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也叫变结构控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且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这种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如偏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目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滑模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应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

    从滑膜控制本身的初衷来说,是希望用蛮力来给非线性系统提供一种比较general的设计方法,就像线性系统的PID大法一样。大神讲课的时候说了个例子:用锤子砸钉子的时候,不用考虑什么太多的力学模型,只要罩准了,咚咚两下,就总能把钉子给砸进去,滑膜控制就是这样的,我们的目标就是不管怎么样的系统,我们就是想让它走到我们想要的切换平面上面去。


    滑模控制是一种相当简单而且控制性能优越的控制方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工厂在做过程控制时还是只考虑PID控制。
    它的控制效果优越体现在哪里呢?主要是两点:1、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调节的参数少,响应速度快。2、对扰动不灵敏。什么是干扰?如果你的机器好端端地在工作,突然来了一个熊孩子拿起一钉锤就是一顿敲;或者工厂附近有高铁,每隔一段时间地面就要抖两下。滑模控制对扰动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这对于在复杂环境工作下的机器来说非常友好。
    滑模控制本质上是非线性控制的一种,简单的说,它的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即系统的“结构”不固定,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有目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
    [

    ](https://blog.csdn.net/xiaohejiaoyiya/article/details/90271529)

    • 什么是终端滑模

    滑模控制中,我们是选取了一个线性的滑模面s,使系统达到滑模面后,误差逐渐收敛到0,收敛的速度可以通过调节滑模面的参数来实现。后来人们为了使滑模控制有更好的性能,便想到将滑模面设计成非线性函数,构造Terminal滑模面,使得在滑模面上误差可以在指定时间T内收敛到0,于是就产生终端滑模.
    image.png

    1. 传统的滑模控制属于切换控制,既使x到达s(x)=0就算达到目标了,因为根据切换面的性质会自动收敛到平衡原点,我想又提出等效控制的原因就是因为切换控制抖振的存在,使其性能很不好,因为等效控制其实已经不是变结构控制了,而是根据理想的模型设计的理想控制。这样综合两个控制就可以使当x远离s(x)=0时等效控制不起作用,而切换控制其作用,当x到达s(x)=0时,切换控制不起作用,而等效控制其作用。<br />不过目前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是系统任何初始状态都在s(x)=0内,按理说只使用等效控制就可以了,但如果考虑到系统的不确定性,那么还是需要切换控制的,因为切换控制鲁棒性极强,即使系统出现偏差还是可以使其回到s(x)=0上,这时在使用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