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醒来,就听见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极喜欢下雨,喜欢下雨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捧着本书看着窗外或是一个人静静的在雨中走一走,雨水能够洗涤我被尘世污染的灵魂!
    好久没有这样的空闲时间了,近半年来一直各处奔波,周游了半个中国,但也无暇捧起书本,一本《必然》在我书包里装了几个月,也只翻了近百页,还被雨水打湿了,甚是怜惜。
    忙是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被红楼吸引住了,恰好从一月份开始第二遍细细的读红楼,一本红楼写尽天下事,少年不读红楼,读懂红楼已枉然。带着书到处奔波太重,于是手机下了个 kindle ,然而手机屏幕终究刺眼,于是买了一个真机,又恰逢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人生意义的三部书,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赫然在列,所以就拿此书来试试我的 kindle,也安慰一下自己半年奔波疲倦的灵魂。
    躺在床上手握 kindle 伴着雨声细细品读此书,品味人这一生。
    之前就零星听过这件事情,正如于娟自己书中所说,不希望被媒体解读为都市新闻快餐下的癌症原由分析和保健栏目,然而我想在读此书之前我一直是这么庸俗的理解的,我从未将其上升到一本关于人生意义和哲理的事件,直到我开始读此书。
    于娟,上海交大博士,十四个月的小土豆的妈妈,母亲、大学老师、留学博士,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顺风顺水,优于通常意义的常人。然而突然查出乳腺癌并且全身骨细胞远端转移,也许前几年看到这些字眼我不会有特别大的感触,可能就感觉是个绝症,这几年发生的事情让我对癌症对乳腺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能够想象的出于娟的病情和所经历的磨难,也许这正是我对此书有着强烈共鸣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娟边与病魔顽强的斗争边用文字记录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回忆了过往。
    站在生命的终点(即使对生命对家人有太多的不舍,即使再坚强,也许有些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我们还是无法打破,于娟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尾记里说只要老公不在她就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写作),于娟站在人生的宏大角度去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东西,什么是人的一生真正重要的东西。
    首先是自我的追求,只有对自我有了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一生有了长久的思考和把控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漫步前行,才能去思考别的问题。于娟说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当然不是说短期目标不重要,而是应该站在长远看得失,慢慢走向长久目标。
    朋友和家人是我们生命中离不开的话题。于娟回忆了自己从小被外公外婆带大的经历,遗憾自己在挪威留学期间二老离开的时候她均未能看到最后一眼,这种遗憾和痛也许伴随了她的一生,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遗憾。于娟说癌症一事,让她知道若有后事,谁是她应该付出的人。也许平时呼朋唤友,但只有此时只有面对重大困难和抉择的时候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不是越多越好,朋友也不是相互利用。就像昨天一个长久不联系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本身话语中还带着轻微的喜悦,当听我说已经从体制内出来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寒暄便挂断了电话,是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许在他眼里我最有价值的便是那张皮。
    当然写作此书也是为了留给她的孩子,等到他长大成人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的母亲不是个懦夫,从而让他也能变的更加坚强,可谓用心良苦。她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体和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即使不能当一个大善人起码要不作恶!
    她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女人,也是个柔软的女人!最后送给她一段《当呼吸化为空气》中的一段。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