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3版) 邱昭良  著_书籍封面


复盘的核心要点提炼

:::info 复盘目的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已经发生的事件或行动进行回顾、总结来学习。
开始原则不追究功过得失、不批评、不表扬,营造从过去经验中学习为目的的氛围;
复盘内容只是忠实的还原事实、分析差异、反思自我、总结提炼出可复用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可改进的点;
结果落地将总结到的经验教训或改进点,落地执行到下一次行动中(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 :::

复盘必须遵循的逻辑步骤:
①、回顾、评估

回顾预期的目标、粗略打法与计划,如实梳理事件的过程与结果;

②、分析、反思

经过对预期目标与计划的比对,深入的反思、分析出差异(亮点与不足),找出根本原因;

③、萃取、提炼

找到根本原因后,总结出新想法或修正现有的抽象概念,即将实践经验概括为高度凝练或普适性的“道理”或原则;

④、转化、应用

将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教训转化到自己的后续行动中,也就是将复盘所学付诸实践,以贯成效;

有效的复盘方式大纲总结
复盘.pdf


以下针对 『 个人复盘 』章节原文摘录
👇

【认识复盘】

复盘的实质是从经验中学习,是成人学习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中国人古语说:吃一堑,长一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都是这个道理。

哈佛大学戴维A. 加尔文教授在《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中曾指出:学习型组织的快速诊断标准之一是“不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要想避免“重复交学费”,让整个组织快速分享个人或某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提升组织整体智商,也离不开复盘机制。

复盘的三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基本方法论,要理解复盘的精髓,须掌握三个关键词。

亲身经历

我们人类的学习途径与方式有很多,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从自己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两大类。从自己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复盘,因为自己过去经历的事件是成人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主要途径。其他的方式与来源可能还包括顿悟、创新性的涌现(如U型理论)等。向他人学习也很普遍,大家都比较熟悉,如前人总结出来的教科书、案例或经验教训,以及标杆学习(benchmarking)等。

过去

组织学习大师彼得·圣吉(Peter Senge)曾讲过,从本质上看,我们人类只能通过“试错法”(try-error)进行学习。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模型也是成人学习领域最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虽然按照麻省理工学院奥托·夏莫(Otto Scharmer)博士的说法,仅仅向过去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向正在涌现的未来学习(参见他提出的“U型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年人最主要的学习来源仍是过去的经验,而复盘就是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的结构化方法。学习
复盘的本质是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但大家对“什么是学习”仍存在诸多理解上的差异,有的认为获取一些知识或信息就是学习,有的甚至将培训、听讲等具体形式看成

学习

在我看来,所谓学习,指的是获得一些启发、见解,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有效行动能力。这是“知行合一”的,不仅要获得一些经验或教训,更要落实到行动中,提高人们未来行动的能力与绩效表现。正如人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落实到行动上,让自己的行动更为有效(绩效得以改进),才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事实上,《荀子·儒效篇》中讲到:“学至于行而止矣”,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知晓,才能指导自己的行动;只有能够践行,才算是完整或真正的学习。在这方面,复盘也要注重行动的改进,不能仅仅明白了“这样做不对”就完了,也不能只是做了一些所谓的“推演”、假设就完事大吉了,必须跟进、落实,看看后续的行动是否更加有效。这才是检验复盘质量的关键要素。

复盘,而非总结

许多人都有做工作总结的习惯。那么,这是不是复盘呢?

我的看法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复盘与工作总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来说,复盘与总结的区别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以学习为导向

复盘的目的是让个人和团队能够从刚刚过去的经历中进行学习,因此必须有适宜学习的氛围和机制,包括不追究哪个人的功过得失、不批评、不表扬,只是忠实地还原事实、分析差异、反思自我,学到经验或教训,找到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一般工作总结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画个“句号”),往往会以陈述自己的成绩为主,经常与绩效考核或能力评定等挂钩,因而不提或少提缺陷与不足,也不必然包含深入的反思与剖析。

2. 结构化的流程与逻辑

我们都知道,总结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或某个事件的梳理、汇报,每个人依自己的习惯和悟性,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行为及结果进行回顾、描述,通常并没有固定的模板和结构,并不必然包括对目标与事实差异原因的分析,以及经验提炼等要素。但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的,为了让学习发生,必须遵从特定的步骤与逻辑,不仅回顾目标与事实,也要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经验与教训,并转化应用,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复盘。

3. 复盘更适合以团队形式进行

虽然个人也可以进行复盘,但在更多情况下,由于现代组织中许多活动都是多人、多部门协同完成的,因此复盘通常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
事实上,复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团队学习与组织学习机制,通过集体深度汇谈,团队成员不仅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以及相互关系,而且可以超出个人的局限性,让人们看到整体,并激发出新的观点。而工作总结往往只是个人的观点,不可避免地是片面、局部和主观的描述。

复盘与行动学习、培训、绩效改进的区别与联系

近年来,在企业学习领域,行动学习、绩效改进都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与技术,许多人搞不清楚它们与复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行动时犹豫不决。

简单说来,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是一种正式学习的项目设计方法论,指的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组建一个团队,让其在一位教练的引导下,发挥探询与质疑精神,通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行动过程,获得相关的知识、见解或展现某些能力。而复盘是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已经发生的事件或行动进行回顾、总结来学习。因此,复盘与行动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异(参见表1-2)。
表1-2 复盘与行动学习、培训与绩效改进的区别

按照表1-2所列的特征,复盘属于发生在工作现场、可以由每个管理者或员工发起的“非正式学习”,而行动学习、培训均需要专人设计与实施,属于“正式学习”范畴。与表中其他三类不同,绩效改进的目的在于提升员工或部门的工作表现,其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培训(正式学习)、工作辅助工具(绩效支持,属于非正式学习范畴),也可能是改进工作流程、环境、调岗、明确工作职责与范畴等组织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绩效改进类似一个咨询项目。

表1-2中的几种学习技术都有其优点,也有其适用条件,不可偏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当然,也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例如,把复盘嵌入行动学习、绩效改进项目之中,对每个阶段进行回顾,快速调整;项目结束之后,也可以进行系统、全面的复盘。再如,每次培训结束之后,也可以进行复盘,以便后续改进;在一定时间之后(如一个月或季度),对做过的各种培训进行复盘,发现调整的方向或潜在的提升空间。

关于复盘的几个常见误解

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对复盘有很多误解。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常见误解。

误解1:可否对他人之事进行复盘

有些人会问:我们可不可以对其他人的事情进行复盘?有一本书也提出可以“复盘他人”。其实,我认为这是因没有理解复盘的本质而产生的误解。

如上所述,复盘的本质就是每个人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进行总结、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对他人的事件进行复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对他人的事件进行研究、推演或模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或借鉴,这种方法是“案例研究”。虽然案例研究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是,因为你不是当事人,不管这个案例写得多么详细,其实都很难还原事实,也无法复现当时的情境,无法让人完整地执行整个复盘的逻辑。所以,案例研究与复盘的信息来源截然不同,学习发生的原理也有明显差异,二者属于不同的学习类型。

误解2:“项目后评估”是复盘吗

很多公司都有类似“项目后评估”的机制,也就是说,做完一个项目或一件事之后,大家坐下来,对其进行讨论、评估或反思。这是不是复盘呢?

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要只看形式或使用的术语,而应把握其本质。按照复盘的学习机理(参见第2章),真正的复盘一定要对成功的关键要素或者失败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而不只是简单地回顾或回想,更要与绩效评定与奖惩适当区隔开。虽然我不否认简单的事后回想也有价值,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你以为“要是怎么怎么做就更好了”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测,也许还有其他限制因素,如未经过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未被发现;如果真的那么做了,说不定会出现其他问题。因此,复盘要包括一个完整的学习逻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简单地事后回想不是复盘。

当然,如果你在做“项目后评估”(或者其他术语)时,能有开放的心态、适当的氛围,大家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反思,产生了集体的学习,那么这本质上也就是在做复盘。

误解3:复盘是不是一种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把复盘当作一种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办法,通过回顾,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对策,制订行动计划。这种做法合适吗?复盘是一种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办法吗?

虽然按照复盘的一般过程,需要回顾目标与过程、评估结果,也可以找出一些亮点或不足(问题),并对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但是,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复盘就是一种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方法。事实上,我认为不能把复盘和问题分析与解决混淆起来。原因有二:

首先,二者目的不同。复盘的目的是从经验中学习,虽然“学习”也包括解决问题、改正不足,但这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并非学习的全部。在实践中,除了一些短平快的非正式复盘可用于或侧重于解决问题,大多数复盘都需要超越问题分析与解决,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拓展,以充分体现学习的价值:从广度上看,不仅要从失败或不足、问题中学习,也要全面权衡,把握对学习最有价值的点,包括亮点或成功的做法;从深度上看,不只是解决问题、改正不足,也要深入反思,并举一反三,找出本质与规律。

其次,将二者混同会产生“副作用”。在复盘时,只注重问题分析与解决,不仅无法发挥复盘这种方法的威力,而且可能让人们过于关注工作任务或问题本身,削减了反思和学习的成分,达不到复盘的效果。若为了解决问题而采用复盘的方法,这个过程就会显得过于“笨重”或烦琐(就像“杀鸡焉用宰牛刀”),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那就可以不做复盘,直接采用市面上很多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方法;相反,如果你希望不只是解决问题,而是能从工作中学习、帮助我们个人和团队提升能力,就不应该只是关注问题或任务,而应按照复盘的精髓和流程,进行深入的探询、系统的分析,真正从中学习。

误解4:对于变化快的行业,复盘有意义吗

有些人认为,现在变化那么快,复盘只是对过去经验进行总结,会不会没有意义?从过去经历中“复”出来的经验或教训,对于未来是否有指导作用?

我觉得,这个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复盘不是简单地回顾、重复过去事情的经过;复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事物的内在规律,并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全面的反思,包括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现有的策略打法是否有效,有无创新的可能,等等。如果发现环境变了,导致我们的目标、组织方式、策略打法等需要调整,也要及时去调整。事实上,虽然行业变化快,但肯定也存在一定规律和关键成功要素,尤其是应该快速试错、迭代优化。为此,复盘不仅有重要意义,也是成功之关键。它不是让你去“低头拉车”,而是让你“抬头看路”、洞悉本质、把握关键、快速创新应变。虽然从过去的事件或项目复盘得出的具体结论并不能(也不应该)直接应用于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做复盘,或者复盘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对于变化快的行业而言,谁能真正善用复盘,谁才能更快地迈向成功。

误解5:复盘会不会影响创新

复盘主要是从工作经历中学习,有人担心,复盘会不会“固化”成功,导致僵化,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创新?甚至有人认为复盘只是看“后视镜”。

在我看来,有人有这样的担心或错误看法,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理解、把握复盘的精髓。虽然总结过去的经验,可能让有些人形成“经验主义”,但是,如前所述,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的,真正到位的复盘要挖掘到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并且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对内外部环境、目标、策略以及执行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这也是复盘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真正的复盘不是只看“后视镜”,它不仅不会导致封闭、僵化,反而有助于激发创新,让组织不断变得更敏捷。

事实上,一些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像谷歌、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美团等,都在积极地利用复盘,推进快速迭代与创新。实践表明,复盘中的集体反思有助于激发创新,实现持续改进与提升。

为什么要复盘

从复盘的定义来看,复盘无论对个人学习与成长,还是对团队与组织能力提升、绩效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复盘之道】

在中国古代智慧中,任何学问都要讲究“道、法、术”。其中,“道”是基本原理、规律与规则;“法”是实践/落实的方法、策略;“术”是具体的方式、措施与工具。中国人讲究“以道驭术”,也倡导“道、法、术”三者兼备。也就是说,以基本原理来指导具体的实践,各项方法与措施要符合“道”的精神。

事实上,复盘之所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源于其操作手法内含了学习的机理,而且与工作/行动结合起来。

U型学习法:复盘的学习机理

关于学习,《荀子·儒效篇》中讲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也就是说,只有能够践行,才算是完整或真正的学习。为了让学习发生,需要经历四个步骤,如图2-1所示。
图2-1 U型学习法

所谓“不闻不若闻之”,指的是人要想有学习与成长,必须有广博、丰富的经历(“闻”),为此,要努力争取机会多去体验,在有体验的基础上,必须及时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梳理,使其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原材料”。如果没有经历,只是空想,几乎不可能产生学习(因为无法验证真伪)。

所谓“闻之不若见之”,指的是不仅要回顾、梳理,更要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力争发现成败优劣的根因与关键,产生一些“洞见”或觉察。如果只是简单地工作总结,没有反思、分析,那就只是机械重复,难以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即使你阅历丰富,但没有见地,你的观点就可能是片面、浅薄、零散或错误的。正如荀子所讲:“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所谓“见之不若知之”,指的是不要停留于本次经历的“洞见”(因为基于特定情境、特定任务产生的看法可能存在偶然性或局限性),还要“举一反三”,深入地探究、了解事物背后的规律,并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变化以及未来的适用性(延展性),从而提炼出适合未来、其他情境下此类任务的更好的打法。这是一种“知识”或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相对于个人过去的认知状态,这是一种创新。对此,荀子认为“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举一反三,了解到一般性的规律,即使对具体经历有了洞见,也是虚妄的。

所谓“知之不若行之”,指的是学习是知行合一的,只有将“知”应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行动的效率和效果,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要基于学到的经验与教训(“知识”),结合自己下一步的任务与挑战,有效地应用所学,提高行动的效能。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你真的学到了、会用了,变成了你的能力,可以英明地应对各种挑战(“明之”)。因此,荀子认为“学至于行而止矣”。如果没有做到后续的转化、应用,即便是真的“知”了,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在实际行动时也会困顿。这就是荀子所讲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从思维的脉络上看,以上四步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第一步的主要动作是对自己的具体经历进行回顾、梳理,这针对的是此处、当前(刚结束或过去)的事件或活动,是具体而生动的(“此”“表”);第二步的关键动作是对比、分析、反思,找出此处事件中自己的利弊得失、亮点与不足,并分析其根本原因、把握关键,不只是看到表象,更要把握本质(“此”“里”);第三步则需要举一反三,进行总结、提炼,看看以后此类事件或相关情况应如何处理,也就是说得到一些经验或教训,这针对的是未来的一般原则或做法(“彼”“里”);第四步的核心在于,将得到的一般原则(经验教训)应用于未来的实际状况(工作任务、问题或挑战),针对的是未来的实际行动(“彼”“表”)。因此,由第一步到第二步是“由表及里”的过程,要求用心、洞悉本质、把握关键;第二步到第三步是“由此及彼”的过程,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总结、提炼出一般规律(“经”或“常”);第三步到第四步是从理论到实践,要求灵活、创新,注重权变,是“学以致用”的过程。整个过程的轮廓像英文字母“U”(参见图2-1),故而我将其称之为“U型学习法”。

基于上述分析,在我看来,要想真正从复盘中学习,就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逻辑或步骤。

回顾、评估

不仅要梳理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也要回顾预期的目标、策略打法与计划。因为事先进行系统的分析、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与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能力的具体表现;同时,没有目标和计划,就没有一个做比较的参考基准。之后,要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评估,找出一些有学习价值或意义的差异(亮点或不足)。

分析、反思

经过对比,发现了一些差异(亮点或不足),对此,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反思,找出根本原因,以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事实上,只有真正搞清楚了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亮点或产生这些不足,找到关键因素,才能进一步提炼、形成经验或教训。在大卫·库伯提出的“经验学习循环”中,他将其称为“反思性观察”,指的是对具体经历进行回顾、反思。

萃取、提炼

在找出了根本原因之后,要“退出画面看画”,思考一下,从这个事件中,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这类事件的一般规律?哪些做法是奏效的,值得继承或推广?哪些做法是无效的?这是一个萃取、结晶、提炼的过程。库伯将这一步骤称为“抽象概念化”,也就是总结出新想法或修正现有的抽象概念。但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应“适度抽象”,既不能完全“就事论事”,没有提炼,也不应“过度拔高”,将实践经验概括为高度凝练或普适性的“道理”或原则。

转化、应用

因为学习的目的是更快、更好地行动,所以,要将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与教训转化到自己的后续行动中,看看需要开始做什么、停止做什么,以及继续做什么?或者,要做哪些改进?无论是个人,还是自己所在的团队与组织都要这样。库伯将这一过程称为“主动实验”,也就是将你复盘所学付诸实践,以观成效。这也是完成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以上就是复盘的学习机理,是我们做复盘时要坚持的基本步骤或逻辑。我将其称为“复盘之道”。

复盘与PDCA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许多人都知道,管理的基本逻辑是戴明发明的PDCA环(参见图2-2),即做事之前先有计划(plan),然后付诸执行(do),及时进行检查(check),看看计划的执行状况,若发现偏差或错误,采取纠正措施(act),包括优化计划或调整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这样的循环,可以将工作落实推进。
图2-2 PDCA环

事实上,复盘并非PDCA,二者侧重点有差异,前者以学习为目的,后者为的是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但是,复盘是与PDCA循环密切配合的,也可以说复盘是与PDCA循环有交织、结合的组织学习机制(参见图2-3)。
图2-3 复盘的学习机理(资料来源:邱昭良绘制)
在我看来,复盘与PDCA整合的要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复盘第一步要求明确“预期目标”,而这是“计划”(plan)的先导或产出。

• 复盘会回顾“执行”(do)过程,评估执行的“实际结果”,并将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这本身就属于一种“检查”(check)工作。

• 复盘会对“检查”中发现的偏差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我看来,只有经过审慎的分析,发现或找到了根本原因,才能更有效地拟定“纠偏措施”(act)。实际上,纠偏措施是复盘过程中将学到的经验教训即刻付诸应用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复盘中还有其他一些学习成果及应用形式,如沉淀、传承最佳实践等。

• 复盘会明确要求人们反思或总结、提炼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并将其转化、应用到后续类似工作中。这是PDCA循环中没有明确提出的内容,也是复盘有别于工作推进与总结的要点之一。

复盘既支持单环学习,也支持双环学习

组织学习大师阿吉里斯和肖恩(Argyris and Schon,1978)指出,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侦查到失误或异常,通过重新构建指导组织行动的理论,并把探询结果整合到组织记忆中,从而纠正错误的过程。基于复盘的原理,我们可知,复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学习机制。

此外,阿吉里斯和肖恩将组织学习区分为两类:“单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和“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前者指的是在既定的组织目标、政策、规范下,检测组织运作的状况,采取改进措施纠正偏差,是一种“适应性学习”,可以实现对现状的改善;后者则是对目标设定、策略等背后的假设、成见、规则等进行反思,不只是纠正表面的错误与偏差,而是可能重新修正目标、政策、规范以及意图等,促进组织内在结构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在我看来,复盘既支持单环学习,也支持双环学习,这主要取决于复盘过程中反思的深度。简单来说,如果在复盘过程中,只是“就事论事”,或进行“战术性”反思,即反思目标执行的策略、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办法可以改进执行效率,而没去反思目标制定背后的假设与规则、信念、政策等,那就是“单环学习”;相反,如果能够深入反思,发现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或“经验主义”局限,就能实现“双环学习”(参见图2-3),实现根本性的创新。

当然,因为深入反思并不容易,这就是复盘“上手容易深入难”的原因之一,也是引导对于复盘的成败至关重要的原因。

企业中常见的四类复盘,道相同,但操作手法各异

:::info • 个人复盘:简单易行,但需要把握要点、形成习惯。

• 团队复盘:团队复盘的威力远大于个人复盘,但要想做到位并不容易。实践证明,专业、到位的引导是团队复盘成败的关键。

• 项目复盘:从操作上看,要将复盘嵌入项目运作过程之中,形成分层次、分阶段的多重迭代式复盘模式。

• 经营与战略复盘:对公司经营情况以及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复盘,包括季度经营复盘、战略复盘以及学习史,以实现组织总体的创新与改善。 :::

复盘的操作手法非常简单,而且其内在的学习逻辑是普遍适用的,因而复盘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基于我个人的实践,我认为,按照复盘涉及的“人”与“事”,也就是参与人员的范围与规模、主题内容的性质,我们可以将企业中常见的复盘分为四类(参见表2-1)。
表2-1 复盘的四种类型
上述四类复盘大致可对应于孔子所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集合层次。

个人复盘

适用于个人对其亲身经历的活动/事件以及参与的项目,进行结构化的自我反思,以提升个人的领导力、专业力和执行力,对应于“修身”。
此类复盘往往是非正式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应以便利为宜(具体操作方法参见第3章)。

团队复盘

适用于单个团队或多个团队协作进行的活动或事件。在事件/活动结束后,通过团队成员参加的复盘会,对事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以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与配合、提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对应于“齐家”。

此类复盘目的明确、简单快捷,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复盘可能因复盘参与人员的规模、素质与能力、经验,以及复盘主题的复杂程度、问题多少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些可用复盘的“小流程”(类似美军的“非正式AAR”)便捷操作,有些则类似美军的“正式AAR”,需要参照我开发的团队复盘引导的“三阶九步法TM”(我所称的“大流程”),进行精心设计、准备与引导、推进(详见第4章)。

除了极少量的简单团队复盘,大多数团队复盘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一言堂”“不参与”“跑题”“冲突”等,要想把复盘做到位,参与者、复盘引导师和组织等方面需要具备若干条件与核心技能,还要掌握一些“内功心法”和处理常见问题的“诀窍”(详见第7章)。

项目复盘

适用于单个或多个团队执行的较长期或大型的项目,以及组织中某个职能性工作或任务,其特点是参与主体多(需要多人或多个团队协同实施)、时间长(通常持续较长时间)、工作任务繁杂(包含较多的工作内容)。

对于此类复盘,应将复盘嵌入项目运作之中,形成“多重迭代式复盘”。首先,要在不同层次、单位中进行复盘,包括各个功能团队或职能条线,以及项目组层面上的复盘;其次,要在不同时间段上进行复盘,如以月或周为单位进行复盘,在项目不同阶段进行阶段性复盘,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进行总体复盘,以提升组织协作能力、激发创新,对应于“治国”。此类复盘具体操作方法参见第5章。

经营与战略复盘

在事业部、业务单元或整个公司层面上,也可以定期对经营情况或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进行复盘,以反思组织整体的组织、运作模式,以及规则、政策、制度、流程、文化等,促进组织创新、战略协同与绩效提升,对应于“平天下”。

此类复盘遵从复盘的“底层逻辑”,但更加体现业务特色,也和公司经营与管理结合得更为紧密。


【个人复盘】

虽然团队复盘更能充分发挥复盘的威力,但个人复盘也是个人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基本方式。同时,每个参与者能在参加团队复盘会议之前,做好个人复盘,也可提高团队复盘的效率。

此外,领导人亲身践行复盘,也是在组织内推广复盘的前提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个人复盘简单易行,但也受个人悟性、能力与思维定式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本章基于我个人的实践,给出了个人复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工具、要点及注意事项。

将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对于个人学习而言,复盘是最有效的方式与途径之一。就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讲:将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当然,我相信,如果没有及时复盘的习惯和很强的复盘能力,即使打了很多仗,也未必能成为将军。

事实上,孔子曾将人区分为四类: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论语·季氏》)。他认为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其中,他的重要学习途径之一就是“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成功人士或伟人生来就具有某些基因或特质,但不容怀疑的是,他们都经历了大量艰苦的磨炼,加上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力,使得自己可以不断提升和超越。而这种学习力,最多、最主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复盘。

复盘是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

按照学习发展领域公认的“70:20:10”人才培养法则(参见图3-1),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来源是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其次是与他人的交流(约占20%),正式的培训与教育只占很小的比例(10%)。而复盘作为一种从工作经验中学习的方法,无疑对于成人学习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图3-1 成人学习的“70:20:10”法则

与此类似,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Creative Leadership Center,CCL)基于一项长达30多年的研究发现,成功的领导者主要从三个方面的经验学习,包括挑战性任务(70%)、发展性关系(20%)以及正式的培训课程或项目(10%)。因此,管理者从经验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是有效领导的基石(CCL,2014)。特别是在新的、多样化、高风险的环境中发展领导力,基于经验的学习(experience-driven leader development)是重要推动力。

事实上,从本质上看,任何人要想把从他人(包括书本、同事、课堂、网络等)那里得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为我所用,都离不开个人主动地理解、设计、实验及其之后的分析、总结,也就是“复盘”。因此,可以说,复盘是个人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

对什么进行个人复盘

我们每天会遇到许多事情,大多数情况也可能比较正常,按照惯例、规定或经验处理即可,有些事情则需要当机立断,因此,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花专门的时间、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复盘。但是,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例外情况或者按照规范、惯例处置不太奏效的事件,以及对自己学习、成长有价值的事情,要特别留意,认真复盘。

根据我的经验,下列情况可以进行个人复盘。

1. 新的事

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是新的,你和团队第一次做,那么,在做完之后,无论是做成了,还是未达预期,你都可以迅速地对其进行复盘,从中摸索经验教训,找到下次做类似事件时可以改进的地方。

2. 重要的事

对于重要的事情,无论是所需资源多、需要协调的部门多,还是事件的结果影响大,都需要我们格外慎重。为此,不仅需要事前的精心筹划与准备,也离不开事后复盘,及时总结,以期摸清规律、提高成功的概率。

3. 有价值的事

因为复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你觉得某些方面是你需要提升的能力,或者对你有价值的事,你可以在事后及时复盘,从而促进个人成长与自我发展。例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公开演讲能力,那么,在参加了一次公开演讲活动之后,你就可以通过复盘,找出自己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根本原因,逐渐摸清公开演讲的诀窍,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以便尽快提高自己的公开演讲能力。

4. 未达预期的事

如果某件事情未达预期,或者出现了一些偏差或缺陷,就说明你或团队对这类事件的规律掌握程度还不高,应对能力可能还存在一定欠缺,正是你需要提升的地方,或者是你可以从中学习的机会。因此,要及时进行复盘。

同时,通过复盘,还可以迅速制定改进或补救的行动措施。通过复盘结果的分享,也可以让组织内其他团队不犯此类错误。这对于组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除了上述事件,对于个人参与的一些重要项目以及个人的主要工作任务,也需要定期进行复盘。

个人复盘的两种操作手法

复盘作为一种个人学习和成长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依据事件本身的大小、重要性与复杂程度,个人复盘操作起来也可能差异很大:对于一些重要而复杂的大事、难题,可能得花较长事件来梳理,甚至按照复盘的结构一步一步地进行,并总结成书面材料;而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事件,可能只是像曾文正公一样,做完一件事情之后,点一炷香,默默地在心里把整个过程回想一遍。

例如,组织完一次会议之后,你可以复盘一下会议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下一次会议能够更有成效;参加一次商务谈判之后,你可以复盘一下自己使用的策略,以便以后的谈判会更胸有成竹。可以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事件,只要你觉得有必要,都可以进行复盘。

基于我个人的实践经验,个人复盘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两类。

1. 简易复盘

如果你有要复盘的事项,首先预估一下复盘大致所需的时间。如果是相对简单或明确的事件,可能10~15分钟就能梳理清楚、完成复盘,而对于一些长期(如一个月或季度)的工作,或者重大的项目、复杂的问题,则可能需要留出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复盘。

之后,找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空间,按照复盘的基本逻辑与一般过程(参见第2章),逐步进行个人回想和分析。为了让你的思绪不至于乱飞,你可能需要一个简易复盘模板(参见附录A)作为框架指引,或者用笔写下自己的思考。

例如,我个人每个月都会花1小时左右,复盘一下当月的工作;每年年初,会花半天时间进行上一年全年的工作复盘。对于个人参与的一些新的活动,如2015年6月,我和团队一起“重走玄奘之路”,这对于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每天到达营地之后,我都会花10~20分钟进行当日复盘。
扫码,关注“CKO学习型组织网”,回复“戈壁”,查看个人复盘范例

2. 找一个教练

因为个人复盘难免陷入思维盲区,有时候找一个学习过复盘引导的教练,让他通过结构化提问的方式,帮助自己进行复盘,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实践表明,合格的教练在保持中立的同时,能够聚焦过程,并有助于激发思考、给予支持,从而提高复盘的效率与效果。

个人复盘的注意事项

虽然个人复盘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要想做到位,仍需要注意一些实施要点。我个人的建议包括以下五项。

1.坦诚地面对自己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不够狠”,容易把成功夸大或者把失败或不足看得不那么严重,甚至经常找出一些外部原因或无关紧要的因素,来“文过饰非”。

同时,个人复盘因为没有和他人探讨,容易陷入个人的思维定式,从而导致复盘效果不佳。

因此,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应坦诚地面对自己,冷静、客观、实事求是,以开放的心态、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可能性,并学会换位思考。

2“先僵化,后优化”

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复盘的习惯,或者没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不妨先参照复盘的一般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甚至一开始可能需要写出来);等你已经对复盘的逻辑和问题非常熟悉,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适当取舍。

3.记录要点并定期回顾、提醒自己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如果对复盘不做记录,可能因为事务繁忙而冲淡记忆,从而影响复盘的效果。但是,如果只是记下来,而不定期回顾、提醒自己,那复盘的效果也有限。

所以,不仅应该把复盘记录下来,还要定期回顾、梳理一下,把相同或相关联的事件联系起来看,发现共性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问题,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

4.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开“经验陷阱”

如上所述,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的,要想让学习发生,在复盘过程中,就必须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过快得出结论,或以一时一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作为天经地义的“真理”或规律(参见第7章)。

同时,不要让自己过往的经验成为“经验主义”,陷入“经验陷阱”,即过往的经验限制了自己对新领域或新的可能性的探索,从而变得僵化。
在这方面,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时提到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怀若谷),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共勉。其实,在2000多年前,荀子提出的“虚壹而静”以及《周易》乾卦中提到的“夕惕若厉”,都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个人复盘时如何防止跌入“经验主义”的陷阱呢?在我看来,有两种方法:第一,深入反思,对自己推论过程中用到的一些既有规则、假设,保持警惕,问自己“它们是否依然有效”,不要对此“习而不察”或认为它们就是“天经地义”的;第二,如有必要,参照“第一性原则”思考,从最基本的规则开始梳理,不要借助已有的经验或规则。

5.习惯成自然

虽然偶尔进行自我反思和复盘也是有益的,但先贤教育我们,“吾日三省吾身”,如果能够持续地进行自我反思,形成习惯,无疑会学习得更多、成长得更快。
事实上,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在选拔干部时,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干部有没有很强的总结反思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对当天或近期的工作快速地复盘,甚至不需要专门写出来,也有助于形成习惯,逐渐成为下意识的自然动作,对于个人能力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复盘是重要的,但仅靠复盘是不够的

从复盘的本质上看,这是一种从自己的过去经验学习的方法。虽然通过“试错学习”(trial-and-error)是人类学习的基本途径,彼得·圣吉甚至认为这是唯一的途径,但在当今变化迅猛的时代,仅靠复盘是不够的,无论在学习的来源、覆盖面等方面,还是学习的深度、适应性等方面,都不足以应对环境与竞争的需要。

例如,有人曾质疑说,在当今时代某些行业中,“颠覆性创新”成为常态,不管我们多么善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一旦竞争对手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打法,我们就可能会面对巨大的挑战,甚至会出现所谓的“成功者的诅咒”。在新的商业模式、竞争规则面前,越是过去的成功者,“包袱”越重,创新应变的胜算越低。

对此,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复盘要是做得到位,可以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觉察到自身固有的局限,完全可以激发甚至引领创新。就像《荀子.非相篇》中所说,“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由此可见,以同理心洞悉规律,从今天和两件具体事件的复盘来推测亘古的规律以及事件行为背后的道理,古今皆如此。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完全依靠自己的实践。虽然本书中多处强调了复盘的价值(的确如此),但我在第1章就指出了复盘的局限性,在此,我也想郑重地提醒企业家朋友和各位读者: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味“万能药”,想指望哪一种方法包打天下,都是幼稚可笑的。

不仅复盘如此,其他任何理论、方法、工具都是如此。

复盘画布&模板

:::info

⏰ 时间:

📌 主题:

📝 事件/活动概况描述:

1、回顾目标

初衷:

初衷:是做某件事/项目最初的目的、出发点;
目标:是具体的描述,是衡量目的是否达到的指标,最好采取什么smart法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
如果难以有量化的目标,至少要列出阶段性的重要事件或“里程碑”,以衡量时间/项目的进度或成败。

目标/关键结果:

2、评估结果

亮点:

不足:

3、分析原因

成功关键因素:

失败根本原因:

4、总结经验

关键发现:

行动计划:

:::

模板使用说明:

在使用上述模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此表仅供复盘引导和呈现参考,不能把复盘简化为填表的过程。
  • 此表更适用于事件/活动复盘,对于一些大的项目、复杂事件或战略复盘,此表只是列出了复盘的逻辑框架和必备要素,可作为复盘会议设计、组织、引导的参考,不能用于最终的呈现。
  • 在实际使用时,需要自上而下、从左至右地进行研讨引导。
  • 也就是说,先填写一些概要信息,然后按照步骤1~步骤4的顺序来讨论。
  • “初衷”是相对宽泛一些的描述,是做某件事/项目最初的目的、出发点;“目标”是具体的描述,是衡量目的是否达到的指标,最好符合SMART法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如果难以有量化的目标,至少要列出阶段性的重要事件或“里程碑”,以衡量事件/项目的进度或成败。
  • 在评估结果时,既要考虑做得好的一方面(“亮点”),也要找出失误、失败或未达预期的地方(“不足”)。评估“亮点”或“不足”要以目标为基准,可以兼顾过程中超出预期或一般水平的行为或表现,以及明显不理想、有缺失或待改进的做法。
  • 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分析,既要考虑客观原因,更要深挖主观原因;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因果分析,可参考使用“鱼骨图“五个为什么”或“思考的罗盘TM”等工具(参见附录B),也要把握关键,不必纠结于细节。
  • 在制订“行动计划”时,要有具体的行动措施、时间表、责任人,不要泛泛地罗列一些看起来都对、实际不知如何去做的“虚话”。
  • 根据联想的经验,在研讨后续行动时,可以考虑如下三点:“开始做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补救行动)“停止做什么”(可能是不再奏效或被验证不当的一些措施)“继续做什么”(推进到位或需坚持、发扬光大的地方)。
  • 在巴克曼实验室的模板中,强调了两类经验教训:哪些需要改进,哪些值得坚持。

有效提问原则:

  • 问题清晰简洁,一次只问一个单一的主题。尽量避免问题表述模糊,模棱两可,或一次涉及多个主题。
  • 提出能激发对方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或不相关的问题。
  • 选择恰当的时机,基于参与者的背景与状况,提出恰当合理的问题,不要出现提出的问题无人回答的尴尬窘境。
  • 保持问题的连贯性(不同问题之间有一定关联关系),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毫无章法。
  • 态度诚恳、切中主题,千万不要在问题中隐藏你的倾向或有诱导嫌疑,更不能让大家感受到嘲讽、驳斥等不舒服的感觉。
  •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主观臆断,或预设答案。

电子版PDF文件(飞书文档):

:::info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3版-邱昭良.pdf :::

个个人复盘的注意事项虽然个人复盘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要想做到位,仍需要注意一些实施要点。我个人的建议包括以下五项。1.坦诚地面对自己有时候,我们对自己“不够狠”,容易把成功夸大或者把失败或不足看得不那么严重,甚至经常找出一些外部原因或无关紧要的因素,来“文过饰非”。同时,个人复盘因为没有和他人探讨,容易陷入个人的思维定式,从而导致复盘效果不佳。因此,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应坦诚地面对自己,冷静、客观、实事求是,以开放的心态、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可能性,并学会换位思考。2.“先僵化,后优化”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复盘的习惯,或者没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不妨先参照复盘的一般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甚至一开始可能需要写出来);等你已经对复盘的逻辑和问题非常熟悉,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适当取舍。3.记录要点并定期回顾、提醒自己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如果对复盘不做记录,可能因人复盘的注意事项虽然个人复盘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要想做到位,仍需要注意一些实施要点。我个人的建议包括以下五项。1.坦诚地面对自己有时候,我们对自己“不够狠”,容易把成功夸大或者把失败或不足看得不那么严重,甚至经常找出一些外部原因或无关紧要的因素,来“文过饰非”。同时,个人复盘因为没有和他人探讨,容易陷入个人的思维定式,从而导致复盘效果不佳。因此,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应坦诚地面对自己,冷静、客观、实事求是,以开放的心态、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可能性,并学会换位思考。2.“先僵化,后优化”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复盘的习惯,或者没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不妨先参照复盘的一般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甚至一开始可能需要写出来);等你已经对复盘的逻辑和问题非常熟悉,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适当取舍。3.记录要点并定期回顾、提醒自己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如果对复盘不做记录,可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