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1 20:07
    黄卫伟:回归价值的本源 - 图1
    导读
    西方有个寓言,说红舞鞋是魔鬼做的鞋,舞者穿上它会舞姿曼妙,引来大量的观众喝彩,但观众最终会散去,而这双鞋却脱不下来,必须一直不停地跳下去。
    所以,穿鞋时必须想清楚,这是不是一双红舞鞋?当企业进入新领域、启动新的投资项目之际,是否想清楚,是否提醒自己,这是不是一双穿起来容易、脱下来难的红舞鞋,最终会把企业拖垮。
    企业家和学者面对各种管理理论,都需要有批判性思维。当我们接受,特别是应用现存的这些似乎已成定论的流行观点时,我们需要问个为什么。
    价值这个问题被关注,因为互联网+充裕的资本+资本市场正在扭曲初创企业的价值,放大人性的贪婪,颠覆传统的创业法则。
    哈佛商学院琳达·艾普雷盖特教授关于生意模式提出了三要素模型理论,即概念、能力和价值,黄卫伟老师又增加了一个要素,叫实现方式。每一种生意、每一个行都有它赚钱的模式,也就是生意模式。互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生意的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深刻改变了传统商业的面貌,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真正颠覆传统初创企业生意模式的,不仅是互联网,还有技术。最典型的是移动支付,以移动通信技术以及4G标准的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手机的普及,最后形成了移动支付体系,像微信支付、支付宝以及其它的移动支付方式。除了技术在颠覆传统的生意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资本,本文从资本视角探析对传统生意模式的冲击。
    一、资本介入扭曲初创企业的生意模式
    资本因素大量介入扭曲了哪些生意模式呢?
    首先,那些没有利润、现金流严重失衡的初创公司成了独角兽,成为VC和PE追捧的对象,从而其价值也随着多轮融资的估值越来越高。
    其次,初创企业的生存法则正在被改写,传统的生意模式正在受到质疑。新创公司到底是创造利润和现金流重要,还是创造价值重要?换句话说,对初创公司来说,是生存重要还是扩张重要?
    再次,当初创企业的估值演变成博弈,这时候价值是被理性估算出来的还是被赌出来的就成了问题。传统估值理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由于大量资本介入后被整个扭曲了。
    股市上有种说法,没有投机就没有股市,所以股市要有活力必须容忍一定的投机。这和中央整顿股市的指导方针是对立的。问题在于,假如没有投机就没有股市的话,资本市场还总是正确的吗?如果资本市场充斥着投机,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市场总是对的话,岂不是在认可投机总是对的?投机导致资本市场的估值经常偏离企业价值,市场最终是对的,但经常是错的。
    二、什么是价值及其价值驱动因素模型
    什么是价值?当我们大量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去评估初创企业时,是否正确使用了价值的概念和定义?我们在和别人争论一家企业的价值时,双方对价值的理解是否一致?
    按照莫迪里亚尼和米勒的经典定义,价值是未来各期现金流的贴现。如果把企业假设成为一个可以永续存在的实体,其价值等于未来各期现金流的贴现。企业价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怎么估计未来的现金流,或者说是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就是可以用来偿付借款的本息、纳税和股东红利的现金流。二是资本成本,或者贴现率怎么确定。这个公式的本质是强调长期现金流是股东价值方法的本质,是价值的本源,是根本的定义和概念的实质。要有现金流才有价值,而现金流如果没有利润的话也会枯竭。所以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没有利润、没有现金流的企业为什么有价值?这个价值是被怎么确定的?
    价值概念被定量化地确立起来后,现代金融学普遍认可的假设是,公司以价值最大化为首要财务目标,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就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按照《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第四版提出的公司价值驱动因素框架,公司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长期增长、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
    公司估值可以分为短期估值、中期估值、长期估值。短期主要取决于绩效,即销售生产率、经营成本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销售的生产率主要指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市场份额等;经营成本生产率,主要指销售成本率、销售毛利率和单位成本的竞争力;资本生产率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天数和总资本的周转率等。中期主要是看商业健康、成本结构健康、资产健康。所谓商业健康即要深入考察收入的构成,比如新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主导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及其成长性,再有就是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等。
    所谓成本结构健康,主要是看成本的构成,如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的比例,以及直接影响成本的劳动生产率、要素的生产率等。资产的健康主要是看资产的质量,包括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存货的库龄结构、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等,如果资产大量由超期存货构成,未来会形成严重的贬值,如果超期应收账款占比过大会形成大量坏账。长期主要是看核心业务的增长以及企业捕捉未来增长机会的能力,这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直接关系。上述一切又和组织的健康,如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结构有间接的决定关系。这就是整个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模型。
    三、企业关键价值因素公式
    如果把企业假设成为一个可以永续存在的实体,其价值模型可以用关键价值因素公式来表达。通过价值驱动因素分析,这些驱动价值的因素在这个公式里可以明确显现出来。
    一是增长,不是收入和规模的增长,而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的持续增长。
    二是投入资本回报率,就是ROIC。如果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增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驱动增长,即投入资本回报率很低的话,还是不能带来自由现金流的增长,从而不能带来公司价值的增长,这和规模没有直接关系。
    三是资本成本。合理的资本结构和稳定的资金回报率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对于股价上下大幅波动、收益率上蹿下跳的企业,其风险更大,资本成本更高。
    四是投资率,即税后净利润中用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再投资的比例,加大低效投资的粗放型增长,并不能带来公司价值的增长。只有在投入资本回报率超过加权资本成本的较高水平上加大投资率,才会带来公司价值的快速增长。如果投资不足,仅靠高投入资本回报率,还是不能带来公司价值的增长。
    公司价值是这四个基本要素综合的体现,而不仅仅只是增长。
    黄卫伟:回归价值的本源 - 图2
    四、初创企业的生意模式和价值被扭曲
    首先,风险资本过度追逐基于互联网的初创企业。互联网是一个最有力的估值放大器,这就是为什么资本特别是风投和私募都在追逐IT和互联网相关初创企业的原因。
    其次,免费成为流行的创业生意模式。像共享单车,大量的共享单车被人们随意丢弃在各处,没有人爱惜,因为太便宜了!人们不去珍惜那些几乎是免费得到的东西,但是这却成了创业企业流行的生意模式。
    再有,增长取代了投入资本回报率,取代了资本成本,几乎成为决定价值的唯一因素。只要是增长就有价值,不管回报率是多少,因为回报率和未来的盈利是可以假设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初创企业在免费的模式下拼命追求增长,只要是超速增长,就算没有利润、没有现金流或者现金流严重失衡,风险投资也敢投,这样的初创企业反而更有想象空间。
    还有,互联网导致经营目标的短期化,厚积薄发在今天被当作愚不可及。
    互联网+充裕的资本+资本市场,正在扭曲初创企业的的生意模式及其价值。
    五、质量是增长基础,诚信是品牌实质
    价值被扭曲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质量意识被淡化,低价被奉若神明。笼统地提性价比,会导致思维和经营方式上的混乱。国家已经明确把质量提到了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中国经济再往前走的话,如果没有高质量和品牌是走不出去的。虽然中国的消费者人均收入水平只有8000多美元,但13亿人中至少有10-20%的人收入平均水平会在2-3万美元。10%就是1.4亿人,20%就是2.8亿人,接近美国3.4亿的人口规模,单从人均水平不能反映中国真正的购买力。
    适应这种购买力的中国企业现在要把质量和品牌摆在首位,而不是重复过去低成本、低价格、低质量、性价比的思维方式和路径。如果还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将会被未来市场的发展淘汰。传统依靠低价、高性价比的劣币驱逐良币模式,将走入穷途末路。
    六、虚拟经济冲击实体,泡沫一戳就破
    近年来,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产业重心从生产偏向流通。中央重申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但前几年许多实体经济进入金融和房地产业。非理性取代了理性,大跃进时期的那句俗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今天某些领域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领域里反而大行其道。
    充裕的资本怎么扭曲了价值?从这几轮房地产的波动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在里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只要是下调首付,只要是给出更优惠的按揭利率,就会掀起新一波的房地产繁荣。这轮的房地产繁荣就是金融操作的结果,而且由于房地产的繁荣,下游的繁荣带动了上游企业走出全行业亏损的困境。原材料、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企业,2014年以前纷纷陷入整体困境和全行业亏损,由于这波房地产的复苏和繁荣,整体走出了全行业亏损的困境。现在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实只要金融一收紧,这个包子里的馅马上就露出来了。
    房地产业如果出了大问题,首先冲击的是银行和地方财政。于是,曾经政府的担心以及经济学家的危言,经过这一轮房地产的繁荣转变成了购房者的担心。在这一波房地产的调控中,购房者倒真正担心起来了。
    黄卫伟:回归价值的本源 - 图3
    七、创业领域的幽灵
    比产能过剩更充裕、更严重的是货币供给和企业债务,还不包括私人债务。企业债务去年达到18.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166%,高于美国企业债务75%和德国企业债务53%。有西方经济学家唱衰中国经济,这种论调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这些数字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中央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了很重要的调控位置上,这是未来绕不开的问题。
    VC和PE那么有钱,企业债流到哪儿去了?即便在实体企业里,很多企业债并没有过多用于实体经济。存款的大量增加,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很大的部分就是企业债。这些企业从银行拿到贷款后又存到银行里,银行赚的是中间差价。企业本来是可以少贷一些钱的,但为什么把债务存起来?因为钱来得容易,而且成本低。这些资本很多流入了房地产和金融业,包括VC和PE在金融上操作的资金来源。这是导致企业估值不断被推高的重要供给来源,然而脱离了利润和现金流的价值,就像一个幽灵在创业领域中游荡,这个泡沫迟早要被戳破。
    八、市场最终是对的,但经常是错的
    究其原因,问题在于市场监控机制不完善。
    为什么说现在的资本市场扭曲了企业价值?按照反馈控制理论,没有估值的错误,没有定价的偏离,就没有市场调节,过度偏离和矫正都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股价大幅波动的企业,经常情况下是偏离估值平均线的,市场最终一定会把过高的估值调整回来;这种调整又往往会超调,变成低谷,成了估值洼地;洼地又成了VC、PE挖掘的地方,形成新一轮的高估值,这种现象在股市中轮番上演。市场不是没有调节作用,市场最终是对的,但是经常是错的,经常处在股价、估值偏离实际价值的状态下。
    这种估值和定价与实际价值的严重偏离,对某些初创企业来说尤为严重。因为初创企业的历史数据不足以支持规范的估值。VC和PE会通过炒作把它们共同投资的初创企业价值炒起来,然后通过上市、溢价退出,这就是中国创业板的运作逻辑。但是我们也很难责怪这种VC或PE,它就是靠投机炒作来赚钱。问题在于,市场监控机制不完善。如果市场是理性的,估值、定价和市盈率是相对合理的,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作用必须肯定,也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
    九、回归价值本源的五条建议
    从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来看,企业经营还是要回归价值的本源,要深刻认识到以下五点:
    首先,强调长期现金流是股东价值方法的本质。企业,须有利润和现金流。没有利润的现金流是没有来源的,光靠折旧、借贷不足以支撑现金流收付平衡。
    其次,可持续增长最终靠的是厚积薄发。
    再次,质量是增长的基础,诚信是品牌的实质。
    第四,专注是成长之本,多元化是成长之殇。多元化最终会损害成长,资源分散配置后,在每个进入的领域都不能成为领先者,这样的企业不值钱。
    第五,钱可载舟,也可覆舟。对创业企业来说,钱多了反而会扭曲其经营行为,最终使得企业不依赖外部的资本注入就活不下去。只有回归价值的本源,才可能创造出可持续的增长。
    黄卫伟:回归价值的本源 - 图4
    摘自《华夏基石e洞察》,作者黄卫伟,编辑傅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