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的现代章法,自摸的比重是相当之高:同一手牌,自摸便会有多至三倍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麻将的竞技性,我们称之为「自摸滥赏」。就让我们来检讨一下自摸滥赏的来龙去脉。

7.1. 旧章的「自摸」一番来自讹传

旧章基本上采用了古典麻将里比较普遍的和种,但是却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外:任何的牌,只要是自摸和牌,便可以加「自摸」一番。

古典麻将的确是有「自摸」这个和种,但自摸在古典麻将里由始至终都是 2 副和种,从来没有过任何增值。综观古典麻将的其他 2 副和种,即边、嵌、独、对碰,也都没有增值过,并且后来在废除副点的过程中消失了。这也难怪,因为与 4 副和种比较起来,2副和种是容易很多,没有增值的理由。作一个具体的比较,每巡三家对手各打一张牌后自己便摸一张,所以理论上自摸的比率为四分之一(实际上对手会扣起危险牌,所以高手对局时自摸的比率往往更高);「岭上开花」则在「听牌时开杠」的前提下,假设是听两扉,才只有十七分之一的机会。两者实战时的出现率,有打麻将的读者自然心中有数。假如说「自摸」是从古典麻将的 2 副「增值」到旧章的一番,这实在很难说得通。旧章「自摸」这个一番和种的真正来源,推测有以下两个可能性。

第一个可能性,就是古典麻将后期「门前清自摸」这个一番和种的讹传。我们要理解,在中国麻将流传的历史里,看书来学麻将的人,恐怕不到百分之一,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透过「口耳相传」来学麻将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情景,有人拿着一手门前清的牌,当他自摸和牌时,便很兴奋地宣布自摸和,并且因为是(门前清)自摸而加多一番。此时如果背后有一个初学者在观战,但他又不太理解规则的话,便有可能误以为凡是自摸和便可多计一番,不知道只是门前清的牌才有这个机会。另外门前清自摸的手牌,因为每一张牌都是自己摸回来的,所以有人把之别称为「自摸和」也说不定。(这叫法在今日的日本也很常见。)但这叫法,很容易令初学者产生混淆。「门前清自摸」在古典后期是比较普遍的和种,但去到旧章这个和种便不翼而飞,有可能是因为讹传变了「自摸」。

另一个可能性,就是「出铳幺二制」里,自摸时向各家收双倍,有人将这说成当「一番」来计,但又有人说是收双倍,有初学者听得一头雾水,于是就误解为加完一番后再收双倍。

初学者的误解,以讹传讹地传了开去,又没有权威性的公式机关来纠正,就这样变成了旧章的标准规则。

7.2. 出铳幺二制促成自摸滥赏的不良副作用

回头看「出铳幺二制」,自摸时以和牌者代替庄家,向三家各收双倍,三家合计便是六倍。铳和时,向铳家收双倍、其余两家收一倍,合计便是收四倍。比较起来,自摸的收入是铳和的一倍半,再加上自摸的一番,合起来自摸便变成了三倍收入。出铳幺二制里自摸的计法,是直接从「庄家幺二制」的庄家和牌承继过来,可能以当时的人(麻将坊众)的智力及数学知识,未曾想到更好的方法,「权宜」之下就这样计了。但这计法是否合理?原本庄家幺二制摆明是着重庄家,庄家不止有收双倍的利益,也有付双倍的风险;古典麻将里,三家闲家围攻庄家是策略的一部分。把着重庄家转成「着重自摸」,这没有道理也没有好处,出铳幺二制的目的原本是要「着重出铳」,着重自摸只是「不良副作用」。查实这自摸的计法,是承继了庄家幺二制的外表形式,但内涵却变了质,无端端加重了运气成分,也违反了造牌麻将的原则(同一手牌,没理由说因为自摸就变得有三倍的「美感」)。「自摸滥赏」某程度上减轻了放铳者的责任,与出铳幺二制的本来目的背道而驰,自相矛盾。

有一说,自摸理论上是四分之一的机会,所以收三倍是合理。如果那样也说得通的话,海底捞月、岭上开花岂不是要收一百倍,天和要收三十万倍?以偶然类和种来说,有四分之一机会的和种完全不值得收三倍,连一倍半也不值得。

旧章的「自摸滥赏」,辗转流传到中国各地、各种现代章法,在中国的雀迷之中, 已成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人都以为是麻将的当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