国直接三年或四年博士毕业应该是一条最快的路,但是这条路明显更不好走。
    出去之后直接找个公司工作。第一,这种工作究竟跟我现在的体制内工作有多大差别?我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工作是不是我喜欢的?我喜欢动手,这几年一直在搞编程,所以出去之后要找个类似的能动手的工作,倒不一定非要编程,我始终认为编程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编程。而且我不想一辈子就只从事一项工作,我想要多去体验一些,而且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出去走走,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事少钱多离家近还得假期多吗?能有这样的工作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也总相信各种鸡汤类文章,但是面对现实还是应该多一份理智。那么我就只能去取舍,倒是比在体制内容易选择,然而能不能靠这个工作让自己过上还可以的生活,让自己实现经济自由,能有时间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
    出去之后创业。自己是有很多想法,但是这些想法能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能不能变现,自己在与人沟通上确实是存在问题的,简单说来就是情商太低。所以创业这条路恐怕也是未必能走通。
    倒是不担心出去之后的保障问题,体制内有保障,但是说句难听的,如果遇到大病,在哪都是一样,小病买了医保之后也差不太多,而且我相信社会保障体制只会越来越完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早晚是要实现的。
    所以,我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第一,无论何时,都要读研,即使不是为了走科研之路,哪怕是个在职的。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没有错,当然学习也不止课本知识。学历不代表一切,但是会部分的反映出你接触的领域和你思考问题的方式。
    第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目前我的兴趣还在于编程,在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那么无论其他行业多么诱人,我都会坚持自己的兴趣,除非哪天兴趣真的变了。
    第三,还是要多去走走,多去认识这个世界,多去经历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短短几十年,不求留下芳名在人间,只求留下足迹在每个角落。
    第四,永不停息的改造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让自己有事干,少去做无意义的事,少去做对别人有害的事情,善良、感恩。
    所以,我还是得出来,然而问题又来了,体制不是我想出就能出,想进就能进的,当一切又回到起点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个正反馈,让我更加坚定自己选的路。
    有个朋友说的很对,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停留在想,而没有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