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将员工的工作都加在自己身上,越俎代庖,事事参与。

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培养多少能干的人才。

一、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管理的定义: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 完成任务
  • 通过别人(最难)

很多管理者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怎么让手下人“服”你?这是大部分的管理者心声。

但“做什么都比手下强”只是一种理想,当面对数万计的手下,无数工种的时候,还拥有这样的管理思维,只能把自己累死,把团队玩死。

管理者对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对“通过别人”的理解就更加重要。

一个团队就好比一艘船,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制定航行战略、避免暗礁等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去划船。

管理者应该彻底摆脱与员工做同样工作的状态,去做与团队发展动向相关的布局工作,为以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二、学会授权,别怕员工犯错

大多数管理者不允许事情出差错,过多关注事情本身,怀疑员工的能力,认为员工做事拖沓,不合心意。

这样的管理者造成的问题:员工会感觉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工作积极性受挫。长久,员工热情消失,消极应对工作。同时管理者自身被琐碎工作支配,无暇作出全局性规划

想让团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

要想充分调动员工解决具体问题的积极性,就应该让员工自己去搭建属于自己的工作体系。即使经验不足,偶尔出现不周到的地方,也不应该求全责备。前提是他们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管理者的三大角色

管理者常见心态:认为自己受“夹板气”,管的松,员工完不成任务,老板怪罪;惯得紧了,员工直接辞职,完不成工作,老板怪罪。

以上最大的问题在于定位不清楚。

管理者在企业中的角色:

image.png

  • 下层执行
  • 中层管理
  • 上层领导

下层执行:使命必达

初级管理者以执行为重,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保证最后的结果。

中层管理:面面俱到

中层管理者是整个团队的“大管家”,负责团队的大小事务。

比如:传达领导指令、拆分整体目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考核阶段绩效等等。

管理领域没有天才,想要成为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刻意练习,掌握优于别人的技能。

高层领导:营造氛围

高层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做任何一件事对整个团队情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不盲目追求高层的管理效果,否则会造成悲剧结果。

总结

  • 初级管理者:核心人物是完成任务,取得信任;
  • 中层管理者:最辛苦,既需要解决问题,又能营造氛围;
  • 高级管理者:多营造氛围,借助他人来达成目标。

四、优秀管理者都是营造氛围的高手

身为管理者,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的一言一行,会被员工无限放大,对员工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管理者规定员工不能迟到,但自己总是迟到,规定不具备说服力。

营造团队氛围的核心原理: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参考案例:海底捞营造团队氛围的手段:

  • 给员工宿舍配备保姆:铺床、收拾宿舍
  • 允许员工恋爱:如确定关系,提供单间
  • 为员工父母发工资:一部分工资通过邮局汇款方式寄给员工父母(邮局通知父母,周边的人都可知情)
  • 给离职员工发放津贴:发大红包,表示员工离职是因为才华出众。

营造独特的家庭氛围、团队氛围、积极向上、正能量氛围。

管理者营造氛围,因多关注员工的内心需求,通过切实可行的手段,真正打动员工,让他们真正融入团队。

总结

  •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工作
  • 学会授权,让别人完成工作,对于经验不足,可容忍一定的试错。
  • 管理的三大角色:
    • 初级管理者:关注完成任务,取得信任
    • 中层管理者:面面俱到,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 高层管理者:营造团队氛围
  • 优秀管理者营造氛围的手段:关注员工内新需求,通过行动,打动员工,让他们真正融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