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从教育本质出发,带你了解钉钉教育
设计到底如何助力创业项目?
一战成名的背后,是我们一年多的努力创业。设计到底如何助力创业项目呢?总结下来是三点:创新突破、极致体验、回归本质。
创新突破
第一点创新突破:钉钉是做沟通起家的,教育也是从家校沟通的场景切入,原来在某软件里老师发个通知,需要家长一一回复“收到”,老师人肉统计。我们就想直接把班级群迁移到钉钉,用著名的“已读未读”功能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迁移到钉钉之后发现“已读未读”不能准确统计了。因为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经常一个孩子会有2个家长在群里,已读数和孩子数量对应不上。老师为了方便,只能让多出来的学生家长退群。办公场景下的模式不能复用,背后隐含的是办公人群和教育人群的差异。
家校沟通的问题
从宏观的涉众关系来看,办公人群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关系,搞定老板就可以牵动一个公司。教育生态中,我们开始也觉得通过学校就可以带动老师、家长和学生上钉钉,但其实能不能用好钉钉取决于老师,同时家长和学生的感受对老师决策有很大影响,家长遇到不满意经常会投诉到学校或者教育局。所以老师是真正的KP,并且多边受力。
涉众关系对比
从微观的行为模式看上,办公场景最小单位是项目,它属于多对多沟通,需要充分沟通、信息透明,项目才能顺利进行。教育中最小单位是班级,以老师输出为主,接收对象是孩子和多个家长的组成的家庭,所有行为都是围绕孩子展开的。
行为模型对比
基于教育人群这样的特征,制定了差异化体验的设计原则:
以老师为主导,强化老师发出的信息和行为;
以家庭为单位,家庭维度的信息呈现和任
以孩子为中心,所有和孩子相关信息都要考虑家长的感受。
并且落地在教育产品的创建、沟通、协同和教学的多个场景。
首先以老师为主导,班级群里家长各种讨论问题,产生很多信息噪音,通过视觉和交互上各种形式不断突出强化老师的信息,让家长能够高效的接收到老师信息。
强化老师信息
其次以家庭为单位:家庭维度进行人员信息展示、数据统计、任务分发,让老师一目了然。对家长也有好处,家长平时都很忙,老师发了通知出来,只要爸爸签字了,妈妈就不需要再签。
以家庭为维度
最后以孩子为中心:朋友圈一次能发9张照片我们用着很好。班级圈就不一样了,每次班级活动老师要拍很多现场照片发到班级圈里,这种孩子相关的信息必须考虑家长的感受,每个孩子必须都有独照,少了哪个孩子他的父母都会担心孩子没有参加活动。一个班几十个孩子,那我们就设计了一次能发50张照片。还有打卡点赞,老师给这个孩子点不给那个孩子点,家长都不高兴,于是我们就设计了批量点赞。这种差异化的设计在教育这个场景下都是合情合理的。
以孩子为中心
极致体验
第二点极致体验:突入其来的疫情,让原本线下的教学不得不搬到线上,为了能有更好的线上教学体验,我们2个月时间,我们做了200多次优化。
线下上课老师有黑板可以边讲边写,和学生面对面讲解答疑解惑。1.0的钉钉上课需要老师用手机对着白纸,边讲课边写板书,非常不方便。也因为不能面对面教学,老师也不知道学生是在认真听课还是在制作老师的表情包。
2.0的在线上课打造了面对面教学的的体验,老师可以快速发起上课,打开讲义直接在上面写板书,讲解更加直观,也能看到摄像头那边学生听课的反应
关于作业,线下批改作业是重逢性劳动,花费老师多的时间。1.0的在线作业我们提供了图片圈画批改,快捷评语回复,和语言评论,让老师能够快捷的判作业。光疫情期间就批改了25亿份的作业。
作业批改的多种方式
2.0的作业本,老师能够从题库种选题,智能自动批改作业,批改完成后产出学习报告。老师可以通过报告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教学效果一目了然。
回归本质
这次疫情就像一股巨浪,加快了业务发展的进程。也引起了教育格局的变革,巨头都把目光投向了线上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下,功能将会逐渐趋同,要想留住用户,就要把好用的工具变成用户喜爱的产品。我们还能为教育行业做什么?需要回归本质进行思考。
疫情时候期间我和一个熟悉的老师聊天,我了解到老师备课批改作业要到凌晨,老师也是挺幸苦的。我们就设计了一个情感化的弹窗,根据批改完作业的时间出现不同的文案提示,到饭点提醒老师按时吃饭,晚上告诉老师早点休息。最终看数据点击分享的人30%,做过分享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数据已经很高了。
在微博上找到的老师分享的评论,都表示“改完作业看到这个界面,心头一段暖,惊喜之中感到一丝欣慰”。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设计对老师的触动这么大呢?其实老师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轻松,他们也很幸苦,但是有种苦叫做别人不知道你多苦。
线下教育有它的优势,也有天然的缺陷,在学校的时候家长没法时刻关注孩子成长,在家里老师不知道孩子的表现,老师私底下工作的幸苦也是不可见,学校难以公平的考核老师。
线下教育的问题分析
教育从来缺的就不是练习题,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利用线上的优势,让关爱和尊重在每个角色中传递。钉钉沉淀了很多用户的行为数据,通过规则让行为变得可被衡量,再抓住教育用户线下熟悉的具象符号,例如勋章、奖状,击穿用户多层次的情感。
设计策略分析
对于老师我们设计了,数字化老师成就档案,呈现老师们在线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精彩瞬间。通过徽章表彰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并且记录下来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老师的激励体系
对于孩子,分享一个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个同事他的孩子1、2年级的时候陪伴比较多,所以成绩还不错。后来孩子升3年级,同事工作忙碌,孩子成绩开始下降,并且觉得妈妈不关心他了。同事觉得很亏欠,想要辞职回家。这是每个上班族家长心里的痛。那我们就把散落在钉钉上的孩子学习成长数据沉淀下来,形成成长日记,从来记录孩子的每一次努力和进步,并保存在家庭群中,家人一起关注孩子成长。
学生的成长记录
回顾一下,在钉钉教育中,我们通过创新突破,提供教育行业差异化的体验,
通过极致体验,帮助老师提高工作效率。回归本质进行思考,打造有温度的用户心智。其实还有很多有好玩的事情可以做,有待我们未来去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