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分析能力有多么重要!!我们来看两组调查报告

2011年的bloomberg businessweek在对商业分析现状调查发现,在收入超过10亿美金的大公司中,97%都在使用某种形式的商业分析

2011年的麦肯锡全球机构报告预测,到2018年,仅仅美国一个国家将会缺乏具备高级分析技能的专业人才约14万至19万,缺乏懂得通过分析大数据作为有效决策的有数据悟性的人才约1500万

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分析能力对于职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对于商业分析人才的渴求

那么,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练成的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首先要对商业分析有一定的基础认知,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商业分析

一、商业分析的认知

商业分析是什么?
维基百科的解释,商业分析,是识别业务需求和确定业务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学科。通常包括战略规划、流程改进、组织变更、以及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来研究解决问题

说白了,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通过科学的调查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做出成功的决策去指导企业发展
我们知道,所有的企业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发展趋势,能不能活下来,可能就是一个决策的影响。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让企业关门倒闭。那么为了在这种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那么企业就要不断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商业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能更好的指导企业进行决策

这里的决策包括但不限于:
进入新的领域
例如:今日头条继续开疆拓土,入局在线教育,瞄准少儿在线英语赛道,对标新锐独角兽VIPKID,推出同样采用北美外教真人教学的gogokid

开发新的产品
例如:华为继续探索未来手机形态,率先推出5G折叠屏手机,引起消费者的热烈反响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
例如:面临更加复杂和敏感的外部环境,小米进行了史上最大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投资并购其他企业
例如:腾讯独家战略投资斗鱼、投资金额高达40亿人民币,斗鱼以后将于腾讯深度战略绑定

渠道优化
例如:小米CEO雷军宣布,将会用3年的时间,在国内开设1000家小米之家店,增大小米在线下渠道的出货量
所以商业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这也是商业分析从业者工资高的一大原因。由此商业分析的价值也就清楚了,能够让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提供更加全面的决策支持

不同的决策需要做不同类型的商业分析报告,所以掌握商业分析技能,你能选择的就业岗位就比较广泛了。一般来说,商业分析从业者可以去这4种类公司
image.png
总之,商业分析从业者不管去哪类公司,后期的发展路径都是非常广阔的

二、商业分析的流程

商业分析的流程一般分为5个步骤
image.png

1、明确问题
首先在解决问题前,我们一定要知道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后期工作的方向,避免了以后出现的没必要的争论。对于如何明确问题,可以用SMART法则来说明
image.png
S——Specific 具体明确的,不能将问题说得太抽象
比如小米手机想要卖的好,就不能简单的说成小米手机要做成让每个人都喜欢的产品,而是应该说成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要达到去年的150%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不管是问题的本身还是目标要量化出来
还是小米的例子,出货量达到到去年的150%,那么150%就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A——Action-oriented 行动导向 就是说明问题时,必须要有解决的方向
比如小米通过销售改进、加大市场推广、增强产品研发能力这三种方式使出货量要达到去年的150%。
R——Relevant 相关联的,行动与问题存在相关性
小米通过销售改进、加大市场推广、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对提升出货量是有相关性的,不能说小米通过进入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方式去增加手机的出货量,开发笔记本电脑这个产品线这个行动跟提升手机出货量没有任何关联
T——Time-bound 时间限制
计划使出货量增加到去年的150%,可能过了两年手机的出货量也没有提升到150%,所以明确时间尤其重要 ,比如我计划用8个月的时间使手机出货量达到去年的150%。当然,时间的限定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2、拆分问题
拆分问题需要用到逻辑树模型
逻辑树分析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已知明确的问题作为树干,分析哪些问题跟这个问题有关,把相关的问题作为树枝加入到树干当中,由此不断向下拓展,就会将问题拓展成一个逻辑树

使用逻辑树模型的优点:
● 保证了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 理清了所有的思路
● 避免了重复和无关的思考
除此之外,还有2个法则能更好的帮你理清思路,分别是MECE分析法和二八法则
MECE分析法即把一个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更细的工作任务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条原则:

完整性
分解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漏掉某项,要保证完整性
比如市场推广和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就是2个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向,漏掉某一项都会使解决问题的方向不完整

独立性
每项工作之间要独立,每项工作之间不要有交叉重叠

比如小米手机想要增加出货量可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把手机设计得更好看,那么这2个子问题就重合了,因为产品研发能力包含了手机设计能力

二八法则,通俗理解就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逻辑树分析模型中也是一样,要时刻关注重点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的问题舍弃掉,减少工作量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3、安排工作任务
image.png

4、推进执行任务
既然是商业分析,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从哪几个维度去分析,以及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明确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很好的推进执行任务

3个分析维度
image.png
以小米案例说明:
首先我们要了解整个手机市场的概况,对于手机市场的规模多大,供应链上下游的情况一一了解清楚,根据手机市场的环境来预测未来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到快人一步

对于竞争者分析,我们要知道整个手机市场的几个大的玩家,以及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还要具体分析每个竞争对手的概况和优劣势,包括渠道、供应链、产品等等方面。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苹果、华为、OPPO、vivo这
几个大玩家是一定要仔细研究

最后是用户分析,要从用户属性、购买产品的决策等等因素上精准定位粉丝,了解用户需求,抓住用户痛点,帮助公司获取和留存用户。手机行业,OPPO和vivo因为渠道优势,对于目标人群的需求抓得非常精准

3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image.png
案头研究,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从网络获得相关新闻和一些专业的数据库,但是由于信息量极大,我们也要注意筛选出可靠准确的目标信息

用户调查可以分为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线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的形式调研,能得到大量的一手信息,但是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全部信息。线下我们可以通过拜访的形式交流调研,线下调查能直接触达用户,了解到你想要的全部信息,但是时间经济成本太高

实地调研一般会和用户调查相结合,能得到一些隐藏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当然,时间经济成本也是非常高

5、输出分析报告
这一步是整个商业分析过程的复盘总结,决定着你的分析结果是否能给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般来说,输出分析报告可以分为4个步骤
image.png

三、经典商业分析案例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案例:
请问北京有多少位理发师?
请问一家星巴克一个月的营业额是多少?

这类题型之所以这么的经典,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可以很好地考察面试者的逻辑能力、基础计算能力、问题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等,更可以考验你在压力之下的表现

所以不要一直想着怎么死记硬背,不要想着去背数字。而是要理解解题的底层逻辑

这种题型有一个统称叫费米问题Fermi problem),指的是被考察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答案

接下来用一个例子跟大家说明一下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纽约普通的周一有多少人穿红色?】

明确问题
image.png

拆分问题
image.png

分解问题之后,第三步我们就要针对分解后的问题逐一回答
image.png
大家可能对于第二步拆解问题,还不知道这其中的套路

那我们来进一步深入说一下对于第二步分解问题,有没有什么基本思路呢?

其实很简单,最常用的方式是需求端和供给端两种

那我们先来说说需求端估算的思路

这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题目:
问:CBD一家星巴克一个月的销售收入是多少(假设仅供楼内的人)?
首先,确定问题:一个月是时间限定,计算的是销售收入,这就包括了饮品和非饮品两大类。(星巴克的饮品类型其实非常多,但根据二八法则,在这里我们把饮品暂认定为咖啡类饮品)

从需求端出发,我们要确定的两个子问题是:

  1. 每天大楼里有多少人喝咖啡?

2. 每人每天喝多少杯咖啡?

对于第一个子问题,我们可以先估算出大楼中一共有多少人。(或者给出一个合理的假设)然后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可以计算出喝咖啡的比例,然后可以计算出大楼中每天有多少人喝咖啡

在得出一天这栋楼有多少人消费咖啡的这个结果之后,有关键一步不能遗漏,就是渗透率。并不是所有喝咖啡的人都会选择在星巴克消费,所需乘以一个渗透率,假设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得出70%的用户选择星巴克。

然后我们来拆解第二个子问题,每人每天喝多少杯咖啡。因为喝咖啡的量会存在差异,所以我们把用户再细分成,一天一杯组和一天两杯组,同样可以用抽样的方式,了解到不同咖啡消费量的比例。

那么从需求端出发,我们就可以最终计算出来一天这家星巴克的咖啡销售量了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计算非饮品的销售,从而获得这家星巴克一个月的销量总额的估算
那我们来进一步梳理一下需求端出发的估算方式的基本框架

其实需求端市场的估算就是客户数量乘以客户价值
image.png
在确定完客户细分之后,一定不要忘记计算渗透率,就像之前提到的,计算消费星巴克的销售量时,要考虑到不是所有消费咖啡的用户都会选择星巴克,虽然星巴克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竞品的竞争,比如瑞幸,连咖啡、甚至还有推出咖啡产品的喜茶等等

需求端估算一般适用于偏消费品的行业中,供应方零散,需求方也相对零散的情况
image.png
同样是星巴克的例子我们可不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答呢,答案是可以的。我们从星巴克可以卖多少杯咖啡入手。

供给端思路:
逻辑很简单,就是计算每小时星巴克会卖出多少咖啡和每天星巴克营业的时长
先计算工作日时候的销量:我们可以结合平日的经验,做一个合理的估算。忙时,每分钟会接单一杯咖啡,两台收银机同时工作,那么一个小时就是120杯,一天有6个小时是忙时,共有720杯

闲时,每3分钟会接单一杯咖啡,一台收银机在工作,一个小时接单20杯,一天有6个小时是忙时,共有120杯。
那么工作日的一天销量是840杯

假设周末的销量是工作日的70%,得出周末的销量。这个百分比,我也同样可以用实地考察调研的方式获得相关的数据

供给端估算一般适用于供给端集中的市场
image.png

为了估算一个市场,因为供应端比较集中,所以依次估算出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供给数量和相对应的产品价值,然后做一个加法求和,就可以了解整体市场的情况了
image.png
以上就是估算类型的题目的最重要的两种思路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于商业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商业分析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业者也需要在工作项目中不断的学习,从全局上思考问题的根源。

不仅如此,
为大家送上全文的思维导图,理顺全文脉络
image.png


产品教练

产品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