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类型:#写作 豆瓣链接
作者:蔡骏
阅读媒介:电子书
阅读时间:——————
第一部分 “想方设法”:写作的前期准备
第 1 堂课 留住灵感,关于写作联想的 5 种类型与 3 种办法
有灵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灵感开始发散,不断丰富直到完成一个故事。那么,如何从一个意象开始联想?
联想的核心是不断追问,如何进行追问?
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以一条丝巾为例子
1.因果联想 假设故事的开始源于一条马路上遗落的带血丝巾,如果你捡到这条丝巾,可能会思考的一些问题:丝巾上的血迹是谁的?这条丝巾可能是一场车祸或是凶杀案吗?会不会背后有什么复仇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不断地因果联想,整个故事就丰满起来了,人物也随着立体。 2.相近、相似联想 丝巾是女孩子脖子上的装饰品,和它相似的可能是项链?围巾?项圈?女孩平时用丝巾,今天却用项链,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呢?这两个不同的物品是不是代表着不同的讯息? 3.对比联想 丝巾是轻薄的装饰品,给人比较凉爽的感觉,与之形成对比的可能是围巾,给人厚重、温暖的感觉,那么在这个冬季,为什么会出现一条丝巾?一个注重品味的女生和一个围着围巾衣衫褴褛的男生会碰撞出什么样子的故事呢? 4.拓展联想 丝巾的作用,可能不止是凶器,也可能是一个纪念品,或许牵绊着一个时代的恩怨等等。 5.线索联想 丝巾有什么作用,它既可以是美丽的装饰,也可以是危险的凶器,丝巾作为故事的线索,作为凶器,这个凶手可能是谁?作案时间、手法是什么?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遗落现场?拿丝巾的警察又发生了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一个故事的轮廓基本就出来了。
如何去训练联想的能力呢?“CLC”
1.Center:中心发散法
- 以手边随便一个物品为中心,用10句话描述它的特征:
- 这是一只银色的手机。
- 这是一个男孩的手机。
- 这只手机的手机壳是黑色的。
- 这只手机收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明天见。
- 手机屏幕上有一条裂缝。
- 手机的背景是一张模糊的风景照。
- 手机里除了微信,没有任何其他的社交app。
- 手机相册里有很多某个女孩的照片。
- 手机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了一个叫小麦的女孩。
- 这只手机被遗落在学校大门旁边。
2.Link:逻辑链条法
手边随便的一个物件,比如一个笔筒为中心,开启头脑风暴。它的主人是谁?为什么它会在这里?它可能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定情之物?或者在其他类型的小说里,它可能是一个异空间的入口?不断地提出问题,再自我回答。围绕物体写树状图,在完成头脑风暴以后,可能会形成好几个不同的故事,这时就要开始约束自己的想象力,构建出完整的故事线和细节。
3.Contact:填补关联法
将两件弱相关的物品联系在一起,比如电话和奶茶,常见的联系可能是点了奶茶,接到外卖员的电话,跳出这个框架,有没有其他的联系,比如奶茶是一个人的绰号,等等展开联想。
第 2 堂课 搭建架构:《午夜凶铃》与盗墓小说的灵感碰撞
“如果你不能保持对灵感的追问,那么灵感永远都只是转瞬即逝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