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点读书体会,供你参考:

一、 母语第一。

中文是每个中国人天然继承的大财富,它在时间上没有中断过,古人仍然可以与今天对话,它当下有 10 多亿人使用,这构成最大的文字时空生态,使用好中文,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幸运。外语当然学得越多越好,但是学外语是为了丰富母语,而不是贬低母语,取代母语。

二、 读《论语》。

这书我几乎可以背诵,但手边必放,出差必带,随时读几则。《论语》当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中国制订大一统的框架与管理方法,很多我们至今受益,靠的是法家。中国现在的执政理念,主要也不靠《论语》。但《论语》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书。忠、恕、仁、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贫而乐富好礼,一生负责、一生精进,从少年有志于学到老年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些文化基因通过它给一代代中国人打下思想根基,用一生去体验、去实践、去充实。历史上的中国,即使长期是世界第一强国,但也人均寿命短,文盲率高,多数父母很难有教育能力与文化成就,幸好有这本战胜时间的基础之书,让孔夫子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启蒙老师,使中国人拥有高起点的人生。当好一个中国人不容易,不读《论语》是不可能当好中国人的,甚至不可能理解中国人。

三、 学校教育与自主阅读是互补的。

以轻视学校教育来体现自己的 “读书品位”,是幼稚的逃避。学校教育是人生最重大的读书工程,要尽力,即使它用无穷无尽的考试来“烦” 你。没有学校教育的基本功,我们的自主阅读质量一般也高不了,甚至极可能读入歧途,为坏书所误。

四、 读书应该解决具体问题。

人很容易通过读书自嗨、架空、为理论而理论、通过概念架构逻辑自洽但脱离现实的体系,这是不少所谓的读书人一生活成笑话的原因。这是无能,这是懒惰,这是虚荣,这是自欺欺人,因为手拿一本书,遮住了这一切羞。读书要围绕着成长、工作、家庭、人生的具体问题而展开,越读越善良,越读越负责,越读越聪明,越读越耐烦,越读越实干。

五、 每天尽量给自己安排一整块的阅读时间。

至少半个小时,心无挂碍,屏蔽干扰。这安定本身就是收获。安定才能深思。

六、碎片时间系统化阅读。

即使非常忙,抽不出整块时间,也要通过碎片时间完成系统阅读,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持续性地读完一本书,一本厚书,一本难书。一直保持主任务不偏离,也是安定的一种。

七、 读书是建立健康关系的最好手段。

都爱读书,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共同话题广大且精微,彼此间有谈不完的话,就能滋养最深沉的爱。只让孩子读书,自己不读书,或者只管自己读书,没有教会孩子读书,都不是真爱孩子。

八、 一生很长,不读书,那多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