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我们核心要讲到的问题就是
问面试的时候如何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
面试靠表达,表达看思路,那么如何证明你思考问题的时候是有深度并且有章法的,从而证明你是有从而证明你是有工作能力的呢?
这里要给3个武器给大家,如何在面试的时候,用这几个思维工具去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长文慎点,如果时间不多,看以下的概要即可:
三大武器及其配合的工具:
第一个武器,产品思维
- 设计好的用户体验
- 表达注重逻辑
- 考虑清楚实现的路径和实现的成本
- 业务当作一个产品
- 学会迭代思维去考虑问题
第二个武器,运营思维
- 关注数据,用数据去帮助你整理
- 习惯变化,即时调整执行方案
- 结果导向,一切以结果为纲
- 方法总结,提升重复工作的效率
第三个武器,市场思维
- 亮点包装,把核心的点包装出来
- 找准用户,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
- 创意思维,让大家记住你
三点相辅相成,统一作为必备的能力。不要单独看一个工具的某一点。以下开始长文叙述:
产品思维
谈到第一个武器的时候,大家总是会说,产品思维是不是只有产品经理才需要?这完全就是一个误解。
在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或者是这个名词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产品思维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产品思维呢?我们拆解一下产品思维的几个维度
- 设计好的用户体验
- 表达注重逻辑
- 考虑清楚实现的路径和实现的成本
- 业务当作一个产品
- 学会迭代思维去考虑问题
1设计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在考虑任何一个“产品”的时候,他首先就应该是被用户使用的,当然使用的维度有很多,可能是用来阅读,也可能是用来处理一些数据。一旦你面向的是用户,必然要考虑用户用的时候到底方不方便,用的爽不爽。
所以用户的体验是你必须第一优先去考虑的。尽管有的时候你没有其他选择,体验再差也被迫要使用,但是一旦你的竞争对手也推出同样的产品,你就很难用糟糕的体验再能够将用户维系起来,必然导致流失。
2表达注重逻辑
逻辑思维是我们作为任何一个角色都必须要用到的。通过有逻辑的推理,能让你很容易的分析清楚任何一个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去解决。
这里要提到有一个叫麦肯锡金字塔工具,简单给大家参考一下
这个图看起来挺复杂,其实核心就是拆解与组合。
上而下就是做的是拆解,自下而上做的就是组合。或者我们换一个词,分解和归纳:分解出到底这样一个问题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归纳出这样几个事件到底能得出一个什么统一结论。
3考虑清楚实现的路径和实现的成本
产品思维关键一步,你要了解你自己的产品是如何实现,要花多少成本包括资源和时间。这里谈到时间和成本的时候,可能就不得不说,还是要稍微了解一些技术的。
比如如果让你去做一个app,可能是需要多少个开发?要写多少代码?要多做多少个系统?总共要花多少人日?如果我们去用现成的一些工具,那么可以用什么样的工具?大概要花多少钱?
又比如说另外一种产品——手机,我们起码要了解一个手机大概有哪些部件构成,这些部件大概的价格是在哪里。当然现在的信息年代,很多这样的信息都已经在网上可以直接找到,不需要我们自己真的非常懂手机,可能一些资料就已经可以得到,现在三星苹果手机一出现就有无数的拆解,将他们的物料成本分析出来。
技术的了解程度很可能在关键时候帮你大忙。
4把业务当作一个产品
之前也提到过,产品的背后是业务,但是真正能有多少人可以将一项业务当作产品呢?真的太难了。
比如当你自己写一个公众号的时候,是否真的考虑过将一个公众号当做是一个产品来经营?
一旦你把一项业务当做一个产品的话,你就关注到一些之前没有关注过的细节。
比如你的业务是一个写作专栏,如果你把一个专栏只当作是发表文章的一个阵地,那你关注的只是这块阵地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东西,投入和产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你写一篇文章可能能带来多少收益。这是一种只有简单因果关系的思考模型。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专栏当作一个产品的话,你可能就不断的在考虑,这个专栏的边界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变,能让的专栏面向的用户体验更加好。要知道这个专栏里面,不仅是阅读文字,而是一次信息的传递体验,我可以不断的将信息传达的内容和信息传达的方向做一些调整,然后根据调整的结果,去看用户的反馈,再根据反馈再去进行一些优化。
这样一个整个的过程,有点像经营,这就是经营一个产品。
5学会迭代思维去考虑问题
你必须承认,你没有办法一次将一件事情做到完美。要接受不完美,并且要学会如何将一件事情逐渐完善。
因此,迭代思维就是需要我们设定一个一个小的里程碑式的目标,一点一点的将里程碑达成,然后不断的往终极目标去努力。
再说具体一点,于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在一定的阶段收集清楚这一阶段所有的信息,包括用户的需求,整个环境的情况各类信息,某一个时间点设定这个时间点应该有的目标,然后努力的在这个时间点完成。在下一个时间点,考虑下一个时间点的目标和计划,并且和最新的变化接轨,迭代更新。
小结
所以小结一下,我们的产品思维其实就是,多思考,想清楚,学会如何经营,学会阶段性的取舍,拿到阶段性的目标。
运营思维
运营思维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点:
- 关注数据,用数据去帮助你整理
- 习惯变化,即时调整执行方案
- 结果导向,一切以结果为纲
- 方法总结,提升重复工作的效率
为什么是这么四点呢,我们要从运营本身最核心的工作去看。
运营核心就是如何把已有的领域,如何维护得更好,经营得更好。当然不是说运营就不用考虑的领域拓展,如拉新用户,发现新的商户。但是更多的情况下,运营往往都是考虑如何将老用户去维护得更好,然后兼顾拉新的。
我们一点点来分解
1关注数据,用数据去帮助你整理
作为运营第一要务,数据不可或缺,所有运营的工作必须以数据为根基。因此数据化运营就变成了一项基本能力。
后面我会专门拿一节课来讲数据化运营,核心围绕着数据,帮助我们去整理思路。
数据,其实背后就是一个人的理性思维,我们用数据去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往往比感性思维是定性更加合理,更加有说服力。
数据是准确的,不能掺假,没有偏好的,更加客观,更尊重事实。因此我们在考虑业务的时候,首先要去收集这项业务的主要数据,通过数据帮助我们判断当前整个业务的情况和趋势。
这个定位非常关键,通俗一点讲,就是要明确我们自己当前在哪里。
然后要解决我们的数据目标——就是解决我们往哪去。马上很多地方往往都是和业务的发展相关,有些时候是由老板确定有的时候是业务必须要做到这个数字才不会死,比如要在某个时间点盈亏平衡,否则就没法进行下一轮融资。
最后还要解决我们怎么做——就是要将一个大的数据拆解成小的数字,一点一点去完成。
有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
一个任务,你要完成1000万销售额。单纯看书就这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可能一下子大家都蒙了。
那我们往下拆解,如果这1000万的数据由十个100万的单子构成,我们是不是只要找到能够销售十个100万单子的途径就可以。
然后再明确截止的时间,给三个月时间的话,接近每十天一个单子。
再了解到行业的转化率,比如说是1%,那么我们就计算出,每天大概要接触十个以上的客户。
这样算下来的话,我们感觉就没有那么遥远,还是可执行的。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这十个客户要选择哪一些?一些客户的转化率远远低于1%,一些客户群的转化率要高于这个数字。
所以这就是数据化思考的一个威力,可以将一个我们感觉无法企及的数字拆解成,我们可以一搏的目标。
2习惯变化,即时调整执行方案
变化绝对是会不断发生的,而因为发生了变化以后,我们能够如何快速的去调整我们的方案,就变得极其重要。
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如果你思维达不到这一点,其实就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当你原本的方案已经执行了一半的时候,当整个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又没有直接能影响到你的方案,并不确定当前是否一定不适合的时候,你调整还是不调整,决策就变得很艰难。
所以拥抱变化的关键就是我们能够及时的从收集信息开始,去经历我们的决策流程,迅速的去决策我们当前的方案应不应该调整,应该如何调整。
用一个良好的平和的心态去拥抱和接受变化,同时重新去按照我们既定的流程去推进,从而调整我们当前的方案。
3结果导向,一切以结果为纲
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有时候还是会经常想自己过程可以做得这么完美,把过程尽量做好,总觉得如果过程做得过于草率或者过于简单,显示不出自己的能力。
但实际上,尤其是运营这个岗位,我们要以一个量化的目标为根本;如果你没有达到目标,没有拿到结果,一切的工作都是白费。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会看到运营可能不太在乎说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工具,只要能达成目标就好。
以结果为纲的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快速思考,快速决策的时候,以拿结果为目标,就会让大家想在众多的方法里面挑选一条最快达到目标的,可能最合适。
4方法总结,提升重复工作的效率
以后这一条是紧接着上一条,因为有的时候我们未来目标,会有非常多的方法方式可达成。可能我们对应的场景经常重复出现,那么有没有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后就不用再摸一次。
比如说像是淘宝京东所在的电商领域,1月一小节3月一大节,这么明确的运营场景下面,节日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到来,甚至我们要不断的造新的节日,如双11.
那么如何能够让我们在不断重复的周期性的场景,快速高效的制定执行策略?这个时候把我们之前做的事情总结出来,形成一个方法论,这极其关键。就好像淘宝里面就有双11红宝书,从产品到运营到技术,都会有类似的一些文档,帮助其他人员快速的找到以前的经验,少趟很多坑
小结
所以小结一下,我们的运营思维就是考虑如何有效率的拿结果。
市场思维
之前也谈到过市场和运营的区别,其实市场主要关注的新用户,所以市场视为其实最核心的是以下三个
- 亮点包装,把核心的点包装出来
- 找准用户,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
- 创意思维,让大家记住你
1亮点包装,把核心的点包装出来
第一个要强调的是亮点包装。
因为面对新用户的时候,对你的信息不仅不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不解。这种情况下,用户在我们充斥着各种信息的环境里面,对每一个新的事物可能给予的关注度非常小,愿意停下来聆听你的声音,去看你的信息也很难。
举个例子,像日本议员选举钱,每一个议员在路边去宣讲他自己的,他都希望能让用户在30秒内了解他的政纲,知道他想为每一位市民做些什么事情。可能30秒已经很长了,大部分在互联网的时候可能只有三秒,在三秒之内,如何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让他花更多时间来了解你则非常关键,所以亮点包装是我们第一个在市场思维里面必须学会的
当然说到亮点包装,就要学会去找亮点。那么到底什么是亮点?只有你的目标用户关注的喜欢的才能成为亮点,所以包装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你的用户,一定要非常清楚用户的诉求和兴趣点,否则到你以为是包装出亮点的时候,用户也不屑一顾。
2找准用户,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
上一条提到用户,这里要更深层次的去看目标用户到底应该如何找寻。
考虑市场推广方案的时候,我们总要提到一点,就是推广的时候你的投入和产出分别是多少,就是投入产出比,或者是人均用户产值。提升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能够精准投放,你的用户找得越准,那么可能你投入的成本就越低。
传统的广告,比如说央视黄金30秒,其实你根本不能确定用户到底谁能看谁不能看,都是海量的去投放;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你会发现,比如说腾讯的广点通,或者是阿里的阿里妈妈,他们都是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能够很容易的去找到到底哪些用户有符合你目标用户的特征。当然他们给用户推广告,越精准,可能付出的成本也越高但是越准效果越好。
再细一点去说,比如再一个理财型工具产品里面,比如支付宝,它的用户很可能就要比阅读软件如qq阅读的用户要更加适合保险的推广,因为保险的金融属性是和理财产品非常接近的,他们的目标用户更加接近。
3创意思维,让大家记住你
当找准了你的用户以后,通过你的亮点,你的包装去让用户了解你的信息只是第一步。往往很多时候,他们开始了解你的信息不代表他们能够转化,我们目标是要在用户心里面建立一个对于你的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有一个能够让用户印象深刻的idea,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说王老吉的广告,怕火喝王老吉,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很容易让用户记住,尽管他当前不上火,但是一旦他去吃火锅或者是吃某一些容易上火的东西,导致他身体不舒服,这个时候他一定会想起王老吉。他在不断的去给大家建立一个在众多的饮食的场景里面,喝王老吉是有益而无害的,并不像是可乐雪碧会导致人肥胖,尽管他也是含糖量很。大家记住的点已经不再是好喝,而是该喝,这是一个功能型的饮料。同样红牛也是这样子,困了,累了,喝红牛。
至于如何能形成一个好的创意,后面的课程我们会专题说。
我相信对创意的理解,总是会有不同的看法,但一个想法能成为创意,是需要一定的训练的。不然你就会感叹,同样的想法我有过,为什么别人能够用自己用不上。
市场这个岗位的关键,其实就是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最核心的新用户,去拓展新场景,找到新的拓展方向。
最后小结
我们谈到,产品思维,运营思维和市场思维的时候,并不是说产品思维就不需要考虑数据,不要创意,而是在这三大思维工具里面,数据更偏向于运营,创意更加适合去做市场拓展,各有侧重,才能让我们找到方向。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hYAKCF0FXx9tUeRo_DY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