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级人工智能专业 曾晗

一、写在前面

本文主要适合大一/准大一新生,对转专业有想法或对专业选择感到迷茫的同学们阅读,希望能够带给你们一些有用的信息。

在阅读本篇之前,我们希望读者对东南大学的转专业政策最好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请注意:本文作于2021年8月。转专业各种政策信息时效性强,变更频繁,去年的信息可能今年就不适用了,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参考,附件文件等请以当年教务处最新发布的为准。

二、转专业前

1、转专业简介

在东南大学,查阅入学时发放的《大学生手册》中“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实施办法”就可以知道,东南大学的转专业分为“考试转专业”(最常见),“专长转专业”,“扶病转专业”,“兴趣转专业”,“调整转专业”与“政策转专业”。后面几种较为罕见,一般需要特殊的经历、能力及相关材料等,此处略过;本文讨论的均是第一种“考试转专业”,也是最常见的转专业形式。

顾名思义,考试转专业的流程简单来说便是通过报名,参加考试,成绩达标者按名次择优录取。我校的转专业考试只要符合一些实际上较为宽松的条件(无处分、绩点2.0+等)即可报名参加,与原学院无关(笔者听说某些学校,学生若欲申请转专业可能受到原学院老师的阻挠,这种情况在我校大概不会发生),也无名额限制,即“转出”不受限制;并且,只要转专业考试成绩足够优秀,转入学院也必须无条件接收。每人只能报名一个专业,参加该专业对应的考试,不能兼报、兼考。考试科目一般是数学+英语+一门和该专业有关的基础课或面试。另外,某些专业会有附加的要求,比如转入建筑学需降级,回到大一开始学起;信息工程只招收理科生/物理选考生;法学要求考试分数均≥80分,等等。若无备注具体说明,则默认各科及格线为50分,只有各科均过线才有资格被录取。专业之间不调剂录取。这些信息在教务处公布的当年的转专业工作文件中有详细的表格说明。

每年4月,教务处会公布当年的转专业工作文件,内附上述“宽松的条件”、转专业工作日程安排、各专业招收人数与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这些文件在教务处官网及各转系转专业交流群均能轻易获取,请读者自行阅读,此处就不再赘述。可见附件。

请注意:每年的转专业政策各种具体细节均可能有所区别,请以当年教务处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往年文件仅供参考。

2、要不要转专业?

有的同学高考失利,“屈居”东大;有的同学志愿填报不慎,进入了不喜欢的专业;有的同学大一过半才发现对原专业兴趣寥寥;有的同学可能单纯就是想换个环境,换个专业试试……但要不要转专业?转入什么专业?

我们当然希望读者对这两个问题有清晰的答案,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在这里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

你为什么想要转专业?是因为对现专业不满意,还是更喜欢某个别的专业,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你是否喜欢/讨厌原专业?有多喜欢/讨厌?为什么?
你为什么想转去XX专业?是因为家人朋友/网络媒体都说这个专业好,还是因为自己喜欢,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这个专业在学习过程和将来就业上有什么优势/劣势?
东南大学的X学科实力如何?
你对转去X专业的把握有多大?某些专业可能很难进,有些专业只要过线就能轻松转。
如果转不成,留在原专业了,怎么办?
……

在此希望读者能够多想想,毕竟转专业的事别人不能左右。一般而言,我们都认为兴趣是选择专业的第一因素,但考虑到未来就业和自身条件等方方面面,这件事情无法一概而论,还应该请各位读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某同学高考失利被调剂到东大某大类,TA对该大类没有任何兴趣,那么该同学就应该选择自己喜欢(或至少不排斥)的专业中一个相对容易进的专业,以保证该同学能够“脱离苦海”;若某同学对当前自己所处的大类并无反感,那么TA就应该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尝试冲击,不论难度如何,因为该同学即使没有考上也无妨。同时,我也建议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不要过于盲目跟风,比如一看到某乎/某站上吹爆某专业,就无脑冲;身边同学都报名了,要不自己也试试……这样转成之后反而后悔的人不在少数。

另外读者可以去查看想要转去的专业该年级的培养方案,了解一下学该专业需要上些什么课,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般可以在各学院官网上找到。另外,吴健雄学院官网有各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这样,也可以大致知道该专业是要上些什么课的,自己若成功转去了该专业,都需要补些什么课。

转人工智能 - 图2

图1 转专业报录比(2021年数据)

3、转专业的难度

考虑是否转专业的同时也可以同时考虑到转专业的难度。转专业考试各科试卷难度通常均比同名课程期末考试难度大,大学英语III大约是四级水平,高数/工数接近考研数学水平,等等。但转专业考试不赚学分也不评绩点,只看排名,因此难度来源于同学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卷子本身的难度(前提是分数得先过线,也不能太难看了)。卷子是相同的,虽然分数低,但是排名靠前,也能成功。

竞争激烈与否大致可以用报录比来衡量:报名者/录取名额之比越大则竞争越激烈,参考图1(2021年数据):
可以看到报录比较高的电子、金融、生医、建筑、电气、信息等是比较热门,竞争激烈的专业。通过比较几年来的报录信息可以大致对各专业转入门槛难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不过,考虑到有部分同学在报名后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考试,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会比报名人数少些,且部分同学由于某科目没能过线而失去资格(即使总成绩排名足够高),竞争应比表中看上去的要不那么激烈些。在转专业考试结束后,教务处会公布成绩,结合成绩可以总结出这样另一张表(2021年数据):
转人工智能 - 图3
图2 教务处公布的转专业成绩(2021年数据)

例如,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021年招生25人,但观察成绩单发现三科均过线的人数也不满25人,因此可以说全科过线即可转入。可以看到,大部分专业还是仅需各科均过线即可转入的。总体来说,除了建筑、电子信息、生医、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大部分的专业想要转入只需过线即可,还是较为容易的。

4、转专业前准备

如果做好了决定要转专业,那么就应该着手开始准备了,开始得越早越好。

首先,最重要的是准备复习考试。考试科目是哪几门,已经详细写在教务处发布的通知文件中了,也可以参考往年的文件,一般不会有大变。针对这几门科目可以开始有针对性的复习。高数/工数的话可以参考购买东南小题和考研数学刷题,转专业数学考试以大一下学期内容为主(占70%以上);英语可以直接按照六级水平去复习、刷题。转专业考试一般在期末考试之后、暑期学校期间,同学们可以将复习期末考与转专业考试结合起来一同复习,尽量让二者都考出好成绩。

其次,主动、密切地关注教务处发布的动态。转专业相关信息、文件最官方、直接的渠道永远是教务处官网。教务处会按时在官网上发布除上述政策文件外的报名确认表、考试时间地点安排表、考试成绩公示表等重要文件。如果有任何疑问也应该尽量考虑打电话或发邮件给教务处直接询问而不是道听途说N手信息。

再者,找转专业的学长学姐多多了解信息。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可能很少有直接现成的复习资料,这时候如果能直接找转过专业的学长学姐交流信息则更加高效。也可以加入各种转系转专业交流群,共享资源,避免信息不对称。

总之,备考的过程心态一定要好,大部分专业想转进都不是太难的,首先要相信自己;当然,也要做足充分的准备,机会只有一次,至少不要让自己后悔。

三、转专业后

转专业考试后一般数日内改卷结束,教务处将会在官网公示成绩。这时,一般观察自己的成绩排名对照该专业的录取人数即可知录取结果。如果有同学考试有科目未过线而总成绩排名入围亦不被录取,名额顺延。如某专业招收10人,但第8名同学某科未能过线,则该同学不予录取,名额顺延至第11名;若第11名各科均过线,则可录取。如果对自己的成绩有疑问,务必在公示期结束前及时向教务处反馈,过时则不候。往年曾有过某同学成绩极低,申诉后发现登记错误,改正后成绩一跃而上成功转系之例。

如果你转系成功了,那么首先要恭喜你。接下来到秋季学期正式开学前,你大概有这么几件事情要做:

  1. 与原学院对接。如果你原来的大类是在转专业后分流,那你可能会需要签署一张“放弃参加分流确认书”,大意就是你确认因为转专业成功,确认放弃参加大类分流;如果你原大类在转专业前就已分流,那你应该可以跳过这一步骤。但不论如何,你应该要从你原来的辅导员那里得到一张《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系转专业通知单》,是学校发给你的确认你转专业的各种相关信息的表单,上面写有你的新学号,请妥善保存。具体如果还有什么手续需要去做,请多多咨询原辅导员。
  2. 与新学院对接。这段时间对于这些转进来的人,新院系的辅导员应该会主动拉群找人。这时可以找几个一同转系的同学加加好友,在各转系交流群找找组织等,保持消息灵通。加入年级大群,班级群等等,认识认识新同学,新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3. 最重要的一环,课程认定与补修。请先对照新的培养方案和原培养方案大一年的课程,看清楚自己有哪些课在新的培养方案里是自己没有上过的。其中有一些课是可以替代的,例如:数学类、物理类等基础课一般是较高级的,高学分的可以替代较初级的,低学分的,比如工科数学分析I、II可以替代高等数学I、II,但反之不行;大类学科导论课可以互相替代,等等。在新旧培养方案中课程号完全相同的课就视为同一门课,无需替换。各课相互替代的规则请看教务处的课程替代政策文件(见附件),具体详询学院教务老师。不能替代的未修课程,则需要补修。

这段时间以及大二春季学期都可能需要频繁的往来学院办公室,和教务老师打交道,签各种课程认定表(《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课程认定申请表》)等等,需要大家保持耐心,多多和老师沟通,搞清各种手续、流程。不能替代的课程需要补修,如果与已有的课程冲突,还需要申请免听。申请免听的流程是:先与任课老师联系征得同意->签署《东南大学本科生课程免听、人工补选申请表》给任课老师签名->交给教务老师。最重要的是免听一定要征得老师的同意!

如果各种手续、选课一切正常,秋季学期开学后就可以按照新的课表,在新的专业进行学习啦。另外,开学后两周左右,数学学院可能会开设针对转专业学生的免修考试,通过考试即可免修高数/工数/数分等,课程成绩即以该次考试实得成绩记载,请读者多多关注,考虑是否参加。

如果你没能成功转系,也请不要气馁。接下来请先继续好好在原专业学习,保持优良的成绩,在大四后,考研、保研、出国都有机会能够再次转专业。

四、个人经历

笔者曾晗,2019级,入学时属土木交通类(现在应该改叫智慧基础设施与智能交通类了),大一结束后通过转专业考试转入计算机类下的人工智能专业学习。

说实话,我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也没有什么很明确的志向。所以胡乱去了一所差不多匹配我分数的学校,也去了个差不多匹配我分数的专业,所以来的东大的土交大类。实际上对土木交通并没有很感兴趣。大一一开始就有转专业的打算,但是也不知道自己想转去哪里,只是大约模糊地想要转去工科的电类专业,觉得这是我校的强项,也是将来发展潮流方向。

决定转去计算机类的专业是在大一的寒假,当时疫情爆发,于是就在家里研究。下定决心想要去计算机类当然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受到了网络上“宇宙机”、“非CS即劝退”风气的影响,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发现自己喜欢编程。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大一上学期学C语言,发现自己在同学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阅读代码,理解代码也比较容易,期末总成绩还拿了个满绩;就觉得自己很擅长这个,有点兴趣,就想转去计算机类了。(当然,成功转去之后才发现原来之前学的不过是皮毛,再也没有之前轻松写代码的感觉了☹)
不过转去计算机类哪个专业,我当时还并没有想好。不过计算机类的四个专业(计科、软工、网安、人智)考试科目都基本相同的,都是工数+英语III+C++程序设计。

工数:正好大一春季学期我也在学习高数,工数考试又以下册为主,当然首先上课就得认真听懂啦;但是工数又和高数有一点点微小的差异,我就又找认识的计算机类的同学问来工数的教材自己学了一下高数没有涉及的部分。春季学期结束之后的暑假和暑期学校我刷通了东南小题工数II和东南小题转专业版上面所有我认为有参考价值的题目,也刷了几份近几年的考研数学一真题。复习转专业考试同时也是在复习期末考试。

英语:本人英语基础应该还算好的,暑假和暑期学校期间总共刷了一本星火的六级模拟和真题,主要保持手感,应该完全够了。

C++:C++是我最头痛的一门了,因为土木交通类大一的程序设计是在【一学期C语言+一学期MATLAB】和【两学期C++】二者中任选其一,本人大一刚选课时也没有意识,随便就选了前者,导致我只学过C但没学过C++。不过C和C++颇有相似之处,在C语言的基础上再去学C++的特性容易许多。我在春季学期间一边学MATLAB一边自学C++,依照之前转系的学长/姐的资源,买了计算机类用的DEITEL的C++教材,结合计算机那边的老师的PPT和实验作业来自学。编程是很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学的时候常常是读几段就拿起电脑自己跑一跑,也会试试写书后的编程作业,总之不自己写肯定是永远学不会编程的。

到网上报名时,最后选择了人工智能,完全是因为人工智能是这四个专业里面报录比最低的,所以理论上讲转进概率最大(笑,不过大二证明自己确实还是很喜欢这个专业的)。

然后就到了暑期学校,参加考试,出成绩,发现自己成功啦,办理各种手续……接下来就开始魔鬼大二:大二在人工智能本来就极其密集的课程安排下见缝插针补修,大多数时候只能办理免听,尤其是秋季学期碰上疫情压缩考试周,10天考了11门试。春季学期也不遑多让,要补的课变多了;整个大二就没有几个完整的周末……

不过现在再回头看,就感觉这些艰辛也很值得,也很感谢学校转专业的政策提供的机会,否则我连转专业的可能都没有。

五、写在最后

纵然东南大学许多地方遭人诟病,但我认为在转专业一事上学校做的非常不错。转专业过程透明公开,条件门槛也不高,与很多别的学校比起来算是对学生非常友好的政策了。但是只能报一门专业,也无调剂录取,注定某种意义上这永远是一场胜者为王的“赌博”,也算是东大特色之一了吧。

笔者有幸能够参加SEU生存手册2.0的撰写,也希望能够借此把自己在转专业上的一些经历记录、分享下来。
SEU生存手册1.0发布之时我就有密切关注,里面大量丰富详实的信息实在无愧“生存指南”之名。当时我差不多刚转专业结束,通篇阅毕发现其中与东大学子尤其是大一同学常常关心的转专业一事相关信息较少,便有动笔作文之意,希望能将转专业一事尽量详细地讲明白,也分享一点自己对于转专业过程的一点浅薄经验。

请注意:本文作于2021年8月。转专业各种政策信息时效性强,变更频繁,去年的信息可能今年就不适用了,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参考,附件文件等请以当年教务处最新发布的为准。

【附件】(附于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