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平台是要最终交付物联网应用的模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业务平台一定是为了某个客户定制的。这是因为业务平台本身也可以是产品化的服务。

客户定制化的业务平台

这种形态在物联网平台的早期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是早期从业者和客户对业务的标准化建模都缺乏认识和能力,甚至盲目认为自己的业务就是独特的。而小部分的元婴是用户对数据和业务保密性的执着。经常为客户建设此类系统平台的集成公司实际上都会有椅子独有的一套核心代码,甚至为了便于开展业务、重复使用研发投入,而将自己的业务限定在某个或大或小的领域中而不是四面出击。实际上,虽然新模式不断涌现,这种客户定制化的模式并没有什么衰退的迹象。

成功为客户打造一个定制化的业务平台需要良好的需求分析和项目管理能力。

另外,为客户定制化并不说从头到脚完全的定制,仍然可以基于已经成熟的平台或产品、开源项目来构建基本平台,然后再做必要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

面向某一领域的业务平台

与客户定制化的业务平台不同,我们可以把某一个领域的共同需求提炼出来,打造一个可以服务一类企业的领域业务平台。

这里所说的领域,可以是某个市场领域,比如家装玻璃切割,也可以市场们来的共同的功能领域,比如设备监控。
总之,是要能提炼出共性的划分。不要误会的是,这里说共性并不等于说交集,实际中很多是共性的交集加上可配置的几种子集。
但是配置过多,可能会给产品化的业务平台带来一定的复杂性,从而从心理上阻挠新用户的接受程度。这一点在设计此类平台的时候要特别权衡。

按照功能领域划分的产品也会面临另外的挑战,就是最终用户可能觉得无法满足其全部的需要,但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多方采购拼成一个完全满足自身需要的系统。

这时候,用户可能会转向一个系统集成商定制一个系统。这也就暗示了,面向领域的平台可能把集成商当多自己的渠道和合作伙伴,而不是看做竞争对手。

在技术上,也要考虑这类集成商的研发人员如何基于自己的平台产品做二次开发:不仅要为其预留各种接口,还要有配套的技术支持体系。换个角度来说,此类业务平台要不能一味求大求全,而是要时刻主要保证自己的“被集成”能力。

此类平台的极致就是“数据平台”,也就是业务平台已经薄到不可能再薄,完全是为了二次开发提供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提供开发工具套件的平台

实际上一些泛泛而谈自己是物联网平台的一般是这种。而且一般和数据平台一同提供。

此类平台上在基于底层的数据管理能力提供了一系列的业务引擎,比如数据建模引擎、流程管理引擎、界面自定义引擎(类似工业用的组态软件)、消息管理引擎等等。这些在最终用户眼里基本上都是一些“散件”,完全不是什么可使用的东西。

其直接用户其实就是前两种平台,或者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的大型企业。而其提供的界面今本上只有各种引擎的定义界面,或者甚至全部都是API。

客户端

客户端是物联网系统用户和系统交互的场所。PC端和手机端的各种APP是较常见的形式,而现在WEB应用越来越受欢迎。
[

](https://blog.csdn.net/kimbo/article/details/8455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