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 图1
    人类发明的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自己,未来没有什么是机器不能干的。或许将来人类自身也变成了机器人,从人造器官到基因修复,“智人”即将灭绝,新的物种是真的“机器人”,机器与人的合体,人类将是历史上第一种生物,能够自己在内部创造出生物学意义上更高等的种类。阮一峰在这本书中思考了自己对社会、科技的发展,告诉我们什么人会是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总体上来说,未来属于有技术的人,并且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将会越拉越大,Google、苹果、微软将越来越庞大,普通人更加难以爬出自己的阶层。
    技术造成的人力精简,将在今后5年内,导致全球发达国家失去710万个工作岗位,但在科技、专业服务及媒体领域,将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两相抵消之下,未来五年内,将会净损失5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以行政工作以白领阶级为主。
    上一次的工业革命,体力劳动被替代了,比如,水车替代了拉磨,汽车替代了马车。这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智力劳动将被取代,计算机替代我们做计算和判断。
    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智力和体力两方面,机器人都比人类能干。你要么比机器更能干,要么比机器更便宜,否则你怎么跟机器竞争工作岗位呢?
    未来,人类可能会分化为两个主要的等级;一个全新的更先进的精英阶级,很聪明,很富有,有更好的基因和更长的寿命;还有一个全新的一无用处的无产阶级,他们将越来越穷地等待死亡,可能变成没有工作、没有目标、整日靠吸毒度日、戴着 VR 头盔消磨时光的乌合之众。
    随着 VR 的发展,VR 技术把材料的触觉和质感的传达,提高到建材的地步,人类也就根本不需要什么实体空间了,大家一起找个床躺着,全部生活都在 VR 里过是最省成本的了。以后名车美女豪宅飞机都变成便宜的数据,每个人戴上头盔就拥有的时候,人生的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人类传统社会必然就崩溃了。
    这些都是悲观的,而我们究竟做什么能够让自己幸存于未来世界。
    作家吴晓波把难以被机器替代的能力,成为“柔软的能力”。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这样的能力。
    (1)人性化和人格魅力。机器提供的服务是没有人性的,也不会有人格魅力,更不会感动人心。这注定了,有些感受是机器无法提供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老奶奶在街上突然摔倒了,你会感到心痛和惊慌,要是一台机器突然故障了,你大概不会对机器产生同情心。所以,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和人性的人,在计算机主导的时代,是有优势的;相反的,一个没有人性、人云亦云、千面一律、会消失在流水线上的人,则天然具有竞争劣势。
    (2)创意。计算机只能根据算法,做出下一步行为,没法超出算法的范围。这意味着,只要掌握了算法,就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举一动。人类则是难以预测的,常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机器最难以与人类竞争的,就是创造力。目前,还没有一种软件,能够写出一部人类爱看的小说,估计将来也难有。另外,科学家曾经有过争论,计算机会不会“顿悟”?目前看上去,大概也是不会的。
    (3)决策和领导力(即企业家能力)。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说过,生产力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了资本和劳动力,就是企业家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团结所有资源,创造出超额利润,最典型的就是乔布斯那样的人物。计算机没有办法团结领导一群人,齐心协力完成一个使命。
    当我们像骡子一样毫无思考的应付着看似稳定工作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