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 刘滢
对产品经理相应技能的要求越来越细化,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产品经理相应技能的要求越来越细化,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功能产品经理,策略产品经理
策略到底是什么?策略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提供更精细化、更动态高效的产品解决方案的手段。在各类希望更好&更高效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中,多多少少都有策略的存在;任何一个产品达到一定体量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策略手段来解决。
在新闻产品上,给每个人展现更个性化、更符合他兴趣的内容,这是推荐策略; 在用户增长上,针对各个渠道/不同剧户层设置不同激励留存方案以实现最高的RO1,这是增长策略; 在账单催收上,通过挖掘用户信息得到相关联系人、针对不同用户类型设置不同催收方案,这是催收策略; 在商品定价上,基于历史数据和竞品情况设置最佳的价格和促销方案以实现更高的GMV/Revenue/Profit,这是定价策略。
其他案例:百度对亿级流量的识别分发,滴滴对秒级时空变换的调度操控。
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一一让相同的资源能被用的更有效率,让同样的钱回报率更高,花得更值。
策略产品经理更像是一种思考方法。思维模型、知识框架,长期的探索填充。
第一章:了解策略和策略产品
策略定义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策略这个词,亦作“策畧”,是指战术。随着时代发展,策略从未消失,到现在,策略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也存在于很多领域,像品牌策略,定价策略等。
策略不是一个明确的行业,也不是具体的产品形态。策略与功能、文案、活动一样,是一种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手段。
策略可以服务于任何一个行业、产品、形态。
策略的四要素
待解决问题,输入,计算逻辑,输出。
待解决问题:围绕问题诞生。 输入:影响解决方案的因素。 计算逻辑: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规则。 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以今日头条为例
待解决的问题/目标:从大量候选内容中找到用户最喜欢的内容 输入(喜欢,这件事受哪些因素影响):该用户的特征(基础信息、历史行为);候选内容的特征(类别、关键词) 计算逻辑(主要由策略RD开发给出):将这些特征通过一定的计算规则转化为唯一的「喜欢度]指标 输出:按喜欢度从高到底排序的内容
以促销价格为例(电子价格标签)
待解决的问题/目标:制定怎样的促销规则使该商品当日销售额最大 输入(销售额,这件事受哪些因素影响):有多少人会来买(当各时段人流量、不同折扣下的购买转化率);以怎样的价格实 计算逻辑(主要由策略RD开发给出) 输出:在几点(tx)开始设置几折优惠(Pricex)可以使毛利最大
功能产品和策略产品的差异
看得见的功能,看不见的策略
工作流程
发现问题; 撰写需求,发起项目; 跟进开发评估; 上线后效果回归,开启新的产品循环;
用功能解决问题,用策略解决问题
百度叫法:功能型产品经理和策略型产品经理;
腾讯叫法:产品策划,产品运营;
功能
一个人相对聚焦的需求,抽象; 收敛的解决方案,通过流程和原型表达产品实现效果; 更关注结果,面对开发结果是验收的性质,更关注呈现效果,而非实现过程; 更快达到理想态,面对明确单一的问题,通常可以更快达到较好效果,Close该Feature的产品循环。
策略
一群人更多样更有统计意义的需求; 发散的解决方案,通过逻辑描述和效果示例表达产品实现效果; 更多参与过程,通过多轮评估,深入参与开发过程,与策略RD一起发现各要素的问题;【真正的黑盒子】 可能永无止境的产品循环,复杂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多个产品循环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章:策略产品发现问题的四个方法
用户反馈收集
自有渠道:产品各个端上用户反馈入口,客服人员收集的问题;
外部渠道:应用商店评论。微博贴吧等媒体渠道。
浏览了解数据内容——删除无效的数据——对反馈问题进行标注,理解背后的问题
常见问题分类
不是问题:用户的抱怨,在当前产品的服务范畴之外 已知问题:优先级不高,或者已在项目计划中还未上线的老问题 未知问题:新版本问题或者之前没有发现的老问题 如果无法判断原因,需要进行用户回访,定位具体的问题
局限性
收集的问题比较随机,很难反映产品现状的全貌。可以代表一些问题,但问题的影响面和优先级比较难判断。
每一条反馈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用户的情感表达,请以敬畏的心态深入分析每一个问题
系统监控
监控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报警手段,能够帮助我们解放双手,只要给出对应的规则,不需要主动挖掘,自动的能帮助我们发现需求。
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对可见功能(白盒部分)和不可见功能(黑盒部分)两部分。分为效果监控和策略监控。
监控是一种针对相对稳定的产品,通过对数字性指标的收集和观察,自动、实时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
定义待监控指标:告诉机器要观察哪些指标 定义报警规则:告诉机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通知我们
效果监控
针对产品的白盒部分,监控用户的体验及产品的核心目标,该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时,需要重点即刻关注。
策略监控。
针对产品的黑盒部分,监控某个策略的运行情况,对象为各类中间指标,该指标经常受到某个项目迭代影响,检测作用大于监控。
根据监控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波动幅度决定响应的及时性,进而选择相应的报警方式。
界定正常波动区间的两种方式:
数据敏感度:波动是否超越历史波动范围。(去掉噪点,即异常)
三西格玛理论:波动范围期望值±三个标准差。
根据影响程度和影响面的四象限评估重要程度 根据指标重要程度和波动幅度四象限确定报警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