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的中国古典麻将传入到日本,又进行了一些演变,我们称该版本为「日本古典麻将」。但是这章法也脱离不了「集体失忆」的命运,现在日本已很少人懂(主要是「日本麻将连盟」的会众),一般所说的「日本麻将」是称为「日本现代麻将」的版本,在后章再详述。反之在西方因为有 Kanai & Farrell 及 Whitney 等的英文书介绍,所以也有部分西人玩到现在。
一份日本麻将连盟的 1962 年的规则,以下概述。连盟的规则久不久会有改动,但相信现今的规则与当年的出入不大,大概是四舍六入的方法改变了吧。
副底为 20 副,满贯为 500 副,其余的计算规则都大致与中国古典麻将(后期)差不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全铳制」,即是「局局包」,凡铳和均一律由放铳者包付三家的失分。和种则如下列:
- 平和:1 番
- 如果加了自摸或边、嵌、单调的二副,便不算平和
- 门前清铳和:10 副
- 门前清自摸:1 番
- 断幺九:1 番
- 混一色:1 番
- 清一色:3 番 + 10 副
- 九连宝灯:满贯
- 役牌:1 番
- 门风、圈风及三元牌
- 小三元:1 番
- 大三元:满贯
- 四喜和:满贯
- 包括大四喜及小四喜
- 字一色:满贯
- 对对和:1 番
- 三暗刻:1 番
- 四暗刻:满贯
- 一气通贯:1 番
- 全带幺:1 番
- 混老头(混幺九):1 番
- 清老头(清幺九):满贯
- 海底捞月:1 番
- 岭上开花:1 番
- 抢杠:1 番
- 天和:满贯
- 地和:满贯
- 定义为闲家摸第一张牌时,自摸和牌
- 十三幺:满贯
9.1. 日式全铳制有庄家有利的副作用
日本章法是主要章法之中唯一采用真正的全铳制的。例如台湾麻将或香港旧章近年的所谓「全铳」,因为受了「自摸滥赏」的污染,包付的只是自己一家的失分(与对手自摸和时相比),已故简而清先生也称之为「半铳」,不算真正的全铳。全铳制强调了防守的重要性,某方面提高了麻将的技术性。
但是日本章法也保留了「庄家幺二制」,庄家的得失分要加倍。这庄家幺二制跟全铳制加在一起,便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庄家和牌时按庄家幺二制得分加到一倍半,但闲家和牌时庄家的双倍失分却由放铳者包付,就算庄家放铳也只是包付跟闲家放铳时一样的失分,这就造成了庄家先天相当有利的情形。(原本中国古典章法的庄家幺二制,庄家的失分与其得分同样是全部加倍,所以庄家要冒的风险较高,不会特别有利。)这庄家的利益,在连庄制度之下便变成了隐藏副底,庄家固然想抢快和来连庄以维持这利益,闲家亦想抢快和以令庄家落庄。所以日本麻将连庄的重要性很高,中国古典麻将里庄家可能会想造大牌以博取最大利益,但日本麻将的庄家却会以抢快和为优先。这样的隐藏副底,从造牌麻将的观点来看,不是好事。
9.2. 门断平:日本古典麻将的“偏癖”
日本古典麻将采用了「断幺九」、「一气通贯」与「全带么」这几个新章和种,其中一气通贯及全带么的难度与「混一色」相若,但「断幺九」却是「平和」级难度的容易和种。另外副底为 20 副,所以刻、杠副点的重要性大打折扣,兼且又有「门前清铳和」的加 10 副,这些全都对顺子中心的平和手牌有利。结果「断幺九」「平和」「门前清铳和」三个和种复合起来威力强大:不止易造、取材自由、速度快,而且全部三个和种的复合会有 120 副,就算吃了牌(失了门前清)也有 80 副。比起其他的一、两番手牌,这类手牌容易很多,所以自然地成为此章法的主轴,亦出现了「门断平」的略称。打日本古典麻将,一般不会特别牺牲手牌速度来「造牌」,因为造牌很容易放铳给门断平的牌而损失惨重,不如去斗快抢和,抢不成便弃和来避免放铳。(另外也不要忘记前述连庄的「隐藏副底」因素。)想要造大牌,最好便是等自己的门断平机会,可以事半功倍。
门断平的得分跟手牌的美感与难度不成比例,不符合造牌麻将的理念,破坏了和种间的分值平衡,成为了日本古典麻将的「偏癖」。日本古典麻将结果也是抢和麻将,玩起来单调乏味,未能满足雀迷对造牌的喜好,所以去到日本现代麻将,许多和种便获得增值,以取得较佳的平衡,而日本古典麻将亦难逃被遗忘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