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表面努力”,你还要骗自己多久?

每天早上9:00图书馆固定打卡,晚上7:00晒好看的沙拉照片,和朋友开口第一句就是“我又胖了”。其实我们都明白,你没有很在乎。9:00到图书馆,玩2个小时手机,11:00就去吃饭。晚饭吃的是沙拉,夜宵吃的是麻辣烫。体重多一斤少一斤都无所谓,因为这只是一个话题。用互联网的方式来生活的最大好处是,不用付出实质的行动。许多人在朋友圈晒的那些美好和奋斗,如同网红打开自己的摄像头一般,是如此的精心和刻意。在这些表面的行为下,应该是一具懒惰到麻木的身体。“表面努力”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1)自我感动式努力
    自我感动式努力一般的表现就是看上去很努力,但是实际上真正投入学习或工作中的精力远远不足,而自己却以为自己很努力,用看起来很努力来麻痹自己。例如,早上六点起床吃了早饭后背着书包去图书馆学习一天,晚上还不忘配个励志文字发个朋友圈让自己看起来是个很努力很正能量的人(当然不是说发朋友圈不对啊),可是真正投入学习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还有例如项目前期疯狂拖延,到DDL前几天熬夜通宵赶方案,自己却觉得自己废寝忘食努力工作,真是“努力到感动自己”。
  • (2)昙花一现式努力
    换句话说叫“三分钟热度”,看到周围的人很努力,心里也很羡慕,希望能和他们看齐,于是给自己制定了计划,然而计划执行了两天就不了了之了,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也是“表面努力”的一种很常见的形式。
  • (3)盲目焦虑式努力
    进入大学之后,我们可能每天看起来都很忙,忙着各种组织的开会、各种竞赛项目的讨论,但是忙过之后可能留给自己的是一种茫然失措的感觉。这种情况就是一种盲目焦虑式努力,每天在“盲”,但不知道自己忙些什么,不知道忙的目的是什么,也不及时去复盘总结,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地忙,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自己过度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从而成为“表面努力”的工作狂。

或许时代充满了很多变数,或许生活潜藏着许多变故,但是,总有一些道理和品质,坚守着枯燥乏味的同时,也坚守着拼搏和改变的力量。针对以上的“表面努力”的现象,如何去避免陷入“表面努力”的陷阱之中呢?

  • (1)客观地认识自己
    剖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存在“表面努力”的现象,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低质量的努力其实就是一种懒惰。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能麻痹自我,自欺欺人。当意识到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时,那么就要从各个方面去寻求改变和提升。另外,在认识层面一定要纠正一个观念:投入时间不等于勤奋程度。一般而言,工作或学习的成果与投入时间成正相关,但是这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千万不要把花在某件事情上的时间等同于勤奋,这证明不了什么,需要用结果去衡量努力的过程。
  • (2)明确自己的目标
    勤奋之前一定要先思考,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何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关键就在于在努力之前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可执行的体系。从战略层面分解目标,合理规划。在决定做事情前可以思考一下这件事是否与自己的目标是契合的,如果一点也不契合,完全可以选择拒绝这件事情。真正能规划好自己生活的人,往往需要去拒绝一些事情。
  • (3)强化执行力
    有了目标,很多时候难以执行下去,比如昙花一现式努力。这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会归因于自己不够自律。然而, “自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不够自律是大脑的天性,惰性也是大脑的天性,人的自控力往往是有限的,过度消耗之后会对新的诱惑感到无力。那么,如何保证自己的执行力呢?答案是需要一个系统规划后的可执行体系和习惯的养成。系统规划后的可执行体系关键在于,在可行目标的引导下,每天雷打不动地坚定地执行规划安排的任务量,初期可能会比较艰难,但是习惯养成后,就可以让我们再不需要付出太多“自律”的情况下去做一件事情,做到可持续性地执行。
  • (4)复盘实现正循环
    复盘本是围棋术语,指对弈结束后复演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的招法优劣与得失关键。其实就是定期总结自己在执行、在“努力”过程中的长进与不足,及时复盘,调整自己的执行体系对于实现长期目标至关重要。

3.2 “鸽王盛行”,宽容与尊重的调剂

“我被鸽了”,这是2018-2019年我看到的最多的朋友圈文案。被鸽指被对方放鸽子或对方未按照约定时间现。“能鸽善咕”是人类的本质,当我进入大学之后,更坚信了这一点。如今鸽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常态,且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迟到属于小鸽,缺席属于大鸽,一个人鸽叫独具一鸽,一群人鸽叫鸽显神通,没有被鸽过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你可能时常会面临着“四面楚鸽”的情形,朋友见面甚至是约定时间往往是出门的时间,社团活动或是团建总有那么一些人迟到或是临时缺席,上课前5分钟永远是高峰期,每节课总会有人迟到偷偷溜进教室。

在看见朋友圈的大量“被鸽”文案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人们会将爽约和迟到视作习以为常,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巨大包容来理解这样的行为。在多年的教育之下,守时一直是我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而如今,缺乏原则的行为不断出现,我们却用朋友间的情谊不断掩饰此中无奈。姗姗来迟好美,但在快节奏的今天,守时更为重要。

3.3 “小组合作”,你最害怕听见的四个字

如果说,大学里第一恐怖的东西是DDL,那么第二恐怖的便是小组合作。在不断强调“Team Work”的现代化教育中,小组合作成功让校内学生提前了解到社会的“凶险”。当我们经历过几次小组合作后,就会在绝望中明白,即便是在985大学,拉胯(拖后腿)的人依旧存在。这部分人很少在小组群内发言,线下讨论要么迟到要么不去,被安排的任务内容永远迟迟不交……当你充满幻想决心带领全组脱颖而出时,这些不积极的、毫无想法的、甚至想白嫖的队友才让你明白,原来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达到优秀的标准、做出创新的东西。组建一支值得信赖的团队既需要才能,也需要运气。课程上络绎不绝的小组合作,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当团队合作不顺利时怎么办”的练习,大家都明白,只要战胜基本的团队合作问题,便已然能在小组表现中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