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本科毕业了小半年了,最近我又回了趟九龙湖校区。

    这天下雨了,我打着伞走在路上,看着新入驻的苏果超市、精灵球一样的大草坪、搭起一大半棚子的游泳馆,一切都变化了但却并不让人陌生,我觉得哪怕十年之后自己找教室、去图书馆、去食堂宿舍的肌肉记忆都还会在的。

    可唯独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同学们,有了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转眼这里已经不再属于我们了,走在路上也不会有熟悉的打招呼声音了。一批人走,又一批人来,周而复始得干净利索。

    但对这所学校来说,依然有新的一批人在去图书馆看书、去教室复习、去食堂吃饭,在走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思考着我们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每一批人都不太一样,其实每一批人也都大差不差。

    这是我坚持提议并和大家一起推动了【生存指南】项目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坚持在[生存指南]中加入【校友篇】的原因。

    自南京工学院以来,东南大学已经累计培养了超过30万的东南人,这些人分布在新加坡、德国、澳洲、加拿大、美国等众多国家和全国各个省市,仅南京一地就有3万余人的东南校友。

    东大的百年历史、几十万前路人的经验和帮助,是这所学校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礼物。

    我在本科期间做过不少和东大校友相关的工作,包括发起了SEU校友圈的项目,为数千校友提供了人脉连接和需求连接服务,这个过程一方面让我感叹东南校友资源的广大,在全国多数城市,你都能找到东大校友会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让我在和这些先我几年甚至几十年离开校园去开拓人生的前辈身上,学到了太多在校园中学不到的道理。

    时代在变化,每一代东南人都不太一样,每一代东南人都有些不变的内核和可以传承的智慧。

    校友篇章将分为“三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几个板块进行划分,划分出对应毕业年限的校友采访或自述故事,初期感谢16级信息薛彤的统筹组织安排,东南大学学生创业协会、东南大学校友会、SEU校友圈等组织的支持,以及生存指南团队、创协20周年团队、校友圈运营团队、先行说团队的参与。

    生存指南校友篇 薛彤、王宗辉

    PS:欢迎加入SEU校友圈-东南永久公益的校友服务平台:

    gh_98aaa971a301_3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