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他人尽力——布施;要知足,要遵守戒律——持戒;要忍耐,有韧性——忍辱;要努力工作——精进;要把心沉住,保持心境平和——禅定,这样做了,就能进入悟净——智慧。

    帮助他人是布施;目前不允许做的事,是持戒;努力奋斗是精进;忍耐忍受,是忍辱。禅定就是要然新沉静下来。年轻人必须要学会布施和持戒。

    人生的目的在于塑造高尚的人格。

    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努力实践。

    想好事,做好事就能够促使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命运不是宿命,他可以改变。

    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到时候一个光明的未来一定会到来。

    :::info 学问的最终目的,在于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求道,就是研修“心学”,换言之,归根到底就是要掌握“修己治人”的学问。 :::


    我们需要深思熟虑,但不需要烦恼。烦恼智慧消耗精力和时间,有时甚至会损害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透彻思考,思考到“不需要再思考为止”,之后就会采取“尽人事,待天命”的态度。

    所谓“覆水难收”,泼到地上的水已经被地面吸收,收不回来了,再为他烦恼已毫无意义。

    与其为了已经蒙受的损失一味烦恼,不如着眼于往后的工作,获取新利益。

    ①、如果有空烦恼,不如去干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②、要谦虚不要骄傲;
    ③、要每天反省,反省同烦恼不同;
    ④、要知足,活着就要感谢;
    ⑤、不要老是考虑自己,而要更多地位别人着想,要具备利他之心。

    拼命投入工作,以至于没有烦恼的余暇。

    把知识提升到信念,也就是见识的高度,才能一通百通。之后要再将见识变成胆识。

    大义必须置于远离自身利益的地方。

    在事情的开始阶段,必须用理性思考。在实际执行阶段再融入情感因素,这才是恰当的做法。——先理性后情感。

    本书核心观点:利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