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开封菜马上就要收官了。过去这段时间,每天晚上直播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第 29 期,我们邀请的 “大厨” 是罗振宇老师。罗振宇老师是得到创始人,前不久罗老师出版了一本书,叫《阅读的方法》。

    罗老师说,经常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读那么多书?不累吗?怎么才能像你一样读那么多书还不累呢?然后,就有了 **这本书。**

    听完罗老师的分享,我才知道他为什么看那么多书不觉得累,为什么他能从书中获得那么多乐趣。

    今天,我们把罗老师的精彩分享整理出来。希望他在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他的阅读心得,也能给你的阅读道路带来一些启发。 (以下第一人称为罗振宇老师)


    刘润对谈罗振宇:到底该怎样阅读? - 图1

    阅读,不是去爬一座山。

    过去我们讲阅读,更关注的是阅读这件事本身。 你要去读书,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要去读书,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你要去读书,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说一个我经历过的故事。

    我高考结束的那天,看到一位同学把自己桌上的、抽屉里的书整整齐齐地收拾好,然后,拿到操场上一把火烧掉了。他说:“这辈子,我再也不碰书了。”

    后来很多年,我又遇到过很多有学位、有知识,但就是坚决不读一本 “无用” 之书的人。有一次,我和一位学者聊起这个现象,他叹气,说了一句很重的话:“厌学,是心灵的癌症。”

    如果说阅读真的有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书负责,一种是对人负责。

    对书负责的方法,常常把人当作一只空碗,等着书往里面注入知识的甘露,要求人必须全部接受它、消化它,一点不能浪费。可是甘露再好,总有人不喜欢。

    而对人负责的方法,更注重人的感受。 只要一直保持读的 “意愿”,总会由一个兴趣催生出无数兴趣,由一个问题带来无数问题,无休无止、无穷无尽。

    继续讲个我自己的经历。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爸不知道从哪拿回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繁体字,竖版。我当然看不懂,那本书放在书架上,我俩相互对望了好几年。

    等我上初中的时候,我鬼使神差地报了话剧班。因为报了话剧班,然后我就觉得自己是演员了,得多读点书了。我去语文老师家,借了一本叫《悲剧心理学》的美学著作。

    你能想象一个初一的男孩,满怀虚荣心地借了这么一本书。拿回家之后,还是看不懂。但是我记住了那本书的作者朱光潜。然后就对这个人产生了印象。

    后来有一次到新华书店,兜里刚好有几块钱,我就买了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买完之后还是看不懂。但我看了前 10 页,我看到柏拉图很著名的洞穴比喻。

    这个比喻被我用在了初二写的一篇作文里,然后就遭到了语文老师的疯狂表扬。 从此我就觉得我是一个懂一点哲学的人了,更准确地说,我怎么好意思不再多懂一点哲学,不知不觉就对哲学有一些兴趣了。

    这三本书我都没看完,但它们都没有辜负我,它们就像传送带一样,一站又一站,一直把我送到我想去的地方,一直到今天,大量的阅读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一个绵延至今有活力的文明,给读书人准备的阅读世界,更应该像春天的花海,面对小蜜蜂采取的策略。

    我得灿烂,我得好看,我得有香味儿,然后让蜜蜂来采蜜。重点是我得让蜜蜂愿意来,我顺便把花粉给蜜蜂,让它帮我传播基因。

    《阅读的方法》这本书里,我把在读书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阅读带来的极致体验,做了一些分类。我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因为阅读获得的乐趣,感受到的快乐,或许也能给你的阅读道路带来一些启发。

    我跟同事打过一个比方,我说,看到这本书,你就把它当作一个火柴盒,里面一共有 24 根火柴,你就划呗,总有一根能点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刘润对谈罗振宇:到底该怎样阅读? - 图2

    在阅读中找答案。

    阅读能让我们扁平的生活经验,稍稍立体一点。

    无论我们这辈子走过多少桥,吃过多少盐,无论你多么傲视那些走过的路还没你走过的桥多的人,吃过的饭还没你吃过的盐多的人,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很扁平的。

    我们大部分人每天的生活轨迹,见的人,做的事情,都是相对固定的。而阅读可能会让你比较扁平的经验,稍稍立体一点,然后你看事情的态度,也会慢慢发生一些变化。

    有一个笑话,一个烟鬼问神父,他说,我抽烟的时候能祈祷吗?神父说,当然可以。

    旁边的另一个烟鬼也问神父,那我祈祷的时候能抽烟吗?神父说,当然不行。

    同样的行为,都是边祈祷边抽烟,为什么有的人不行,有的人就可以。

    这两件事,从行为上来看,一模一样。但背后的观念和态度不一样,行为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第一种情况,一个人在抽烟的时候,内心还怀有一种圣洁的心情在祈祷,他就很虔诚。

    而一个人在祈祷的时候,居然不专心,还去抽烟,他就是不拿祈祷当回事,就是不虔诚。

    判断这个事情,我们只需要调动非常朴素的感受模型。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更复杂的问题,当我们的生活经验不足以给出判断依据的时候,或许阅读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因为阅读,你不仅是和你这一代的人交流,你还可以和过去的人交流,和过去几百年,几千年的人交流,在你打开书本的那一刻,你就拥有了一种能力,一种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所以,就会有一种感觉,读的书多了,我们就得到了更多的现象解释、更多的思考角度、更多的反应模式。


    刘润对谈罗振宇:到底该怎样阅读? - 图3

    阅读的乐趣:追踪。

    阅读带给我的快乐,往往是不经意间出现的。

    对我来说,这种不经意间的快乐,很多时候来自对一个人的追踪。 你只要跟着这个人,在他所处的时代撬开一个小口,从这个小口跳进他所在的时空,跟着他的生活轨迹走一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举个例子,我们知道胡适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知道他娶了一个乡下女人,我们甚至因此会得出一些结论:胡适的婚姻生活没有幸福可言。一个大教授和他的文盲夫人,能有什么情感沟通和共同语言呢?

    我读了胡适写的一首小诗后,这个认知就被颠覆了。

    那首诗叫《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民国九年时,他们夫妇生日碰巧在同一天。

    他干涉我病里看书,

    常说,“你又不要命了!”

    我也恼他干涉我,

    常说,“你闹,我更要病了!”

    我们常常这样吵嘴——

    每回吵过也就好了。

    今天是我们的双生日,

    我们订约,今天不许吵了。

    我可忍不住要做一首生日诗。

    他喊道,“哼,又做什么诗了!”

    要不是我抢的快,

    这首诗早被他撕了。

    读这些诗,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思想家,文学家,而是一个鲜活的人,是一对平凡夫妻的拌嘴日常。

    你会感叹,原来他们是这样相处的,原来大思想家在家是这样的,多生动鲜活的场景啊。

    我们这代人,不可能经历那样的婚姻,但是通过阅读你看到了隔着很远的时间,一对夫妻相处的场景,一下子就顺着那个口,看到了真实世界的样子。那一刻,你会获得一种巨大的乐趣。


    刘润对谈罗振宇:到底该怎样阅读? - 图4

    阅读的快乐:打破重塑。

    阅读的过程,就像在人类文明的河滩上找一个最坚硬的东西,让这个东西不断捶爆你的大脑,然后再生长出一个更智慧的脑袋。

    我每读一本书,都希望这本书能证明,读这本书之前的自己是个傻子。读完这本书后,长出一个更智慧的大脑。

    我举个例子。我们知道贺知章有一首诗叫《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象的场景是什么,一个老人在外面打拼了几十年,终于回到了家乡,村口的小孩见了,都不认识,说你从哪来呀。

    离开时的人都不在了,被小孩子当异乡人,这该是一种多么落寞的场景啊。

    但你再多了解一点贺知章,你就有机会捡到一块坚硬的东西,捶爆之前的理解。

    贺知章回家乡的时候已经 80 多岁了,文武百官相送,皇帝还给他写了首诗,所以他这是荣归故里。

    而且他 30 多岁离开家,到 80 多岁才回来,怎么可能乡音不改呢。所以很有可能是当地人的吹捧,说你老人家这个乡音还没有改嘞,你面貌变化也不大,就是两鬓显得有一点点白。

    然后,你再看这首诗,场景马上就变了,应该是 80 多的贺知章,高高兴兴吹吹打打被送回家乡。当地的地方官可能找来了各种亲戚,七大姑八大姨带着自己的小孩,在一个非常正式且热闹的场合下,一个小孩问他,你从哪来啊?

    你看通过阅读,你就有机会了解一个更多面的贺知章。阅读,会让你不断打 **破原有的认知,不断重塑自己,有一天你回过头来看,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当初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多么片面,一旦你有这种感觉,就意味着你又生长出了一个更智慧的大脑。**


    刘润对谈罗振宇:到底该怎样阅读? - 图5

    阅读的快乐:迁移。

    多读其他领域的书,有时候会获得巨大的启发。

    我读过一本书,王潇写的《五种时间》。

    里面讲运动员的训练。运动员训练其实非常简单,就这么几个事儿。

    第一件事儿,早上起床后,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血糖,心跳,血氧指数等等。

    第二件事儿,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排名,谁排名超过我了,谁状况怎么样等等。

    第三件事儿,就是要清楚今天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是什么,怎么去完成这些训练计划。

    第四件事儿,一定要知道下一个赛点,怎么去备战。

    如果你稍稍迁移一下,就会发现,这几件事,在职场中都可以用起来。

    比如,你清楚自己此刻的状态,清楚自己处于行业哪个位置吗?比如,你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了解他现在的状态吗?

    你给自己找教练或师傅了吗?你会经常复盘自己过去的 “赛点” 吗?你知道下一个赛点是什么时候,为下一个赛点做好准备了吗?

    其实很多职场人没有这些概念。

    比如,很多人进会议室不做准备,抱着电脑坐在会议室第二排,觉得自己啥也没说,也没犯错。

    但凡你每次做好准备,你的职业生涯可能都会变得不一样。

    我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当时也给我极大震撼。

    有个人在部队当文书,有一天军区领导来到他所在的部队,开会开到夜里,突然 “啪” 一下停电了,周围一下就陷入了漆黑,人群开始发出一阵焦躁的声音。

    这时候,这个文书迅速从会议室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根蜡头,点燃放在了领导面前。接着,他又掏出第二个蜡头,点燃后,放在了桌子的中间。

    会议室重新被烛光填满,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惊呆了。

    这个会议室此前从没停过电。这个文书带了七个多月的蜡烛,才遇到这么一个机会。


    刘润对谈罗振宇:到底该怎样阅读? - 图6

    极致的体验。

    我们这代人很多是蜜罐里泡大的,没有经历过贫穷和饥饿。如果不是通过阅读,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极致的苦难,人会饥饿到什么程度。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有一段关于饥荒的描写,我读完大受震撼。

    说一个刚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半夜饿醒,没法入睡。她摸摸身边,发现丈夫不在。

    她特别生气,怀疑丈夫和公婆背着她偷吃,就蹑手蹑脚来到公婆的窗户外偷听。她听见公婆和丈夫正商量要吃了她。

    公婆对她丈夫说:“你放心,度过年馑再给你娶一房,要不咱爷儿们都得饿死,别说媳妇,连香火都断了。”

    新媳妇吓坏了,连夜逃回娘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夜里她从梦中惊醒,她听见父亲和母亲正在说话,“与其让人家杀了,不如咱自家杀了吃!”

    她吓得从炕上跳下来就疯了……

    虽然这是陈忠实的文学创作,但饥饿带来的苦难,不是人 “没得吃、饿死了”。在那样的处境下,人性的底线能变得多低,今天的我们是无法想象的。

    饥饿已经不是一种感受,一种生理上的反应了,它会让人性变得扭曲。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时候,阅读苦难,会让人不再幼稚,会让我们看到自己身处的这一方天地之外的世界,生活在那个世界里的人。 因为看到过生活的更多面,当你真的面对困难,你就有更多力量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刘润对谈罗振宇:到底该怎样阅读? - 图7

    积累和释放。

    最后再来聊聊阅读带来的 “快意”。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段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说,“音乐、电影这类时间性的艺术,都建立在人的生理基础上。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呼吸,一个是排泄。因为人有呼吸,所以人喜欢有规律的节奏。因为人有排泄,所以积累和释放就成了艺术快感的来源。”

    积累和释放,这是我听过关于快意最简洁的解释。

    阅读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 “快意” 呢?

    因为有些情绪,我们自己能积累,但没法释放,当你看到书中的人,做了你想做的事,说了你想说的话,你也会获得巨大的快意。

    在阅读中,你只需要有情绪和身体全方位的感知能力,你就能随时获得 “积累—释放” 的瞬间。


    最后的话

    阅读是一个人不借助任何外力,能提升自己的最好的方法。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阅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你这一辈子,随时都愿意回到书那儿去求取帮助。

    罗老师说,阅读不应该是爬山,更像是结网。

    山,需要费力地攀爬,而网,允许我们愉快地从一个节点跳到另外一个节点。

    希望你能持续觉察到阅读带来的乐趣,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共勉。

    推荐阅读:

    《为什么真正厉害的人,都很 “扎实”?》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5MjQ4MQ==&mid=2651673125&idx=1&sn=daf1d3d0d4441b1947019c3cdba6a240&chksm=bd10096b8a67807d99b047294eecd77d0121593031510038d5a2eab361f09a53fe3598cf4162&mpshare=1&scene=1&srcid=0511kY1fWCJx24GhROyUBifi&sharer_sharetime=1652244167881&sharer_shareid=4a61ef48e4117cd105a44d3a662ba6f8#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