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周克希译。
    包法利夫人
    理论上欣赏这种国外名著一定要读原文,不然你无法去体味作者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的意境。但是这本书周克希翻译的非常好,遣词用句非常到位,是我读过的所有译著里翻译最优美的。看了一下其简历,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执教数学多年后由于热爱文学翻译专职从事翻译事业。
    所以一个人的爱好是多么重要,纵使教数学的也可以改行翻译。著名的一万小时定理,只要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一万小时,那么他肯定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博士厉害,因为博士真的是在他研究的领域进行了长达一万小时的探索。普通人亦是如此,只要你找准自己喜欢的方向,扎扎实实投入一万小时进去肯定能成为专家,比如打麻将。。。
    言归正传。故事本身比较老套,讲述了包法利夫人爱玛(爱玛电动车是不是从这来的)与三个半男人长达一生的爱情故事:夏尔·包法利、莱昂、罗尔多夫,剩下半个是子爵,为什么是半个,这半个是爱玛虚伪生活的导火索,直接把爱玛引向了深渊。
    爱玛姿色出众又不甘平凡,在嫁给包法利之后,不屑包法利的平庸与无能,偷偷做了罗尔多夫和莱昂的情人,生活奢侈、挥霍无度,最终因无法偿还债务,碍于颜面而服毒自尽。
    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情人、自己的奢侈生活,而全然不顾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当然这一切也并不能全怪爱玛一人,丈夫纵使温柔体贴,但二人明显不是一个层次的人。爱玛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幻想上等人的生活,而包法利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医生,因为治好了其父亲的腿病而产生情愫。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段不对等的婚姻,必然是要产生问题的,婚姻的忠诚固然重要,但两人的层次对等是忠诚的前提,如果终日如对牛弹琴,自然无法长久。爱玛喜欢的另三个男人,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谈吐温文尔雅的“绅士”,聊得来、懂情调、会骗人。当然整个社会背景也是导致爱玛最终命运的重要原因,鲁迅的话说就是人吃人,各阶层人人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全然不顾别人的死活。
    包法利活在现实中,而爱玛活在理想中,现实与理想碰撞一定会产生火花,要么大火,要么焰火。
    个人觉得故事倒不是此书的最大看点。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深深的吸引了我。
    比如,描写爱玛在见到子爵后第二天的心理活动:是谁,竟会使前天早晨和今天晚上相隔如此遥远?这是我见过的最优美、最朴实的描写爱情的语言。
    再比如,莱昂对爱玛的感觉:在她身边会让人感到一种玉洁冰清的美,犹如置身于教堂之中,透着大理石寒意的花香叫人嗅着打颤。透着大理石寒意的花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味,还要叫人打颤,我实在想象不出来。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本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