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思考的4个障碍
- 认为世界是复杂的(固有简单性)
- 解释
固有简单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如果我们问『为什么』的次数足够多,而在一个课题的不同部分都这样问,我们会渐渐发现,不同的现象可以由同一层深层次的『因』解释,因为各个『因』最终是会融合的
如果简单意味着更少的『因』,那么我们挖的越深,就会看到越多的『因』融合,最后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现实其实很简单 遇到复杂问题——>查看更多的资料、细节——>事情会显得复杂——>探究背后的『因』——>找到深层次的核心问题——>事情变得简单
- 解释
- 妥协,认为冲突是必然的,可能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现实中没有冲突,移除错误的深层次假设就能够解决冲突);寻求妥协就是一个输赢的方式
- 解释
- 责备对方(内部和谐,和谐存在于任何人际关系中,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懒得去寻找及实行他)
- 解释
- 我懂了
解决问题和改善的思考路径
改善一个不良的现状
试图改善一个不良的现状时,以不良效应开始,然后层层下挖,直至找到核心冲突对于已经很好的现状,如何提高
如果你面对的现状已经非常好,你怎样动手?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寻找的是有利效应(desirable effects),即公司可获得的优势其实相当多。聚焦优势,更好的利用这个优势。tips
清晰思考
要像科学家那样清晰的思考,需要大量练习。
清晰思考,关键在于避免循环逻辑
清晰思考的关键是构建逻辑路线图,你由一个效应开始——任何效应,向下挖至根源『因』,方法是问自己『为什么这个效应存在?』这过程的难处是,但我们向下挖掘时,总有一些『因』无法用我们的感官验证,他们是抽象的事物。比如原子、保守倾向。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不能以直接观察来核实的事物时,很容易陷入空谈,落入循环逻辑的陷阱即赘述,然后就开始胡说八道。
循环逻辑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直接查证它时,我们就倾向于接受它为理所当然。
如何避免陷入循环逻辑——先扩大你的认知范围
我们的文化毫不犹豫的以贬低的意识来看其它人,并鼓励这么做。我们受文化的影响会在寻找下一个因的时候,有很大的机会得出一个贬低人们的假说,而我们的直觉只会让赞同该虚假假说的预期效应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舒适区
舒适区
舒适区:他有足够因果关系知识的区域,知道行动可能会导致什么,知道对建议的反应可能会是什么样子。推一个人到舒适区外:
1、提出一个建议,要他采取一个具体的行动,以达至一个具体的有利效应
2、根据他在相关因果关系上的知识,他判断行动达到有利效应的机会很低或者不可能。
当一个人看到因果关系和我们看到的不同时,一定会抗拒,这个要从两个方面来看,1、一类人是有经验的 2、一类人是没有经验的
第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互动,利用人们的相关经验来完善我们的建议
第二种情况(没有经验)则要更加难,我们建议采取的行动和他们原先的领域是不相关的,很难从他们原有的经验去推断出来,我们的解释就是不足够的。
什么是不应该干的?——永远不要在出发点上妥协,永不接受那些错误的因果关系作为改动提案的基础。
作为开始,应该提供事实来证明正确的因果关系,同样重要的是基于事实来说明他们目前的推论是不成立的。
第二就是开始设计测试,测试提案的接受程度、设计量化测试结果清晰思考的基础信条
看起来容易,却非常不容易做到
1、人都是好的
2、所有的冲突都是可以破解的
3、所有的情况,不论最初看起来多复杂,都是及其简单的
4、所有的情况都可以大大改善,甚至连天空都不是极限
5、每个人都可以达成完美人生
6、和谐存在,总有双赢的方案
完美人生方法论
期望达成完美人生——>足够多有意义的成就——> 有毅力克服失败 ——>能够清晰地思考
为什么人们不按照常识办事情
认为现实是复杂的,带来3个关卡
1、无法看到被掩饰的大难题 2、避免挑战底层的东西 3、一旦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就不继续探索更佳的解决方案
从固有简单性出发解决3个关卡
抉择书评
作者从牛顿的『现实是极其简单的,内部是极其和谐』的这一条 基本常识 出发,推理出完美人生的关键在于 清晰的思考。
然后阐述『清晰思考』的5条障碍,帮助读者理解
1、认为世界是复杂的
2、认为冲突是必然的且无法解决,从而追求低效用的妥协
3、责备对方
4、认为自己懂了
以上咋看起来像是心灵鸡汤,这本书之所以厉害就在于,对于同一个观点,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层层引出,慢慢推理得出,并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多个角度多次解释,让读者能够理解。逻辑上有推理,表达上有共情,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又让简单的知识易于理解。
比如上述的4条观点在后文有用其他方式表达了一遍,『清晰思考』的基本信条:
1、所有的情况不论看起多么复杂,都是极其简单的
2、所有的冲突都是可以破解的,只要找到最关键的因
3、人都是好的
4、任何关系中和谐一定存在,一定存在双赢的结局
5、任何情况都能够大大改善,连天空都不是极限
6、每个人都可以达成完美人生
作者最让我震撼的一点就是他对于这种正确常识的信念,无条件的深信,切切实实的践行了一句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现实中我们确确实实是被困在自己的认知里面,认知不打破,行为也不可能突破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