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ドラ的利弊
在日本现代麻将的章法里,ドラ每一只便加一番,占相当大的比重。
ドラ牌的运用,是日本现代麻将的重要技术之一,在攻防双方面都是重要的考虑。不止是ドラ牌本身,例如后半如果轻率打出ドラ附近的危险牌,便很有可能放大铳。
问题是,这些「技术」都与造牌麻将的理念与目的有冲突。理念上,ドラ牌只是滥番的偏癖,没有和种的理据,更没有和种的难度;和了包含数枚ドラ的大牌,虽然收入丰厚,但总是给人一种 “cheap” 的感觉,好像不劳而获、不值得拿那分数,就算能提供赢牌的兴奋,但深一层无法给予造牌麻将的成功感与满足感。起和规则里不接受ドラ作为可以起和的和种,背后也是这个理由;如果觉得ドラ的番数是真正地「实至名归」,不接受ドラ起和岂不是很矛盾?实战里,ドラ的比重远超一般和种,虽然ドラ本身增加了手牌的番数,但是却很多时与真正造牌(和种的造牌)的意图产生冲突,在如果要造牌便运用不到ドラ的情形下,这等于叫人不要造牌。一般越是高分的和种,对于手牌使用的限制就越严格,也越难运用ドラ,于是便越少造,结果大牌多是限制少的简单和种加几个ドラ。ドラ滥番的存在,亦增加了造牌的风险,结果变成抢和麻将。靠ドラ来产生大牌的麻将开始玩时可能觉得很刺激,但玩久了就很容易生厌,这是因为ドラ滥番占据了攻守策略的中心,ドラ怎样「有技术」都及不得众多和种本应有的变化及趣味,ドラ的存在造成了计分法的不平衡,令游戏变得单调枯燥。
如果问,起初产生ドラ这规则的动机,是为了滥番增值还是为了增加策略,你会怎样答?后者的答案显然很难令人信服,ドラ的「技术性」只是结果,ドラ诞生的动机应该是滥番增值。换句话说,ドラ带来的「技术性」其实不是其本来动机,而只是(良好)副作用,但这副作用的效力,却始终胜不过其本来动机带来的坏影响。
日本麻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路程,从日本古典麻将开始就已经承继了中国古典后期平和滥番等的不平衡,后来增值过程中又产生了「门前滥赏」等毛病,章法一路饱受各种偏癖的困扰,本来就只能带出很有限程度的造牌麻将的风味。在这环境下,多了「ドラ」一个偏癖也可能不觉得显眼,反而可以舒缓乏味的感觉。
13.2. 杠ドラ改变了开杠的作用
杠ドラ也有它自己的技术性:因为开杠就会增加杠ドラ,所以不能轻易开杠,只有在有把握自己赢这局牌的时候才会开杠,否则便会助长了对手的大牌。
原本古典麻将的概念,因为杠子比刻子有较高的难度,所以值较高的副点,这也就是开杠的目的,是很简单直接。现在杠ドラ成了开杠的副作用,而且又是比原本效果更大的副作用,造成了不自然的偏癖,多了一个绊倒初学者的要素。杠ドラ的所谓技术性,没有什么深度,结果也是靠运气「话事」,更偏向于时一条滥番规则。
13.3. 里ドラ —— 究极的滥番
去到里ドラ(及杠里ドラ),在和牌之后才揭牌加番,已全无技术性可言,是纯运气的滥番。如果说想增加「立直」的价值,日本现代麻将既然仍计副,何不给立直加多 10 副或 20 副,可以固定价值,不用靠运气。
想深一层,里ドラ是在和牌之后才凭运气给手牌分数加个二倍或四倍,这在口口声声讲求技术的日本麻将,是很荒诞的滥番。ドラ或杠ドラ可以增加技术性的说法,凭里ドラ的存在与流行这点已可以显示其矛盾,因为如果表ドラ是为了增加技术性而存在,那么里ドラ就没有理由、没有可能流行。如果在坊间赌局,为了追求赌博的刺激而采用里ドラ,这也无话可说。问题是,标榜技术的竞技团体,自当洁身自爱,把里ドラ贬为坊间陋习,不屑理会;但是实际上一部分的竞技团体,却同流合污,把里ドラ也纳入竞技规则之中。为什么可以有这样的发展?这是因为里ドラ在坊间太过流行了,所以连竞技麻将也要迁就。那么为什么坊间会对于里ドラ有那么大的需求?最自然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里ドラ就没有那么好玩」。换句话说,就是日本麻将不够好玩,未能满足雀迷的需求,所以就要增加滥番来「调味」。
日本麻将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独自的「技术性」,但是这些技术性都是来自日本麻将的「偏癖」,离开了造牌麻将这个麻将本然的理想;这些技术性都很狭窄,不及造牌麻将应有的深度及变化,更缺乏娱乐性。虽然日本麻将的和种选择提示了造牌麻将理想的和种选择原则,但是日本麻将本身未能摆脱历史流传下来的诸多偏癖,日本的麻将坊众以至学者都找不到造牌麻将的理想终点,于是只好接受增加滥番这个「权宜之计」来试图增加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