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分类:

按应用层次分类:
1、战略级:企业最高管理层
2、战术级:企业中层经理和管理部门
3、操作级: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
4、事务级:企业管理业务人员

按照数据环境分类:
1、数据文件
2、应用数据库:每一个系统一个数据库。系统之间会存在数据孤岛
3、主题数据库:将企业的数据汇总到一起。
4、信息检索系统:

信息系统规划的流程:

  1. 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
  2. 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
  3. 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拟定和总体架构设计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BSP(Buiness System Planning)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5个阶段: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运行维护阶段。

image.png

  • 系统规划阶段:
  •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式
  • 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案
  •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功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
  • 系统验收阶段是通过试运行,以确定系统是否可以交付给最终客户
  1. 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立项阶段(产生、规划)、开发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运维阶段阶段、消亡阶段
  2. 项目的生命周期:启动、计划、执行、收尾。
  3. 项目生命周期的五大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

7EE75DE6-A9CC-42c4-AC62-1C1C9FBE0A99.png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图3

image.png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面向过程法)、面向对象法、原型化方法、面向服务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描述 不足和局限性: 特点
结构化方法 也成为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由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结构化程序设计(SP)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精髓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结构化方法是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的依次执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划分为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 | - 开发周期长

  •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 - 用户至上
  •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
  •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 自顶而下,逐步分解。 | | 面向对象方法 | 面向对象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都属于某个对象类,是该对象类的一个元素。
    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 | 必须依靠一定的面向对象技术支持,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 | | 原型化方法 |
    1、从原型是否实现功能来分,可以分为水平原型和垂直原型。水平原型主要用在界面上,垂直原型主要用在复杂的算法实现。
    2、从原型的最终实现结果来分,可以分为抛弃式原型和演化式原型抛弃式原型主要用在解决需求不确定性、二义性、不完整性、含糊性等;演化式原型主要用于必须易于升级和优化的场合,特别适合web项目。 | 开发的环境要求高
    管理水平要求高 |
    - 实际可行;
    - 最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 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 原型法适用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开发方法宜被用户接受;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容易拖延开发过程。
    | | 面向服务方法 | 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
    如何使用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而SO的思维方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 | 消除了企业中应用的烟囱式结构 |

在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讲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而下的整体划分;然后,自底向上采用面向对象法方法进行开发。

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分为:数据流风格、调用/返回风格、独立构件风格、虚拟机风格、仓库风格

数据流风格 包括批处理和管道/过滤两种风格
调用/返回风格 包括主程序/子程序、数据抽象和面对对象以及层次结构
独立构件风格 包括进程通信和事件驱动的系统
虚拟机风格 包括解释器和基于规则的系统
仓库风格 包括数据库系统、黑板系统和超文本系统

4+1视图:

逻辑视图:满足功能需求
过程视图:并发问题
组件视图:实现问题
部署视图:分布问题

4+1视图

4+1视景模型(4+1 view model)也称为4+1架构视图,是“以使用多个、并发的视景为基础,描述软件密集系统的架构”的视景模型。这些视景是用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来描述系统,包括有用最终用户、开发、系统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模型的四个视景是逻辑、开发、过程以及实体视景。此外,也可以用用例或情景(scenarios)来描述架构(+1),因此可以称为4+1视景:

  • 逻辑视景(Logical view):逻辑视景和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机能有关。会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来表现逻辑视景,包括有类别图、状态图等。主要是满足功能需求。
  • 过程视景(Process view):过程视景处理系统的动态层面,说明系统的过程以及通信的方式,着重在系统运行时的时间特性。过程视景描述并发性、分散、集成者、性能以及可扩缩性(scalability)等。表示过程视景的UML有时序图、通信图、活动图[3][2]。
  • 开发视景(Development view):开发视景描述从程序员的观点所看到的系统,着重软件的管理。此视景也称为实现视景(implementation view),会用到UML中的组件图来说明系统组件。包图也可以用来说明开发视景[2]
  • 实体视景(Physical view):实体视景以系统工程师的观点来说明系统,这和软件组件在物理层上的拓扑有关,也和各组件之间的实体连接有关。此视景也称为是布署视景(deployment view)UML图中的部署图可以说明实体视景[2]。
  • 情景(scenarios):这种说明架构的方式是透过小型的用例或情景来进行,这是第五个观点。情景会叙述各对象、各过程之间交互的结果。也可以用来识别架构元素,也可叙述并且确认架构设计。这也是架构原形测试的起点。此视景也称为是用例视景(use case view)

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内部联系紧密,模块与模块之间联系耦合
1.png

商业智能(BI)

商业智能=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机处理+数据备份(恢复)

实现层次

数据报表
多维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实施步骤

需求分析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抽取
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
系统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