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ement1~element2: 选择前面有element1元素的每个element2元素。
- [attribute^=value]: 选择某元素attribute属性是以value开头的。
- [attribute$=value]: 选择某元素attribute属性是以value结尾的。
- [attribute*=value]: 选择某元素attribute属性包含value字符串的。
- E:first-of-type: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首个E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last-of-type: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最后E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only-of-type: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唯一的E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only-child: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唯一子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nth-child(n):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第n个子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nth-last-child(n):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倒数第n个子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nth-of-type(n):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第n个E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nth-last-of-type(n):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倒数第n个E元素的每个E元素。
- E:last-child: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最后一个子元素每个E元素。
- :root: 选择文档的根元素。
- E:empty: 选择没有子元素的每个E元素(包括文本节点)。
- E:target: 选择当前活动的E元素。
- E:enabled: 选择每个启用的E元素。
- E:disabled: 选择每个禁用的E元素。
- E:checked: 选择每个被选中的E元素。
- E:not(selector): 选择非selector元素的每个元素。
- E::selection: 选择被用户选取的元素部分。
1、display:block
将元素显示为块级元素,从而可以更好地操控元素的宽高,以及内外边距,每一个块级元素都是从新的一行开始。
2、display : inline
将元素显示为行内元素,高度,行高以及底边距不可改变,高度就是内容文字或者图片的宽度,不可以改变。多个相邻的行内元素排在同一行里,知道页面一行排列不下,才会换新的一行。
3、display:inline-block
看上去值名inline-block是一个混合产物,实际上确是如此,将元素显示为行内块状元素,设置该属性后,其他的行内块级元素会排列在同一行。比如我们li元素一个inline-block,使其既有block的宽度高度特性,又有inline的同行特性,在同一行内有不同高度内容的元素时,通常要设置对齐方式如vertical-align: top;来使元素顶部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