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呢?总是一堆需求做不完,优先级排不过来;需求做了没人愿意用;上线后反复调整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候,常常急于给出方案,做的多还做的累。实际是我们缺少了一个严谨的需求分析过程。
01 需求分析工具
- ICE模型
- HMW模型
- KANO模型
02 需求背景
1、以ITSM系统为研究对象,收集需求建立基础的ITSM系统
先简单介绍什么是ITSM系统(即IT服务管理),致力于使IT流程服务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帮助企业更好发展。ITSM常用功能有配置、事件、问题、发布、直属库、设备的各种配置信息数据库、SLA服务级别协议、自助服务台、提单和转单、知识库检索。
需求背景:
- 企业内员工遇到问题无法快速找到相关负责答疑人员
- 业务人员反馈问题无法统一汇总,缺乏问题提问入口
- 常见问题一再咨询频繁答复,耗费人力
- 问题处理起来无下文,问题进展依赖不断咨询询问。
- 各个团队缺乏统一管理平台,工作没有记录缺乏量化考核
- 解决方案没有积累无法实现沉淀
客户需求:
- 建立服务团队与终端用户间的沟通渠道
- 建立标准服务流程
- 建立服务组、服务目录、服务级别协议,细分服务类型,指定受理人
- 支持用户提交工单,查看工单问题处理进度,进行服务评价, 查看解决方
- 建立工作台处理用户工单
03 需求分析实战
第一步,用第一个工具HMW模型
明确用户场景问题,拆解问题,也就是列出对应场景及需求清单。在与业务沟通过程中,以否定、积极、转移、脑洞大开、分解5项方法拆解场景与问题。
第二步,将需求场景拆解到功能,功能对应解决明确的业务问题
对于复杂的场景最好是画流程图,以创建工单到处理工单到工单解决,不同业务角色处理状态。
第三步,梳理模块功能
第四步, ICE模型、KANO模型
功能模块梳理完毕后 是要考虑全部实现了,一期实现多少功能模块。这里用另外两个工具, ICE模型、KANO模型。分数我随机填写了,工作中按照实际情况设定。
基本这样需求梳理差不多了,可以约业务进行需求确认,根据和业务沟通过程中再做细节调整,需求分析完成了就可以开展产品设计了。
无论是面向复杂大型系统设计还是功能模块优化迭代,都可以按以上过程进行一个需求梳理,清晰的需求对产品设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这个过程对你梳理需求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