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构想整个玩法链条,评估每个链环的用户增益(转化可能性/流失可能性),同时评估成本代价和风险,达到多方面均衡最优。一般是需要做多种竞品的方案组合
要不要做评价、做什么样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每条评价在多个场景下的不同意义、双方或多方评价的后续收益等
有这个功能会带来什么后果或麻烦?
- 滞后效应:我们使用过去的行为和状态作为当前的评判指标。同样的,现在所做的事情,最终也只是在未来被窥见,系统反馈的并不是此刻当前的实时状态。
- 人类原本就是情感驱动、极为非理性的存在(合适的合伙人才给高分)
- 那些真正认为合伙人优秀而写下一段好评的用户,和那些用好评换取口碑的用户实际不是同一个群体。【为了获取好评而作弊,互相刷评】
能够对什么指标有什么助益?
- 评级系统给予参考和证据,对个体可信度最直接有效的度量方法
- 5星制评级系统,因为人类天生的惰性,这种评级方式足够简单,正好迎合需求
- 更客观地了解到对方的情况,基本能过滤大部分不靠谱的(足够多评价的情况下)
留下疑问:电商、应用市场app、滴滴司机、外卖…等等获得评价是为了得到建议和反馈后进行调整,为后续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而我们的用户得到评价后对自己是像产品那样吗…
用户不会因为评价做出什么改变
是的,是可以做这一块。但海量的学生其实是没有项目经验的,比如说A想创业,可能会存在这些问题:
1)想要找志同道合,那为啥不直接舍友或者班里就搞定合作?
2)如果说没有这个技能,那为什么不能直接同校跨专业搞定合作?
3)全国几百万在校大学生,茫茫人海大部分人都是平庸学生,怎么甄别出要的那个人?真的有必要去跟最优秀的顶部那几个学生合作吗?
4)大家水平能力都差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部分群体我们是全然放弃吗?
【怎么让优秀的大学生在此找到合适的机会】
【怎么让普通的大学生在此????干点什么???】
【平庸的大学生怎么办?是否舍弃?】
【还是说,我们的目标人群本应定位有合伙动力的大学生,而应该放弃那80%以上的大学生群体?】
这些问题,有些会决定了我们是否长得像以前的人人网或者校园社交等。
那有可能20%的人其实是希望剩下的80%有比较多的在这上面,以便他找到合适的人吗?例如很多人其实有能力但是没有意识要展示自己,这样20%的人也没有渠道三顾茅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