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的信息,分四个象限。沟通视窗,也称为“乔哈里视窗”。是一种沟通技巧和理论。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沟通视窗分为:隐私象限、盲点象限、潜能象限、公开象限。
一、隐私象限:正面沟通,避免误解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正常来说,隐私不能公开,并受法律保护。
但隐私象限的内容是可以部分公开,能否公开基于隐私程度有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DDS
隐私象限的三个层次里最底层的叫 DDS,意为:又黑又深的米米。
DDS 是每个人都有,也是与生俱来的权力。但如果 DDS 过多,人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患上焦虑症。
表现: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缜密的思考,这种压力是常人不可承受,同样有较强的意志力;同时需要时刻绷着神经。
而作为与之交往的另一方应该给别人留一定的空间,不能随便打听别人的 DDS。
2.不好意思说
比 DDS 浅一层的是“不好意思说”。如:暗恋行为。
不好意思说会导致没有及时汇报,以致于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在团队管理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避免对企业运营造成严重后果。同样也会导致员工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导致后续会犯同样的错误。
3.忘了说
“忘了说”是指管理者以为某些事情员工应该知道,无需多说,所谓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知识的诅咒:当我们对某件事非常了解、脑中存有很多专业知识的时候,就会变换表达方式,以至于说出来的或者做出来的东西,别人听不懂或者难以理解。而我们自己却以为说的很明确了。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过去学到的东西都是正确的。但实际上,过去的知识成就了现在的你,也限制了现在的你,让你听不进去与自己认知不同的意见,让你不愿意挑战那些让自己不太舒服的领域。被知识“诅咒”的人就是用自己原有的认识建造了一处无形的监狱,把自己关了进去。其实,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非常开放的。他们对待任何知识都非常谦卑,不以自己的经验去评判任何东西。
适用于营销的知识诅咒:当我们以为某个流程、事物太过熟悉后,就会觉得这个是理所当然的。而忽略,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这些。—— 这样的思维,会导致我们扼杀创意。
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们一样有同等高度的认知。
比如传达我们的认知和理念,还有我们共同的愿景。
推荐书籍《让创意更优黏性》——打破“知识的诅咒”的方法——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
二、盲点象限:利用反馈看到自身局限
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事情。
比如口无遮拦的人,直来直去,却不知道已经得罪了身边的人,而自己毫无察觉。
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无法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他人发现并提出问题,就会走向歧路。
作为管理者,如果希望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就先得做到“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即使被团队成员指出一些工作缺点时,也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如何找到自己的盲点:竞争对手;投诉与反馈。
盲点象限可能是缺点,也有可能是别人眼中的优点。
三、潜能象限:不要轻视每一个名员工的潜能
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区域。
潜能象限是四个象限中信息最多的,因为它属于未来,是未知的可能。
引自武志红的话:你的潜意识,就是你的命运。想要改变自己的外在命运,就需要去认识,去改变内在意识。
管理者,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要尽量帮助他们激发潜能,为团队日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管理者要克服自己的主观意志造成的偏见,以标准化的流程公平地对待每个员工,让团队享受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所有人的工作热情和潜能,让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
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两个问题:
- 你是否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 你是否为员工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好的规划和培训?
一个好的团队:让团队 80% 的人都能得 80 分。
我们常常希望员工能得到 120 分,要求他难以完成实现的目标。员工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员工便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慢慢的心灰意冷,隐藏自己的工作热情,对任何工作都畏手畏脚。
四、※公开象限:让员工尊重你,而不是怕你
我们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比如:名字,性别等。
公开象限比较大的人物:公众人物,如:明星、名人等。
公开象限的好处:社会影响力大,人们会产生信任感。
个人的工作进程,就是公开象限的不断放大的过程。公开象限的扩大,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被他人认可、信任。
靠成员怕的行为是管理,靠成员尊重和信任约束的是领导。领导力的核心在于得到成员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人如果有足够大的公开象限,就会拥有优秀的领导力。
如何增加自己的公开象限?从别的象限切割出转移到公开象限。
- 将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最简单的方式,比如说自己的生活、日常、过去的经历。
- 将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恳请反馈,想他人了解自己的问题域不足。如:客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