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和开始。
对于个人来说,目标是内心坚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对企业来说,目标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目标管理
什么是目标?那种让人朝思暮想、做梦都想、时刻不忘,而且一想起来就会热血沸腾的,才能叫目标。
目标必须产生极大的驱动力。目标管理贯穿整个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对每个成员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团队目标的三大类型:
方向型
方向型目标是指团队奋斗的大方向。它像灯塔一样,指引着团队成员奋斗的最终方向。
比如:“建设小康社会”这类就是方向型目标。
这类目标的特点:比较模糊,但又鼓舞人心,听起来很高大上。一般由高层直接制定。
从长远看,团队比的是方向和规划。
过程型
过程型目标是指团队近期可达到的效果。
这类目标一般具备一定的逻辑性、结构性。比如: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要高于去年同期。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基于战略性方向型目标拆分制定。
过程型目标需要中层管理者需要充分收集方方面面的资料作为参考,对部门实际能力做合理评估,对授权及目标可行性做具体方案分析。
这一目标,必须明确你要做什么,需要如何做。
理性清晰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指一些具体的数据指标。
比如:销售额达到 6000 万等。
这样的目标一般由基层管理者制定,并分发给各具体成员,用于日常指导。这一的目标对执行力要求很高。
指定目标必须基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并全力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最后能完成任务。
总结
团队管理者不仅是方向型目标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保证企业每个员工的行为都围绕方向型目标展开。同样也是具体目标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必须保证团队制定的目标和企业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保证团队制定的具体目标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和落实,通过促成过程型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的方向型目标。
目标是企业的愿景和灵魂。推动企业方向型目标的完成,则是团队管理者存在的意义和使命。只有依方向型目标为导向,团队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条理清晰、一通百通。
目标管理的四大难题
成员参与度不够,执行积极性不高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方式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如:一同参与做市场调查、分析;目标制定与执行等。
共同参与的几个要点:
- 整个目标管理的过程必须以团队为主导;
- 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的目标对话;
- 管理者和员工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地位平等;
- 必须确认这个目标是双方都认可的。
这样才能保证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更加了解彼此的期望,也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团队目标,提升参与感。
资源匮乏
目标,对于团队来说可能是效益,对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业绩,对员工来说可能是任务和压力。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整体目标一定是一个超过当下企业和员工实力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误区:目标的高低与自由的掌握高低成正比;但实际达成目标的方式会有很多;同样,在资源匮乏的时候,目标设定或许就需要另辟蹊径。
目标拆分不合理
管理者的任务是保证团队各成员的目标与方向型目标是一致的。
目标总在变化
企业经营受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在快速变化,企业在此时候,不得已只能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对于员工努力实现目标,而目标又变化,管理者如何应对:
- 理解企业决定:管理者应自身理解企业的决定,并引导团队成员理解和接受。
- 提前准备预案:在设定目标时,需要提前设定几种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
明确量化的目标才是好目标
目标管理领域的 SMART 法则。基于这个法则,会相对容易的制定出科学、合理、可实现的目标。
S=Specific(明确的)
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够理解,才知道如何操作。
比如:总的销售额、每个团队的销售额、每个人的销售额、完成时间、责任人、可提供的自由、支持等必须明确具体,并有效传达至团队成员。
M=Measurable(可量化)
目标必须是可量化的。
如我们的目标是:“将团队做大做强”,这样的目标就不够量化,我们可以是:“我们团队今年的销售额要提升 50%,成为公司业绩第一、绩效考核超过第二名的 10%”等这样才是可量化的目标。
A=Attainable(可接受、可实现)
如果制定的目标不被团队成员所接受,那么管理者制定出的目标就是一个摆设。
想要团队接受这个目标,必须保证两点:
- 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可实现的
- 在传达过程中必须做好沟通工作
R=Realistic(相关性、符合实际)
任何事物不会孤立存在,目标亦是如此。
团队目标必须考虑市场、竞争对手、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各种因素,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确保目标符合实际情况。
T=Time-limited(有时间限制)
目标必须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比如:在一年内将团队绩效提升 20%。
套用公式制定团队目标
目标书写公式:
如: 某客服团队的团队目标是:“2017年10月31日之前,向客户展现我们的标杆服务,保证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100%。” 它的书写形式是这样:动词(展现)+任务(标杆服务)+指标(客户的满意度)+目标(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100%)。
动词+任务
动词+任务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即:做什么才可以达到目标,比如:提升 + 销售额、更换 + 电脑操作系统、招聘 + 专业人才等等。
指标
指标是指一系列工作中可测量的数据指标。比如:出勤率、销售额、招聘人数、客户满意度等等。
管理者制定关键指标,可参照以下流程:
- 确定业务重点,即确定公司发展的业务
- 确定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 确定关键指标
目标
目标的特征:
- 目标因人而异:能够反映每个人独特的技术和能力
- 成员全程参与:便于员工深化对自身目标的认识
- 尽量制定可衡量的目标:目标是对管理者和员工工作方式的挑战,必须保证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 及时反馈和沟通:设定目标必须做及时的沟通,利于员工的自我监督;也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需求等。尽早发现问题,避免损失。
- 目标灵活可变:与时俱进,跟上节奏。
目标管理的标准化
目标管理模型:帮助我们过滤情绪干扰,梳理个人思路,找到努力的方向。
- 利用目标书写公式写出目标
- 列出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
- 列出可以帮助目标实现的条件
- 写下个人特征,便于做到知人善用
- 按照执行、管理、领导三种角色,列出要做的事情。
目标管理模型不仅使用团队成员,也适用于部门,甚至适合企业发展布局的重要参考依据。
示例:
北京某企业曾是空调行业的先驱,现在却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每年都在亏损。虽然已经换了好几个管理者,但公司的经营一直不见起色,员工人心惶惶,私底下都在谋划其他出路,眼瞅着即将关门大吉。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根据目标管理模型,问了他一些问题,列出了以下几点内容供他参考。
1.团队目标
企业短期内止损,扭亏为盈。
2.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
(1)频繁更换管理者,公司的核心业务十分模糊,无法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2)财务制度混乱,个别员工巧立名目支取资金,财务损失非常严重。
(3)公司的新品牌在市场上没有什么知名度。
3.能够帮助目标实现的条件
(1)在业界深耕多年,原来老品牌的号召力还在。
(2)公司拥有一批有多年业内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完全可以从头再来。
(3)现有的核心技术可以转化为部分资金,渡过目前的财务困境。
4.个人特征
王总性格刚毅果断,得到董事会的高度信任,做任何决定都有“尚方宝剑”。
5.下一步要做的具体工作
(1)节流。开除一批巧立名目、贪污款项的员工。财务部门支出必须由王总亲自签字,为企业止血。
(2)开源。将部分技术专利拍卖,获取一笔资金,支持后续发展。
(3)开发拳头产品。紧跟市场形势,启用精锐成员短期内开发新产品,做好市场宣传。
(4)恢复老品牌。获取原有老客户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