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一直在想一句话你说完了,对方是什么理解?
    问:中午12点,你问一个朋友吃了吗?
    1、直接理解,我中午吃了沙拉,你呢?
    2、他问我吃没吃,什么意思,要我请吃饭,还是请我吃饭
    3、是想要我推荐几个不错的餐厅吗?
    但凡种种,都是在猜测提问者要做什么事情,综合判断的前提是聊天的语境和当前两人所处的环境。

    那么如何鉴别文案的好坏,不引起歧义呢?
    1、组装关键词,逻辑表达清晰
    2、对于当前的操作很容易误解的地方是不是用一句就可以打消顾虑;
    3、有没有说用户不懂的语言或者暗语,你又在搞什么“kkp”,那么他是否知道“kkp”是什么意思;

    人工智能与人
    人工智能什么时候给出综合场景下的分析和决断力,就真的是智能了,而不是人工。

    不产生歧义的句子,才是好句子 - 图1
    This photo is © 优达学城

    人有别的机器的方面是人类综合影响后我自成长中不断的反思和作出决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择。

    目前来看机器达不到,机器是为了满足我们某种需求而被创造出来的。机器与人做对比的优势在与记忆,人的优势在于选择和判断。

    就如我前面举的例子,他能给出你答案:我吃了沙拉,但是不能给出其他隐含有深层的意思,对于西方文明来说直白的表达对于沟通是快速而直接的最常用的就是“我爱你”。但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直白的表达会让人很不舒服,从而要规划美好的愿景。

    男孩对一位刚约出来吃饭的女孩说:
    1、我在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公司做法律顾问
    2、爸在国企就职
    3、目前住自己的家
    4、吃完饭后我开车送你回去
    5、以后我们会花前月下,云游天涯

    男孩在表达:看我还不错,就差个老婆了。

    但是女孩这里有几个有歧义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你只说到了爸爸,而没有提到妈妈;那么你所的这个老婆是姑娘本人吗?还是想让女孩帮你介绍其他女孩亦或者其他,就是那么顺嘴一说。

    这就是语言表达所容易带来的误解和歧义。

    交互当中的文案
    为什么苹果一再强调要时刻注意称呼的使用,用“你”而不是“您”。所构建的语言环境和身份地位的表态是:我们是朋友,不要那么疏远,但是我和你还保留了那么一份恰当的朋友距离。
    不产生歧义的句子,才是好句子 - 图2
    This photo is ©This photo is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文案设计是产品交互中的一部分,存在目的同样是满足目标用户的痛点,因此文案设计的第一步与交互设计是一致的,即立足于需求背景,分析目标用户。

    1、组装关键词,表达清晰,就是说人话
    2、对于当前的操作很容易误解的地方是不是用一句就可以打消顾虑;
    3、有没有说用户不懂的语言或者暗语,你又在搞什么“kkp”,那么他是否知道“kkp”是什么意思;

    用户没有耐心读文字,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人都喜欢看视频,听书,看文章、考试画重点。就是因为我上面说的问题,人的记忆力优先承载不了很多的信息。

    从认知心理学来说人在工作记忆中可以记住的信息就是7个左右。

    史蒂芬-平克在《语言本能》里面提到儿童的语言是天生的,我们在学习主谓宾等等语言概念的时候都感觉很是烦恼,但是去不影响你说话,而且你说的话基本上都是符合这个逻辑的。

    你故意把主谓宾颠倒黑白或者使用错误的句子儿童也能分辨出来并且修正, 没有人告诉他要这样做但是,基本上还是儿童在先天的语言中具备这项能力。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例子当他们阅读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眼球运动分析:

    The student forgot the solution was in the back of the book
    学生忘记了答案就在书的背后。

    当读到“was”一词的时候,被试着的目光出现了停留,然后又回到了句子开头,因为被试者将这个句子误解为“学生忘记了答案”,并在此画上了句号。由此可见被试者的脑中单词“forgot ”告诉刨析器说“快给我一个宾语”。

    The student hoped the solution was in the back of the book
    学生希望书背后有答案。

    因为“hoped”出现指的是“快给我一个句子”,而接下来就是一个句子。

    美国法律案例
    在一名女孩因为男朋友把他一人丢在了餐厅而气愤不已,然后错将别人的车开走导致车祸(已保全险)。那么她想保险走理赔程序从而维修车辆,是否可以获得赔偿呢?

    法院指出保单本身就有歧义,虽然女孩没有获得”车主许可“,但这个条件可以解读为仅限于“受指定保险人委托的任何人”而非“指定被保险人以及受指定保险人委托的任何人”就是说并不包括她本人。

    但是法院有时候也会被同情,偏见,公众舆论的情感因素所以影响从而作出判断。所以大部分法官保证的是客观和事实。

    今天太冷了,快给我拿件衣服。这是事实嘛?

    不是;因为冷只是他的主观感受,客观事实是今天4摄氏度,天气温度还是可以的。

    总结
    1、组装关键词,逻辑表达清晰
    2、对于当前的操作很容易误解的地方是不是用一句就可以打消顾虑;
    3、有没有说用户不懂的语言或者暗语,你又在搞什么“kkp”,那么他是否知道“kkp”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