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
英文名:《The Small Big:Small Changes That Spark Big Influence》
作者名:[美]史蒂夫·马丁,诺厄·戈尔茨坦,罗伯特·西迪尼奥
译者名:苏西
前言
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夫·马丁、诺瓦·戈尔茨坦是知名的说服力与影响力研究权威。在影响力和说服力领域,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著作《影响力》已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全球售出了200万册,并被《财富》杂志评选为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
生活中那些微小发现与细节的改变所产生的的巨大影响力,对我们来说早已算不得危言耸听,但即使是这样,这种影响力仍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
本书《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将通过近百个经典实例的讲述与分析,带领我们去探秘那些微小却重大的影响力提升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在当今这个信息量超载的时代用最小的细节改变成就结果上最大的差异变化,并成功影响他人。
一、环境中的细节
1.1 如何借力
说到“借力”这个词,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太极。的确,太极这种功夫讲究的是借力打力,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其实,不仅在功夫中可以借力。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环境的力量来改变别人,或者改变自己。
借助环境的力量,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幻,但这是可以做到的。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绑匪劫持了一大群人,然后命令他们排队缴纳保护费。排在第一的人上交100元,第二个人上交200元,以此类推。众人听见这句话之后都争着去排队,连反抗都忘记了。
虽然这个故事未必是真实的,但是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绑匪无疑是聪明的,他懂得如何借助环境的力量来影响人的心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都是从最原始的状态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因此,我们身上还会保留动物的特性。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之所以成群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考虑,还有就是不想自己被孤立。这就是群体的力量,我们都害怕被这个世界所孤立,所以在很多时候,随大流是最容易的选择。
正是基于人类的这个特性,聪明的人才能从环境中借力。比如说,现在的很多鸡汤文,还有之前的成功学,这些都是利用了人们的共性。因为绝大多人都不是天赋异禀,但又都是渴望成功的,所以这样的文章最能切中他们的痛点,也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是从环境中借力。
再比如说,社会学家想要简单地了解一下中国年轻人的心态,他怎么做才能最简单而且结果又相对准确呢?其实,去机场书店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经常搭乘飞机的都是20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里就有社会学家想要研究的目标群体。
同时,机场书店里的书经过层层筛选,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经常想要看的。所以,去看一看这些书中的内容和价值观,就能够大致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
这个做法就是在向环境借力,这比一步步地调查容易得多。
1.2 如何看懂环境的暗示?
我们都知道心理暗示,当你不断地给自己灌输某个价值观时,你的价值观可能真的就变了。这一种心理暗示是我们刻意而为之的,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最终的目的。但是还有另一种心理暗示,是不知不觉间就会产生的。这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就会给我们一种暗示,最后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比如说,当我们过马路的时候,看到前边的所有人都在闯红灯,你自己就会不由自主跟着去做。这就是环境暗示的力量。我们经常听说外国闯红灯的人比较少,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几乎没有,其实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素质,更应该看到环境的力量,有可能是因为国外的一些制度比较完善,比如红灯的时间比较长,街边的垃圾桶距离摆放合适。
因为有这样更加便利的措施,所以人们操作起来也就会更加方便。这也是一种环境暗示,暗示民众去遵守规则。
环境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要想学会使用环境暗示,就先要学会看懂生活中的环境暗示,找到其中的道理。比如说,我们看到公园草坪中的小路,就知道这是暗示我们不要践踏草坪;我们看到餐桌旁边的餐巾纸,就会想到要保持桌面的干净。这些都是环境中的细节,但就是这些细节,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美国,曾有家牙膏厂商的产品滞销。在这个时候,一名员工提出把牙膏的口径扩大一毫米,老板采用了这条建议。而恰恰就是因为这个微小的改变,该企业牙膏的销量大大改善。这个改变确实明智,不仅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还加快了该产品的更新速度,一举两得。
当然,这样的想法自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那位提建议的员工在生活中一定做了大量的观察,或者是自身有切实的体验。我们都要使用牙膏,有这种体验的人也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这其中的细节呢?
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不是一件麻烦事,当我们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观察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通过看懂这些细节,我们自己的生活就会变得更通透,同时,我们自己也就能看到更多的机遇。
1.3 起名的艺术
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卡罗尔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在这本书中,她教给了我们一个改变自己思维模式的办法。其中,有一条就是给自己的问题起一个名字。这个要求可能有点奇怪,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作用。不管这个问题的名字是什么,本质都是不会改变的。
其实,卡罗尔设计这一步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想要改正自己的问题就必须要能够时刻想起来。那么,怎么才能加深自己的记忆呢?起一个好记的名字。名字要简单,并且自己很熟悉,最好与相应的问题有所关联,这样就能够很容易想起来了。
在这个事例中,起一个好的名字是为了加深我们的记忆。其实,起名的艺术远远不止如此。现在是自媒体兴盛的时代,许多人都在各个网络平台上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起一个好名字在这个时候就凸显出它的意义了。品牌的名称首先要符合自己所提供内容的特性,同时,品牌名字应该简单好记,这样才有利于打造品牌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自我管理中来。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记忆很多知识,所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十分重要。这时候,我们可以给每一个知识板块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就方便我们记忆和思考了。
起名字,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把握了这个细节,也能成就很多大事。
二、更好的领导者
要想成为一名更好的领导者,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技能?
2.1 做出合适的承诺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重视承诺的,信奉“一诺千金”的理念。到了现在,这样的理念依然存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践行自己的承诺;生活中,对待家人一定要守信,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那么做出合适的承诺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团体的前途和命运。
那么,怎么做出合适的承诺呢?首先,要学会主动去承诺。如果你想激励员工,让他们工作更有热情,那就不能等着员工来找你提出要求。你可以事先给他一些承诺,这个承诺不一定是工资上的,也可以是一次机会。总之就是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理解他的心理,主动做出承诺。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没必要,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吗?答案是确实需要。因为不管在什么时候,人才都是稀缺的。就像曹操赤脚迎许攸,刘备三顾茅庐,聪明的领导者对待人才都是不惜花费力气的。承诺的内容要合适,能够让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这样就能降低离职率。
日本行为管理专家石田·淳在《使命必达》一书中提到过,日本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市场会进一步缩小,同时,人才也会更加稀缺。如果想要提升公司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生存力,留住老员工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相对于新人来说,老员工更有经验,对周围环境也更熟悉,工作上就会便利许多。
做出合适的承诺还要求我们具有一种仪式感,通俗地说,就是要表现得比较正规。如果我们只是随口一说的话,员工很可能不会相信。在做出承诺的时候,尽量选择在公开的场合,最好有第三方的证明。
其实,你可以选择在员工的办公区域公开地做出承诺。这样,有了第三方群体的证明,员工会相信它的真实性。同时,其他的员工也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动力,对领导者的信任度会大大提高。
2.2 学会培训员工
如何提升一个企业的生存力,关键在于人才。比起招收新的员工,其实培训老员工更加方便一些。当然,这里所说的培训不是给员工报名各种学习班,这样的培训只是浮于表面,对员工没有真正的提升作用。
如何正确地培训员工是一门技术,我们可以先看看好公司是怎么做的。“无印良品”是日本一家著名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声誉,他们是怎么培训员工的呢?首先,他们的每一位员工都配有一个员工手册。这份员工手册涵盖的内容十分全面,总共达两千多页。虽然手册很厚,不过你不要以为这是一种负担,对于员工来说,自己直接查询比询问领导有效率得多。
在这个事例中,为了培训自己的员工,公司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效果却是出奇得好。因为培训员工不只是培训他的技术和职场技巧,比这个更重要的是灌输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观。这就涉及到归属感问题。就像我们对家乡有一种归属感,所以绝大多数人是眷恋家乡的。同样的,如果公司能够恰到好处地灌输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员工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
除了价值观的培训,领导者还应该注重公司机制的合理性。对于员工来说,完善的奖励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众多奖励中,工资是主要的因素,但不是绝对主要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工资上可以给出一些奖励,但是这个幅度不要太大。
同时,应该用一些别的方式来激励员工。比如说,给员工改善一下工作环境,或者给员工提供一次晋升的机会。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员工看到希望,让他有继续工作下去的理由。
作为领导者,需要培训员工的时候,不要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计划。培养人的理念比培养技术更重要。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机制也是在培训员工。这会让他们形成上进的意识,工作起来就会更加有热情。
2.3 决策与执行兼顾
美国的心理学专家卡罗尔教授提出过一种心理疾病,叫做“CEO综合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某些领导者喜欢自己决策,自己拿主意,从而忽视了公司中其他人的看法。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即使是领导者,他对于这个公司的看法也是片面的,总会有一些疏漏的地方。这时候,综合一下其他人的意见是必要的。
这就好像是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如果统治者选择高度集权,不听从别人的建议,往往就会很快灭亡。而那些能够虚心纳谏的君主,往往能够经营出一个兴盛的王朝。因此,我们在决策的时候,要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切记不要把权利完全握在自己手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把一定的权利下放给其他人,这才是良好的决策者。
做好了最终决策,就需要执行了。这个执行不仅包括领导者的执行情况,还包括员工的执行情况,这两个环节中任何一个出现了问题,都难以达到好的效果。首先来看自己的执行力,当我们向员工传达最终的决定时,必须保证自己表达清晰。这个时候,越是清晰的表达,员工执行的效果就越好。好的领导者,不应该给员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表述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员工的执行力虽然不是我们可以直接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机制,或者制定一些规则来激发他们的热情。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及时给员工的成绩作出肯定。肯定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同时,做出的肯定一定要及时,这样对方才会感到你的真诚并有效受到激励。
决策和执行就像领导者的两条腿,都要做好。决策的重点是虚心,而执行的重点是细心。
三、个人提升
在个人提升领域里,我们能够努力做到什么?
3.1 设立目标
行为管理学专家戴维·艾伦在《搞定》一书中提到了GTD管理法,这个管理方法帮助很多人实现了自我管理,提升了自己做事的效率。在这个管理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到你需要处理的所有事务。其实,这就是在为我们自己设立目标。
这也直接告诉我们设立目标的关键,就是目标要全面。这一点是相对于短期计划来说的,通俗地讲,如果我们想要制定出一个短期的工作计划,或者是做出一个日程清单,就需要用这种方法来设立目标。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认真想一想,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事项,哪些事项是紧急的,哪些事项又是重要的?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因为我们每天需要接收的信息量太大了。当时记住了,但是很快就会忘记,等到我们真正开始总结的时候,就会遗漏很多事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记录。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记便签,把零碎的事项随时记录下来。然后在整理的时候拿出来,一个个列入清单。如果觉得这样太麻烦,我们还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整理。
这种方法就是以一天为一个单位,然后整理每天的事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记日记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客观的语言,不能歪曲事实。如果有自己的感想,可以单独列出来,免得影响我们日后的理解。
那么,如果我们需要设立一个长期目标呢?这时候就不能用一张清单列出所有的事项了,而应该把一件事单独列出来,纵向构思。在设立这个长期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预测出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打个比方,列出这个事件就好像是一个点,我们需要把这个点展开,勾画成一个场景。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时候很难预料到事情的发展轨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去做打算,而是说要多做打算。比如说,我们可以事先想一想会不会有别的情况,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
同一件事情可以尝试设计出多种解决方案,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或者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事件的后续发展,早一点做出下一步的打算。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计划顺利进行,从长远上来说,这样还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3.2 培养潜意识
美国科学家戴维·布鲁克斯认为人类进化的本质在于潜意识的进化,这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潜意识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理智的力量。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学会培养自己的潜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在生活中,我们的潜意识多半都是比较消极的。比如说,在睡觉前,你看到有一块蛋糕。你的理智告诉你自己,不能吃,吃完之后会发胖。但是潜意识会告诉你,没关系的,就一块而已。这样的潜意识总是会带给我们不好的主观意识,导致我们会最终养成不好的习惯。
从这个方面来看,培养自己的潜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潜意识就好像是一匹凶猛的野兽,如果我们任其发展,往往会造成灾难。而如果我们能够把它驯服,为自己所用,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
举个例子,你的一位朋友坚持每周都去健身,因此他拥有一个好的身材。但是他真的是意志坚定吗?那也不一定,试想一下,如果健身每次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健身之后的他一点不会感到高兴,他还能坚持下去吗?虽然这个事例比较极端,但是我们能够从中认识到意志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改进自己的潜意识才是关键。
培养自己的潜意识需要改变它的“看法”,比如说,我们在健身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样做的好处。在健身之后,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身材的变化,自己的心情就会感到愉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慢慢感受到健身的好处。当下一次我们产生懈怠的心理时,潜意识就会带给我们动力。
总结一下,培养我们的潜意识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一点点改变自己的潜意识。多去强调某个习惯的好处,而不是辛苦的地方,潜意识才能慢慢被你“驯服”。
3.3 践行执行力
在豆瓣社区中,有一个拖延症小组,里边的成员多达数万人。由此可见,患有拖延症的人并不少,他们几乎可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而存在了。不仅如此,大量事实证明,想要改掉自己的拖延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作为拖延症患者中的一份子,你可能尝试了各种办法来改掉这个毛病,但是收效甚微。或者在短期之内,某种方法真的有效果,但是很快,你又会拖延起来。
这是个人意志的问题吗?不完全是。坚定的意志力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拖延症,但是意志力的磨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如此,磨炼意志力本身就需要执行力,而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很难做到。因此,与其苦苦提升自己的意志力,不如改一改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者找到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改掉拖延症。
从心理学上来说,我们之所以会去拖延,是因为我们打心底里不愿意去接受。当我们不想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一直拖延着不去做。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第一种思路,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把那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变成我们想做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我们充分意识到那件事的好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改正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自己的拖延症。
第二种思路,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简化做事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不想去做一件事是因为做起来太过于麻烦。从这个角度出发,简化做事流程,也能够缓解自己的拖延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平时做好记录,提前做好准备。
践行执行力不一定要依靠我们的意志力,把自己的思维转个弯,或者找一些简单的办法,拖延症就会缓解很多。
四、个人品牌与影响力
如何在提倡个人品牌发展的时代打造出自己的影响力?
4.1 先发制人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一直有“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说法,这个说法在当代社会依然适用。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从最开始的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接着到微信公众号的兴起,然后是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红利期。就像小米公司的老总雷军所说,这些都是一个个的风口,能够抓住这些风口的人,就能慢慢积累出自己的影响力。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这个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个人品牌这个概念。一个好的个人品牌往往能够让人印象深刻,一说起就能够想到它的内容。那为什么要打造个人品牌呢?因为一个好的个人品牌是自带粉丝吸引力的,也就是有人捧场,在网络平台上的说法是就是自带流量。通过这些流量就可以实现变现,常见的知识付费变现途径有赚取稿费、培训费、接广告等。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和传统媒体的做法是一样的。比如说,以前的一本杂志或者是一张报纸,我们都需要花钱去买。这就相当于现在的付费阅读,作者都是通过直接收费来获取收益的。以前我们看杂志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广告,而现在的新媒体文章很多也是这样的模式,对接广告商来获取收益。
为什么要说新媒体?因为新媒体就是先发制人的最好例证。新媒体矩阵中的先行者,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上,就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个人品牌,比如咪蒙、新世相等等。这些著名个人品牌,大多是比较早就接触到这个领域的。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后来者居上,但是这些都是个例,与前面的大数据相比直接可以忽略不计。
最先进入领域的人未必是做的最好的,但是他们对于这个领域的规则和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因为早期的竞争是比较小的,所以他们就能够在这个时候积累大量的读者和粉丝。在写作领域是这个现象,在其他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就应该先下手为强。
4.2 找准位置
过去有一句俗语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这句话在现在来说不能是全对,因为宣传本身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只做好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当时能够吸引来大批用户,但是好的产品如果无法持续获得良好的口碑,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在新媒体领域,虽然前期入驻平台的作者们很容易就能够获得读者,但是如果没有持续地输出,或者说没有高质量的内容,仍然无法成长为一个有名的个人品牌。现在,不管是做内容付费,还是做一个产品,质量都是在第一位的。即便是做一个小程序,也要注重创新,注重用户的体验,不然只能是昙花一现。
举个例子,在团购刚刚兴起的时候,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做团购的产品。但是这些公司的思路大多是加大宣传,更多地曝光,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产品。这样的做法在前期来说的确是很有成效,但是随后就不断有消费者开始放弃这些平台,因为给人的体验不好。
最终,这场争端终于平静下来,存活下来的只有包括美团在内的少数几个平台。因为他们看重的是用户的体验,花费大量的资金用来打磨自己的产品质量,所以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口碑。
这就是内容质量的重要性,那么这跟找准位置有什么关系呢?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很大。只有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够积累更加优质的粉丝和用户。我们不妨去了解一下那些流量巨大的平台或者用户众多的品牌,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是十分清晰的。
在知识付费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平台和APP就开始进行自己的宣传。到现在,知识付费这场竞争也已经平静下来,存活下来的都是定位清晰的。比如说,得到专注于做内容,用户大多是商务人士或者是职场人员,慕课网致力于做与大学相关的知识共享,所以用户大多是学生。
这样精准的定位有什么用呢?首先一点就是打造个人品牌更加方便。其他人提到某个领域,首先就会想到这个品牌,如果各个领域都想去涉及,那就很难去做宣传和推广。其次就是这样能够吸引到更加精确的用户群体,所以不管是以后的互动,还是广告宣传,都能有一个方向,效果也会更好。
4.3 学会表达
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要注重表达的技巧。首先就是逻辑要清晰,最好是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既然是想要做自己的品牌,用户的体验永远都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如果自己的表达用户都看不懂,或者说会给人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那就不会有人为之买单了。
在这个领域里做的比较好的一些有声软件,对于它们来说,存活的条件就是用户的支持。如果用户都感到难以理解,就不会有人支持了。试想一下,一个没多少人能够听懂的说书栏目,会有存活下去的机会吗?
其次就是表达的内容,表达的内容对用户是否有用,是否能够给用户的带来实际好处,这些都是关键因素。什么是对用户有用的内容呢?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看,因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所需要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即便是有些知识很有用,但是与用户的领域或者专业毫不相关,在他看来也是没有用的。
总结一下:当我们希望通过表达来打造个人品牌时,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内容。这都直接关系到用户是否愿意继续支持,换句话说,用户的体验是最重要的。用户是什么样的群体,这样的群体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这些都是生产者需要考虑的。
五、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要着眼于什么样的细节?
5.1 进一步与退一步
在自我管理中,要懂得进一步与退一步的智慧。在恰当的时候做出这些选择,我们的生活就会顺利得多。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退,应该怎么去进退?这都是需要技巧的。
先来说进一步,简单地理解,进一步就是主动去做,或者是更加深入地思考。比如说,作为一个领导者,你看到一位员工表现优秀,业绩突出。为了鼓励他,你主动提出给他加薪,或者是用别的方式去激励他。这就是一种进一步的做法,通过这个方法,你掌握了主动权,对他人、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那么,在自我管理中,这种进一步的做法应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来帮助我们理解最近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理清楚自己学过了什么,然后把这些知识的要点罗列出来,最后规划出合理的时间用来复习。
一般来说,制定一个复习计划都是这样的流程。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复习完之后应该做什么,复习之后我们就能够完全记住吗?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防止自己忘记,如何去应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其实,这就像是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思考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
相比起进一步的做法,退一步的做法可能会有点被动。生活是起起伏伏的,有时需要我们主动进攻,而有时候被动一点会更好。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会选择怎么做呢?
是不是直接反击回去,反击就是一种进一步的做法,我们占据了主动权。但这种主动权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这个时候,即便是我们逻辑清晰,也很难去说服对方,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被带入这种负面情绪之中。
当这种情绪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去退一步了。忍让一下,学会去原谅他人,生活就会变得宽广起来。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评价时,不如先去想一想有没有什么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才是成熟者应该有的心态。
5.2 管理你的错误
当我们还在上学的时候,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用来积累自己做错的试题。因为这个方法比较麻烦,所以很多同学做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笨,但是带给我们的记忆会是很深刻的。不妨观察一下那些坚持下来的同学,他们大多会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同样的道理,在自我管理中,也可以试着用一用这个办法。很多人觉得这个办法很麻烦,感觉坚持不下来,其实这是我们思维方式的问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总喜欢把一件事拖一拖,尤其是那些我们不喜欢的。我们不会想着去及时反思,同样我们也没有每天反省的习惯。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等到了我们需要收集自己错误的时候,会发现无从做起。
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习惯。
比如说,随身携带一本手账,及时记录自己的错误。或者,我们也可以以一天为一个单位,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些日记中,我们可以仔细反思一下自己今天都做了什么,哪些做法是可取的,哪些做法是不妥的?坚持这样的一种习惯,就是在管理我们的错误。
管理自己的错误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十分值得的。现在投入的时间,以后一定能够得到加倍的回报。
5.3 构建知识网
我们所学习的众多知识中,没有哪一个知识点是绝对独立的。从多个方面来看,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使是这些知识所属的领域不同,需要的基础不同,但是总会有一个共同点。
这个现象就提供给我们一个思路,管理知识并不是把它们独立起来去记忆,而是要构建自己的一张知识网。举个例子,从事写作行业的人员,不管是记者还是别的媒体人,都会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
这些素材都是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事例,及时地存放起来,到时候就可以直接调用。
值得一提的是,写作积累的这些素材并不是单独存放的,也就是说素材与素材之间是有某种联系的。通过建立起这样的联系,写作者们就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素材网络。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随便找到其中的一个点,就能够获得大量的素材。
当我们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也可以选用这样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相互关联起来,这样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最终的效果也会更好。
进行自我管理要分清楚时机。掌握主动权有时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进退的程度一定要把握好。同时,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很实用的管理方法。如果我们感到麻烦,可以在生活中一点点养成这样的习惯,必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益处。最后,可以试一试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这种方法更方便我们去记忆,也更方便我们到时候去使用。
后记
《细节》这本书通过零散罗列出的52个心理学试验以及结论,详细地揭示了失败与成功之间存在着的细节差别,可以说是手把手教我们去掌握影响他人并逆转自我人生的普适性影响力法则,广泛覆盖到职场沟通、员工激励、商业谈判、家庭教育等各个工作和生活领域,称得上是一本实用型的人生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