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7已经是去年了)上映的一部电影,电影拍的一般,不如原著《北方的空地》好,电影状态下的人永远无法体验以及拍出杨柳松七十多天真实情况,场景倒是很漂亮。
    但这种电影卖点不应该在场景上,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重要的是事和人,当然《七十七天》和《肖申克的救赎》在故事上也不是一个量级的。前者是一个青年对自己和对茫茫宇宙的一点极限挑战和探索,而后者则将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强大表达的淋漓尽致。观看《肖申克的救赎》你会有一种代入感,仿佛自己就身处那样一个环境,而《七十七天》则没有。
    不怪电影拍摄者,只是这件事情实在太传奇,没有切实体会一次的人永远无法真切的去感受七十七天下来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电影前半部分还稍微可以,拍到后面就稍显凌乱,外加有些不知所云。这也是大多数人做事的一个状态吧,信誓旦旦的开始,而后草草的收尾,所有事情都没能坚持到最后。
    关于这件事情我有两次切身体验。四月份我去了一次西藏,当然跟杨没法比,我纯属旅游。在米堆冰川海拔四千多的样子有将近一公里是车无法达到的,我下了车之后一路小跑到观景台,就是为了体验一下在高海拔地区稍微强烈一点的运动到底是什么体验,跑到头整个人累的气喘吁吁,但这种极致的体验让我记忆非常深刻,那是一种如入仙境的感觉。另一件事是我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我用了30天跑了四五十个五公里,当时没有这些运动软件究竟跑了多少没记下来,但风雨无阻每天晚上至少一个,穿着短袖在雨雪中狂奔五公里然后再冲个凉水澡,有时候下午也来上一个,所以总数没有统计,通过这件事情我当时是想证明自己到底能不能对一件事坚持下来,同样也想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两件事跟杨比都是小巫见大巫,但精神上应该是一致的。
    说回电影,电影最打动我的两句话是:“为了远方,去他妈的命运!”和“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在短短的一生中,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许巍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然而大多数人眼前苟且着却也看不到远方,生活如同一个枷锁将其紧紧包住。本来我又想在此抨击体制,然而无论体制内外每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只是程度的问题,这是两种不同的枷锁,一个是有形的而另一个是无形的,想要摆脱无形的恐怕更困难,这就是七十七天探险想要表达的意境,搞清楚他是不是还活着。
    宇宙无垠,人生苦短。终其一生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挣钱养家糊口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必不可少,但有些东西在自己没有想清楚之前不要贸然进入,正如男女主角对单身一人的看法:一个不想被别人累赘一个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短短一生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吧,哪怕失败,虽然终究都是化为泥土,但正如佛陀所修炼的,在临死之际我们是用微笑还是懊恼来面对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