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日本现代麻将的门前重视性质
日本古典麻将「门前清铳和」加 10 副,去到日本现代麻将,不止加上了「立直」,另外大部分的主要和种,要么必须要门前清才可以计,要么鸣了牌便要扣番。另外近年的「一发」及「里ドラ」等许多滥赏规则,都是特别优待门前清(立直)的手牌。
门前清的重要性,是日本雀迷的常识。例如「立直」「三色同顺」「平和」的牌,计 4 番 7700 点,但是如果吃了牌的话,无立直权利,平和不计,三色同顺降为一番,只得最低的1000点。有很多牌,一旦副露,得分便大打折扣。
12.2. 「鸣牌减番」规则的起源
现今日本现代麻将的门前重视性质,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立直」,一是「鸣牌减番」,一是新兴「一发」与「里ドラ」等的滥赏。立直在前一章「立直论」详论,新兴滥赏就无谓多讲,这里就讨论一下鸣牌减番。
日本古典麻将的和种番数,跟从古典时期的惯例,众多和种都是一番。因为「平和」「断幺九」等容易的和种也同值一番,出现了番值的不平衡,便开始了增值的风潮。一些刻子类型的和种,例如「对对和」、「三色同刻」等,便增值到二番。但是顺子类型的和种如「三色同顺」、「一气通贯」,不知怎的却变成只有门前清的牌才增值加番,鸣了牌便停留在一番。这有可能是「立直」或「门前清自摸」复合计算的讹传,但这机会不大,相信多数是日本人在「立直」环境下形成了门前重视的观念,有意地这样改。「混一色」「清一色」加到了「三三制」的番数,也还是鸣了牌要扣回一番。「平和」及「一般高」也变成只限于门前,鸣了牌便降为 0 番,这些就真正的是扣了番;这可能是因为和种分值平衡的问题,想改善从日本古典麻将起便偏袒了平和太过有利的毛病吧(因为多复合),但鸣牌减番只是把平和有利改成门前清平和有利,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
12.3. 「门前重视」对游戏性的损害
表面上看来,门前清的手牌难度较高,所以门前重视看似合理,符合造牌麻将的原则。但是门前重视其实不合雀理也不合造牌麻将的理念,对麻将的技术性及娱乐性都有损。
麻将是四人玩的游戏,四人之间本应有透过鸣牌的互动,门前重视却鼓励玩家单纯地摸打,抑制了四家之间的互动,令麻将变成了四个人围在一桌各自玩单人游戏,损害麻将的游戏性。
就技术性而言,门前重视弊多利少。一手牌能否门前清完成,运气(摸手)占的因素重于技术(观察他家、引张等),门前重视便是单纯奖赏运气好的人。如果配牌不是很好,就算努力造牌,也多会需要鸣牌才能造得成,门前重视令努力造牌者得不到应有回报,反而鼓励玩家沿最快捷的道路走向单纯的平和牌,这违背了造牌麻将的目的。另外门前重视鼓励玩家忍手不鸣牌,拖慢了游戏的节奏,增加了流局的机会,令游戏变得沉闷。
从造牌麻将的理念看,把许多和种都分开门前与否来评价,这是纯粹按难度来分别,但与许多和种的理据(手牌的美感,即牌组的系统性及一贯性)无直接关系,所以只是勉强硬加的分别,不能算符合造牌麻将的理念。
麻将有鸣牌的机制,鸣牌是雀理上当然的行为,无理由要罚减番,门前重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雀理。
12.4. 中国麻将的副露策略
日本现代麻将的支持者,会说保持手牌门前「应是」麻将重要策略,中国麻将鼓励玩家胡乱吃、碰,技术性较低。
那只是先入为主、本末倒置的说法。从技术性的角度来看,中国麻将绝不是鼓励胡乱吃、碰,因为副露了的牌会被锁定,不单止限制了以后手牌发展的自由度,而且当入张不顺、和牌无望而想弃和作防守的时候,这更会减少安全牌的选择数,增加放铳的风险(这点比起立直规则,也更加自然合理,亦更有深度)。对于牌章高的人来说(习惯了三番起和等强迫造牌的章法者不算),一局牌太早、手牌未定型的时候(未齐搭,即未到三入听)不宜太急鸣牌,因为以后入张很有可能变得比副露了还灵活,而且亦很有可能重复摸入吃了的牌,现在不吃后来确定想吃时也往往会再有机会。但是在手牌已定型、只是在等某几张牌来入听的时候(特别是一入听),或是不鸣也难有改善的牌搭(边搭或字牌对子等),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去鸣牌;门前重视对这些明显应该鸣的牌作减番惩罚,不自然、不合理地拖迟了牌局的节奏,亦增加了运气成分,只是奖励摸牌运气好的人,对能预计上家打牌、懂扣起下家要牌的高手不利。
12.5. 日本现代麻将门前重视带出的番数不平衡
细看日本现代麻将,虽然和种种类的选择颇佳,但一些和种的番数就未能反映其难度,特别是鸣牌减番的情形,许多和种的番数都是严重偏低。
例如「三色同顺」及「一气通贯」,玩中国麻将的朋友都会深明这些和种的难度,鸣了牌只算一番是明显偏低。另外「混全带么」,这是较难以门前清完成的和种,与「断幺九」同算一番也是明显太低。「一般高」实战难度大于「断幺九」,为什么「一般高」要减番但「断幺九」鸣了牌却可以照计?「混幺九」及「三色同刻」这些刻子类型和种,也是因为门前重视(顺子重视)的环境,所以久被忽视,明明番数过低却久未调整。
最糟糕的,就是复合和种的手牌,因为几个和种各自都要减番,合起来便减了许多番,造到了也劳多利少。
这些番数的不平衡,意味着手牌的得分未能反映出手牌的美感与难度,成为了日本现代麻将的「偏癖」,妨碍了日本麻将去表现造牌麻将应有的技术性及趣味性;这些偏癖令打牌策略偏向于一侧,损害了游戏的多样性,令对局变得千篇一律。日本麻将空有较接近理想的和种列表,很是可惜。对于日本现代麻将这过度重视门前清的毛病,我们称为「门前滥赏」。
12.6. 「不听罚符」的背后是「门前滥赏」之过
日本有些地方采用「不听罚符」的规则,就是说到自然流局时,手牌没有听牌的几家要支付合共一定数额的分数(多数是3000点)给听牌的几家。
这也是不合雀理的怪诞规则。麻将的目的是和牌,听牌也只是为了有和牌的机会,流局就是无胜负的一局,无理由按听牌与否来分胜负。在技术方面,到终盘放弃听牌以避免放铳是当然策略,只顾自己听牌而乱打一通是初学者的低劣章法,日本麻将的全铳制也是为了着重防守,无理由立规则去鼓励这样乱打。
为什么会流行这规则呢?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麻将很容易有很多流局,流局多就会很闷,所以就采用罚符规则,既可以在流局时也分到胜负,又可以籍鼓励各家保持听牌,来增加放铳及和牌的机会。流局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麻将的「门前滥赏」拖慢了游戏节奏,减低了各家的入听效率,另外全铳制太过鼓励弃和以及种种禁例也有一定的影响。
12.7. 新章等对不求人的滥赏
新章等的现代中国麻将,「门前清」计一番,「自摸」计一番,「不求人」(门前清自摸)又计一番,合起来便有三番,称为「一摸三」。
这有滥赏之嫌。本来古典后期「门前清自摸」的一番,论难度虽看似合理,但仔细分析下便察觉有奖励容易的顺子手牌的倾向(见 「平和论」)。后来发展到「门前清」铳和也可以加番,这便将这个和种降到平和级的难度,应否有一番的价值成为疑问。(但在新章连边、嵌、独都计一番的环境里,这看来又不见得特别过份。)问题是门前清铳和计一番的话,门前清自摸概念上是其上位和种,同样只计一番好像有点失礼,所以又再加多一番,然后又再加上旧章里讹传而来的「自摸」一番,这样一个一番难度(「三三制」标准)的和种便辗转地升值到三番,跟「混一色」等看齐。
以上的论据千疮百孔,不求人不应有三番的价值。首先自摸的一番本身是讹传而来,本来就不应该计。(见自摸论)另外说「不求人」是「门前清」的上位和种,这是把结果现象倒转过来当做原因来说:本来「门前清」(本义即「不求人」)是一番和种,按难度等应没有再加番的价值,后来把和种条件扩阔到门前清可以铳和,这只是和种定义的改变(有点像从「金鸡夺食」改变到「抢杠」),不一定要诞生出上下位和种,换句话说,如果把门前清的定义改成可以铳和的话,那么门前清的手牌只加上最后自摸的一张,在和种理据上没有足够的差别要订此为上位和种。尤其是如果自摸本身已经算一番的话,不求人再加第三番就是重复了奖赏(另外从和种理据的角度来看,如果相信自摸一番是从「门前清自摸」讹传而来的话,现在就变成了同一个和种数了两次,违反了「复合加算规则」的背后原则),这会破坏章法的全体平衡。说到底,「不求人」没有三番的难度,计三番只是勉强因为下位和种把其价值推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