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在 1998 年,颁布了一套麻将规则,以推广麻将作为益智运动。这套规则里面,当然包含了一套麻将章法;他们不只要求以那章法作为国内正式比赛的标准规则,并希望推广成为国际的统一规则。
国标基本上是采用很多和种的新章,列出了共 81 个和种。这些和种是搜集自全国各处地方,其中有属新章较普遍的,也有较罕见、奇特的,例如「推不倒」。手牌计分是采用加算法,并且规定 8 分起和。
15.1. 国标麻将的特点与问题
国标搜集了全国各地的和种,经筛选后采用 81 个。可以这样说,国标和种选择的原则较中庸宽松,但是采用了一些理据较弱的和种,这些和种较难记难认,所以学习与记忆上的困难,会在 81 这数字意味之上,和种亦是跟从惯例按分值列出,学习困难,这会直接妨碍章法的普及。
和种选择连带造成另一个问题,就是「复合加算规则」。国标有所谓「计分原则」,但是那五条原则较为复杂。现在经过几番修改后,已见改善。
要制定精确的和种分值,理想的做法是参考数学(主要是「组合数学」)的计算结果,再加上实战数据,揉合两者。可能国标的作者对组合数学认识有限,所以唯有单靠实战数据,但数据会有数量不足及当地章法与牌风造成偏袒等问题,于是国标的和种分值便有很多的不平衡,与数学计算结果有很大出入。另外和种多起来,便很难掌握复合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国标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授受法:国标的和牌者,有两方面的收入,一个是三家各付 8 分的「底分」,另一个是手牌和种分值,按「半铳」制,即自摸和便三家各付,铳和则铳家单付。这个授受法承继了「自摸滥赏」, 又有极高的和底,令手牌和种分值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幸运自摸重要过一切。试想一想,和底 24 分加起和的 8 分已是 32 分的收入,多造几分和种的用处便不在那么明显。高和底鼓励了抢快和,这又与起和规定的目的矛盾。可以这样看,国标其实是抢和麻将,只不过是「和牌形」的定义改变了,8 分起和的规定成为和牌形条件的一部分。国标的授受法实际上担当了和种的功能(成为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和种却担当了和牌形条件的功能(起和条件)多于和种的本来功能(收入主要看授受法的和底及自摸滥赏要素,和种不大重要),符合「和牌形」规定的牌又多数不能和牌(因为 8 分是高的起和限制)。因为采用了很多小分和种,所以 8 分的起和限制其实较为复杂,初学者不易掌握怎样才能和牌;本来麻将规则简单,是助长其普及的一大优点,但在国标规则下,这优点却被大大削弱了。
我们同意国标的基本宗旨,推广麻将作为益智游戏活动,亦同意有制订国际统一竞技章法的必要;但是看国标章法的内容,有许多问题点,特别是自摸滥赏的授受法及复杂的规则。从造牌麻将的观点来看,国标是 8 分起和的抢和麻将,这有其自己造牌的技术性,但说到底,其「技术性」更多来自繁杂的和牌形定义而来的规则复杂度,距离理想的造牌麻将还有一定的距离。
国标在编集时,参考了中国各地的规则,但现代章法多生偏癖,如果没有清楚的原则来作指引,随便把各地规则混合,便很容易承继各章法的缺点、问题点。若只看中国现代章法便会以为「自摸滥赏」是当然合理。结果国标是在有限和不足的资料与知识之下编集,中肯地说句,如果只限于那些知识,国标也可以算是写得颇好的「权宜之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