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变革
以银行卡为核心的开户与支付方式——→以刷脸和指纹为核心的开户与支付方式
互联网金融黑科技解决的核心问题
资金安全,身份认证,合规合法,便利。
常见的黑科技
二维码支付,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指纹识别,指纹支付,虹膜识别,NFC支付,NFC近场支付,电子签章,电子合同。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与活体检测是目前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与核实的核心技术,在实名认证、账户开户、大额支付领域被广泛使用,以达到反身份欺诈的目的(身份盗用,骗取,伪造)。
反身份欺诈=【“实人”:活体检测,OCR】+【“实名”:公安部人像比对,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处理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技术特点:
- 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征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 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获取人脸图像;
- 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
- 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和识别;
- 符合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特性,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
人脸识别流程:
1.人脸检测
- 检测到人脸,捕捉人脸图像;
- 将人脸图像分割成若干矩形块;
- 通过“分类器”过滤;
2.人脸规范化
- 对人眼进行定位;
- 对人脸图像进行切割和旋转;
- 将人脸归一化一定大小;
3.人脸建模
- 局部处理
- 唇部振幅
- 2000多个特征
- 局部相位
- 25个区域
4.分类比对
将被识别人的特征与库中模板进行比对,比对速度100万次/秒;
5.人脸识别
完成身份识别;
人脸识别产品设计
身份证OCR识别(扫描身份证,身份证信息识别成功)——→获取公安库真实身份信息
活体检测(自拍视频)
人脸识别(核身结果)(人像对比通过分值设定)
活体检测和人脸识别通常在一起使用。
在生物识别系统中,为防止恶意伪造或窃取他人的生物特征用于身份识别,通过活体检测功能,判断提交的生物特征是否来自有生命的个体。人脸识别的活体检测技术一般参与“指令动作配合”的方式,如左转、右转、眨眼、发声。指令配合错误则认为是伪造欺骗。(动作指令活体检测)
近红外人脸活体检测:无需指令配合,检测成功率高。(基于光流法实现,光流场对物体运动比较敏感。)
应用场景:微众银行的开户和绑卡;支付宝刷脸登录和刷脸支付;
刷脸支付是金融级人脸识别的应用,技术要求:
高安全性:人脸活体检测技术,防止照片伪造、视频冒充;
高准确率:极低的误识率;
高可用性:海量并发人脸比对服务;
高实时性:比对结果实时返回,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
指纹识别与虹膜识别
指纹考勤机,指纹支付,指纹解锁;
虹膜开锁,虹膜通关;
指纹是指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凹凸不平的纹路,这段纹路蕴含了大量的特征信息,如纹型、模式区、核心点、三角点和纹数等总体特树。端点、断点、分叉点、三角点、核心点等被称为“特征点”细节特征。
指纹识别就是依靠总体特征和细节特征,通过采集器转为数据集,从而确认一个人的身份。
指纹套防伪-活体检测:利用采集分辨率较高的指纹传感器,探测到手指的真皮层,并对指纹进行识别、认证,简答说,其识别对象必须为活人的手指。这种技术对干湿手指、粗糙手指有良好的适用性。(皮肤表层-死皮层-真皮层)
虹膜识别
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区域,在近红外光下呈现丰富的纹理,如斑点、条纹、细丝、冠状、隐窝等。虹膜识别的核心技术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匹配和分类,从而实现自动的人员身份认证。
指纹识别流程
1.采集:通过指纹认证仪获取原始指纹图像。
2.图像处理:指纹图像的预处理;图形增强;二值化;细化;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
3.指纹匹配:与指纹特征库的指纹进行识别和匹配;
虹膜
特征:唯一性,稳定性,非接触性,防伪性好;
流程:
1.虹膜图像采集
2.红膜图像的预处理:虹膜定位,虹膜归一化,虹膜图像增强;
3.虹膜特征提取及编码
4.匹配与识别
电子合同和电子签章
电子合同,相对纸质合同而言,即电子商务合同。
合同生产:合同模板编辑,打印,签字,盖章;
合同管理:分类保存,借阅管理,举证管理,履行跟踪,归档入库;
电子签章:即电子签名,图像处理技术,电子签名技术,可视化效果。
电子签章的形式:非对称性密钥加密,计算机口令,生物笔迹辨别,指纹,面纹,虹膜;
电子签名: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形化。
法律法规
摘要算法,密钥公钥;
CA机构;全国数字证书互联互通平台;
电子合同签署流程:
移动支付(手机支付)
指纹支付:消费者单方面开通。
二维码支付:消费者、商户都要开通。
NFC近场通信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
NFC支付: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款机或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本地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空付
远程开户
银行Ⅰ类Ⅱ类Ⅲ类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