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 认知框架,让一个人能在各种正面负面的信息中保持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 产品能力是训练每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获得回报
      • 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产品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
        • 产品的人生就是天天被打击。
        • 做一个产品人,只认一条“用户驱动”
    • 从第一个用户到第一桶金
      • 5大模块教你怎么看到用户、倾听用户、判断用户,怎么能够与用户建立连接,并在用户的交互反馈中迭代优化
        • 教你怎么去观察,怎么判断
        • 如何建立一种系统能力,以此去向用户交付一种确定性
        • 如何建立交互能力,接着在不断的连接与迭代中,深化你和用户的关系
      • 期待效果
        • 一双眼睛,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的敏锐之眼
        • 一双手,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
        • 一颗心,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懂得用户,懂得一个产品上,每个细微的小点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 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 如何在开始之前就去相对完整的、有框架地观察一个人,对这个人去进行适配的一个判断,也许是更重要和更关键的。
      • 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并且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这个点里,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 第一层:感知层
          • 第一眼,美不美、质感如何,样貌、口音、穿搭等,最外层的感知层。
        •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
          • 比如银行职员、军人、公务员,在打交道的时候,可以看得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
          • 比如办公室和公司同事交往,其实首先是角色对接。谈什么内容,知道哪些东西,其实都会被角色控制
          • 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关系:感知层、角色层
        •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 每个人都不同,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人的存款、车房都是表面数据。
          • 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的存在感
        • 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
        • 第五层: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 他对他最近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的存在感就极度让他不爽,让他烦躁。
          •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 就像是生存在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以及不安全感,其实也是在驱动男人或者是女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去满足自己,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 动物在奔波和厮打中不断强健自己的肌肉,一个人是为了不断强化自己的村子阿甘,在左冲右突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
      •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