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海贤 2022-04-22 12:00

01

这对年轻的夫妻来见我。丈夫说:“我的妻子总是很焦虑。”而妻子说:“我想在婚姻中重新找到我自己。”

这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两人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智识水平。他们的感情也很好,愿意听、也能听懂对方的话,有刚结婚不久夫妻的那种亲昵。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经历。很年轻的时候,先生就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辞去了大厂的工作,开始创业。太太也义无反顾地辞了职,跟着先生去创业,变成了他的左臂右膀。创业很快有了小成,两个人又开始攀登新的事业高峰。共同的经历凝聚了两个人的感情,培养了两个人的默契,也把两个人变得亲密无间。

可就算再亲密的关系,也会有一些问题。尤其对一起创业的夫妻而言。他们总是在一起,在办公室讨论的是工作,在卧室里讨论的还是工作。他们的工作很忙,总是有数不清的事要处理,没有时间休假,就算偶尔有时间,也没有可以放松的心态。

丈夫对事业有一个优秀创业者特有执着,总担心自己远离了梦想,不敢停下。而妻子呢,一边跟随着丈夫,一边对这种牺牲家庭的生活方式心生疑虑。每当妻子心情不好,丈夫就会用未来来安慰妻子。他总说:“等我们挣够了 5 亿,我们就会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力。到时候,我会给你和孩子最好的生活。”

梦想是丈夫最珍贵的东西。他绝不会舍得放弃,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梦想,他就会找不到自己。妻子自然明白梦想对丈夫的分量。可她隐约又觉得,这个梦想太大了,大到他们的生活容不下别的。 她更想关心的,是挣够 5 亿之前的生活。因为丈夫的话总让她隐约觉得,只有挣够了 5 亿,他们的生活才会真的开始。她从未怀疑丈夫想给她最好的生活的诚意。可问题是,她并不需要。 事实上,她对物质和金钱并没有太多欲望,相反,现在她渴望的,是有个正常的家庭。想起这些总是让她焦虑。

丈夫理解妻子的焦虑。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处理。作为创业者,他自己也有自己的焦虑。而他处理焦虑的方式,就是更投入地工作,从工作中找到意义感和满足感。所以当妻子焦虑时,他总会推荐她用工作治疗自己的“工作疗法”。可是每当他这样说,就会激起妻子强烈的反应。她说:“你总说工作工作,工作占据了这么多空间,那我们的生活在哪里呢?”

丈夫觉得委屈,他说:“不是啊。我说工作,只是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意义感和成就感。虽然我总说工作,可是我从来没有、也不希望你把自己弄得这么紧张。我很希望你能放松一下。有时候也经常劝你,早点休息。可是你一工作就停不下来。我劝都劝不动你啊。”

原来让妻子做不了自己的,不仅是丈夫,还有她自己。 妻子虽然总说生活,自己一工作却停不下来。而丈夫虽然说工作,反而比妻子还能放松一点。除了梦想不能打折,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都对妻子体贴有加。可是妻子觉得问题不在休息不休息。所以她说:

“我不是不想休息。也许是因为,你总是说梦想梦想,我知道梦想对你的重要性,我就不自觉地接受了你的影响。我从来没有细细想过,这是你想要的,还是我想要的。就好像我想要的并不那么重要。我还没来得及细想,就把你的愿望变成了我的愿望。

“那为什么你这么受他影响呢?” 我忍不住好奇地问。

妻子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怕他失望。”

妻子从未想到丈夫会失望,甚至只是想象丈夫失望的表情,她都觉得难以忍受。在他们家,丈夫的梦想变成两个人的梦想,不是靠妻子也把它当作了自己的梦想,而是靠她在乎他,所以怕他失望。这种在乎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却也让她把自己和丈夫不同的部分,在乎生活的那部分,偷偷藏了起来。

可最终,这没藏住的部分,变成了焦虑和反抗。妻子把丈夫的影响变成了一种自我要求,这让她停不下自己的工作。相应的,如果她想要反抗自己的那部分,丈夫自然也变成了她反抗的对象。哪怕他明明是那个心疼她,在旁边劝她好好休息的人。

听妻子说怕自己失望,丈夫却说:“哪里啊。你知道我不会对你失望。我根本不是一个严厉的人。对你更不是。也许你对失望的担心是来自自己的原生家庭。”

丈夫转头跟我说:“我可见过她父母对她失望时的态度,别说她了,有时候我都会心里一凉。”

我心里也凉了一下。无论如何,评论对方的原生家庭,总是一件危险的事。我转头看妻子。妻子却很坦然地接受了。她把丈夫对原生家庭的评论看作了对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

她说:“没错。也许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关。对我来说,“不能让别人失望” 的要求已经变成了我的本能了。我总觉得,我必须要努力,绝不能放松。我要拼命努力才能够得上父母的期待。一旦我松懈了,我就会得不到认可。”

02

回忆让她变得沉重起来。她顿了顿说:“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来了。只是刚才说到失望,它一下子浮现到了我的脑海里。

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是考第二名就会失望的那种好。我父母对我期待很高,也一直为我骄傲。可是初中有段时间,我的成绩开始下降了。那时候我不想再努力了,也开始想同龄女孩的生活乐趣。那时候,我开始跟父母起冲突。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家里的很多亲戚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我爸爸开始训我。我从来没见过他对我这么凶。我低着头,心里知道,事情只是借口,他就是对我失望了。我妈妈、我外公外婆、我所有的亲戚,平时都对我疼爱有加,可是那时候,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我说话。他们好像觉得我成绩不好了,挨训是应该的。

我在那里一边啜泣,一边羞愧,觉得既然我成绩不好,也许这都是我活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平时父母和长辈给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我成绩不够好,我会失去所有人的爱。

说着说着,她就哭了。这是很多学霸的成长史。当她们终于把父母的期待变成了自我的要求,获得了学习的持久动力,却也学会了用苛刻的眼光看自己。对自己苛刻久了,想要反抗,却发现父母早就从 “你要好好学习” 变成了 “你不要太累啊。” 于是能反抗的对象,就只剩下了自己。

也许还有丈夫。丈夫继承了原生家庭的对妻子的影响力,自然也继承了妻子对原生家庭的反抗。 于是内心的冲突变成了关系的纠结。这其实并不意外。对于两个足够亲密的人,你对我的期待和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是一回事。同样,我对你的反抗和我对自己的不满其实也是一回事。因为你就是我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

可是当妻子这么说的时候,丈夫却并没有按反抗的脚本行事。看到妻子哭泣,他轻声安慰道:

“老婆,我理解你的痛苦。你所经历的那种不被认可的羞愧,我也经历过,甚至更多。不像你的父母还对你抱有期望,我的父母是真的对我失望了,以至于完全放弃,听之任之了。可是他们对我没有期待,我却不能对自己没有期待。我必须为自己树立很多目标,来克服自己不够好的感觉。我想考北大,当然我没有考上。我想出国留学,也没有留成。后来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本来终于有些样子了,却又因为种种原因出了问题。可是,我心里从没有放弃过,对我来说,如果没有梦想,我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我想告诉你的就是,也许你也可以跟我一起做梦,只要你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这种纠结和痛苦就会消失……”

丈夫的话,让我更理解了梦想对他的意义。我不想让这段深情的对话,以丈夫兜售他的 “工作疗法” 结束。于是我说:

“你们都经历过这种不被认可的痛苦。而你们解决痛苦的方式不太一样。”

我对妻子说:“你的方式是逼迫自己努力不松懈,不让亲近的人对你失望。”

我又转头对丈夫说:“而你的方式,是强化自己的梦想,不让自己对自己失望。”

他们俩一起点头。丈夫没有意识到,我这么说的时候,并没有顺从他 “梦想高于生活” 的想法,而悄悄把两种缓解痛苦的方式,放到了平等的位置。 也因为这样,我把这对夫妻放到了平等的位置。这其实也解放了他。既然他不再是妻子心中那个高高在上的那个要求妻子的丈夫,而只是跟她有同样痛苦的伴侣,那妻子也没有什么好怪他的了。

为了让这种平等更坚实,我让丈夫说服妻子相信,他的梦想并不是对妻子的要求。

丈夫说:“我的梦想不只是我想激励你的东西。也是我想给予你的东西。那是我们更好的未来。它是我想为你描述的梦,我希望你像一个礼物一样接受它,而不是当作一种压力和要求。”

妻子问:“那万一没实现呢?”

“没实现就没实现。至少我们是一起努力过的。”

“那你会不会失望?”

“不会。”

妻子笑了。她说:“听你这么说,我放松了很多。”

我想,丈夫的安慰为她创造了新的经验。也许这会让她不那么苛刻地对自己。可是我也不知道,这够不够让妻子做回自己。毕竟,当妻子问:“那万一没实现呢?” 时,她其实可以有另外的问法。她可以问:“那如果我不接受呢?”但她终究没有这样问。她选择了跟丈夫一起做梦。而我只是提醒她,那不再是丈夫的要求和压迫,而是你自己的选择。只有你知道那是自己的选择,你的选择才是心甘情愿。

咨询结束了。我起身跟他们告别。他们说,谢谢陈老师,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彼此。妻子没再提 “怎么在婚姻中做回自己” 的事。幸亏她没提。如果他们问我,估计我也不知道怎么给他们答案。

『 怎么在婚姻中做自己 』不是在婚姻里如何坚持自我的做自己,而是理解“怎么在婚姻中做自己?”的这个情绪问题,在所有这些矛盾中(如何处理生活理念的差异?如何坚持自我又接受影响?如何打造既亲密又有边界的关系?如何分清原生家庭的剧本和对面的人?),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
**

做『情绪减压』练习,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去理解内在的情绪问题,更重要的是去实现“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把想法变成做法和实践,改变就是这样到来的。当你去理解这些内在情绪时,找到自己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你会发现自己学会了情绪压力共处,也学会了和伴侣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