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周刊.png



摘要:现代的设计不再是表面的涂脂抹粉和涂鸦美化,而是一种整体的组织、思考方式。设计不是艺术,而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设计思维不是艺术思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掌握的基础思维模型。
归类:#设计


思考、思维和思想是三个不同的层次。思考,是理性认知的过程;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是一种“智”;思想,是思维加工的成果,是一种“慧”。

🌵 | 如何把握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是基于整体结构的思考方式。要掌握设计思维,需要把握住三个要点:人文精神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 人文精神

人是情感动物,从始至终人们都非常注重社会的人文建设。无论是语言、绘画、音乐、体育,都是不同方面的人文建设。只有关注人文,重视人文,建设人文,才能动其人心,将心比心。

从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产生了人文主义,进而演化为人文精神。人文是一种修养,它关乎学问和道德,设计是一门关注人们生活品质的学科。包豪斯曾指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所以,设计思维强调从整体情怀的角度去思考和构建设计。

在中国,“人”也可以称之为“仁”。“仁”表现了两层含义:一个是“仁爱”,一个是“尊敬”。那么从“仁”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既要关怀系统整体的公平、平等,又要尊重不同个体的特征、需求。

与人文相对应的是科学,科学是不能讲情感的。工程师在建筑大桥时,不能宛转的曲线好看就任意为之,必须经过反复计算而推演出大桥的结构与尺寸。好看的曲线虽然关注到了人文需求,但是却忽略了科学依据,其后果就是导致大桥容易坍塌。

但是,仅仅关注到科学又是不行的,人们需要美的东西来满足精神需求,所以会出现结构美学、工艺美学等。

这里所说的“美”,是一种思维、感受、体验、情感……并不是涂脂抹粉和精巧装潢。可以转看《Vol.18 | 谈美思维周刊第 18 期》

设计思维就是一种整体的组织方式,将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进行统一、结合,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注意这里提到的是最优,而不是最佳。设计思维作为一个系统,是一种权衡的思维,要去寻找到平衡点。很多时候极端的状态恰恰不是设计所需要的,而中庸的最优方案才是设计的重点

🥦 生产方式

要理解设计思维,需从当今社会的主体生产方式和主流经济形态的角度去思考

在以手工艺为主的社会中,催生出类似中央工艺美院这样的院校,强调手工艺技巧与美术效果表达。但是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去看待中央工艺美院,它一定会成为过去,因为手工艺是农耕文明的最高精华,是基于单品手工制造而产生的。而当代的主流生产方式是机械化批量生产,中央工艺美院的培养方式没有办法去指导当今的工业生产活动,所以其必将被新的院校所取代。

image.png

现代设计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生产方式以及现代经济结合的产物,工艺美学要跟机械生产方式同步。所以在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应运而生。它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产品本身的艺术性,将艺术与技术进行了新一次的统一。

image.png

image.png

生产方式的改变会改变人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所以我们对于社会理念、政治纲领和理想报复的理解实际上是与生产方式直接对接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理想信念与社会实践成正比,它没有落后一说,只有演动一说。所以我们并不能说手工艺就是落后的,它只是当时社会的产物。

🥦 生活方式


设计思维要结合生活方式进行构想。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设计活动

例如,大学早晨的上课时间是否与学生、教师的生活方式进行整体设计了呢?在电力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秉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因为缺乏照明,所以晚上并不能进行太多的生产活动,只能采取早晨早上课,晚上早休息的时间安排。而如今照明条件的提高,延长了人们晚上工作的时间,但是国内大学生的课依旧是早上八点开始上课,而学生可能为了完成昨天课程的作业,凌晨才睡下,早上怎么可能有精神去上课呢?老师早上六点多就要开车来学校,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怎么有精力再支撑一个上午的课程呢?所以不结合生活方式的课程安排,就可能造成早上课堂学习效率降低的问题。而国外大学上午十点才开始进行上课,看似教学时间缩短了,但是课堂效率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设计思维能成为本时代竞争力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文精神回归到生活方式中呈现,并基于当代的生产方式,将人文精神与生活方式进行对接

站在历史和人类演进的维度,去思考人文精神、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设计思维的三个核心要点。


🌵 | 设计思维与工业经济

设计思维与产业密切相关,设计的底色是经济学。经济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侧重宏观经济,企业侧重中观经济,而个人作为微观经济体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工业经济是工业生产的内在逻辑。如今世界上真正厉害的国家都是工业经济强国。“经济”和“商业”不太一样,中国讲究一字一意,“经”代表“经略”;“济”则是“给予”。当人有很多财富的时候,他可以资助别人,也就是“济”。但“经略”不一样,“经略”是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的资源进行互换。所以,人是经济动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主要建立起来的就是人可以在单位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劳动价值最大化,然后进行交换。所以经济学其实可以很朴素地理解为:生产能力和交换能力之间的比差。这个比差就是你的经济水平。那么最好的经济水平是横向指数增长,也就是你生产的东西内涵很高,社会也很需要。

image.png

工业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第三个版本,其内在动力是社会化集约。这个集约是两个方面的:生产方式的集约和社会分配的集约。例如:假设你要开门店,如果利用小农思维,就只会开一个店,然后提高单一门店的效能;而如果利用经济思维,则会考虑开加盟店,进行生产集约的最大化。所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产品流量和标准完全是两种构想。作坊式的思想是做不了大事业的,农耕文明的国家不会启动设计思维,因为其生产方式决定其不会这样思考问题。如果要引流资本,一定要明确资本的扩张量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所以,设计是经济学,是现代工业经济的一把钥匙,它不直接表现美,而是直接与时代中最强的经济方式挂钩,这样设计才能进行社会赋能,产生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发展。

工业品有一个很大的特质,就是从一经出现人类就驾驭不了,流水线一开始生产就是十万、百万级别的产量。把一件物品制作的很棒是农耕文明,中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厉害的成就。例如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里的两个镇馆之宝: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就是中国手工艺成就的体现。

890b965d-5340-4376-9b34-cb7ef5225d12.jpg

人类的生产可以分为三个阶梯。肉形石作为第一阶梯,在自然中寻找精美的事物,比的是“自然而成”;翠玉白菜作为第二阶梯,将自然物品进行精雕细琢,比的是“巧夺天工”。中国在生产方式 1.0 和 2.0 中都取得了很厉害的成就,但是手工艺美术怎么能指导现代工业以后的工业生产呢?工业生产作为第三阶梯,比的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有序控制

工业经济具有四个指向

image.png

其第一个指向是“批量”。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笔记本,全部都是一个色系,一个系列。A3纸和A4纸是倍数的关系,A3纸切一半就是A4纸,2张A3纸就是A2纸的尺寸。所以这是工业化的思考——如何量产

量产则带来了工业经济的第二个指向,即“标准”。在有了标准之后,便开始考虑如何管理,将制造体力变为制造机器。

所以“机器生产”便成为了工业经济里的第三个指向。实际上从机器时代到机器人时代是工业生产从 1.0 到 4.0 的整体路径。人的劳动被机器所取代,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脑力劳动越来越多。正如电影《摩登时代》中所表现的,就是机器生产对人的影响,通过幽默的讽刺,表现出机器对人的异化。

image.png

在工业1.0时代,人们崇拜牛顿,牛顿开启了整个英国的工业时代。他解释了物理当中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所有的演算都开始按照这些理论进行,蒸汽机、纺织机开始崛地而起。

在进行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之后,便引来了工业经济的第四个指向:“社会化需求”,也就是“消费”。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需要市场进行消费,将产品转化为资本。所以在殖民主义者掠夺生产资源进行加工之外,还必须还原到消费当中去。那么从这个角度考虑,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核心是什么?是其希望开辟中国市场,来中国做生意。

中国目前已经开始消费“好东西”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一个过程。所以设计开始站上了历史舞台。“无”的时候,没办法讨论设计,能满足基本需要就不易了。而“有”的时候,就要开始追求“好”了,不仅要满足基本需求,还要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中国市场有庞大的消费基数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应该会长期向好。


🌵 | 设计思维与社会创新

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和平年代比企业,战争年代比军队。当今社会整体处于和平年代,所以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很重要。那么如何运用设计思维进行社会创新呢?用设计思维来看社会创新有三个点:

  1. 重视人文精神和生活之间的价值引导。

人是感情动物。中国的整体国民目前开始向美好生活诉求来发展了。而设计最善于关注社会的人文建设,因为只有人文建设才能动其人心,将心比心。

  1. 进行社会化集约。

设计创新的第二个要点,是从机器生产时代转向对社会需求的把控问题。进行社会化集约时要注意效能问题,效能分两端:一端是“效率”;一端是“赋能”。“效率”要立足于工业平台上;“赋能”是要找到这个社会中最重要的痛点。设计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下一个社会演动中社会赋能的要点。

  1. 找准价值点。

社会化集约之后的价值演动是寻找价值点在哪?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设计时代最重要的是生产者必须看到社会需求,然后再发动生产。

设计最高妙的地方在于艺术加科学,将二者复合在一起思考问题。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感动,是感人至深;科学的核心是技术,是科技的高度。设计是将二者进行整合打包的第三种智慧。

image.png

用设计的思维去寻找社会价值点,然后形成产业化推动,构建起新的经济方式。

image.png

设计思维更加注重寻找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设计,首先要学会看问题。设计思维正是看问题的思维,而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现在很多设计思维的教材,讲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仅仅教授头脑风暴、效果图表达和模型制作等具体方法,并没有讲解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所以这里提到的设计思维是如何寻见问题,如何定义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的工作有些像产品经理。实际上设计本身正在朝向研究方法的方向进行,并不是原来那个技能性学科了。在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年代,设计就是画效果图,而如今,科技如此发达,不再需要设计师手工画效果图了,所以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理解设计。用设计思维去捕捉社会动能。社会动能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形成社会新的产业架构。所以设计的底色是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孕育和推广出来的,而不是从美术学院演变过来的,是因为工业技术太强大,人文精神太缺失,所以德国人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叫做设计。

这个时代的设计思维是推动社会创新,而不是简单地美化产品。在上一个年代设计是美化产品,设计师通过画图、渲染等手段进行商品的美化;而如今的设计思维是站在另一个维度来思考问题,即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其中有什么价值所在?能不能换一种形式做?

日本人找到了日本的价值。日本在上世纪 80 年代面临着 3 个问题:城市化转型、社会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但是他们也在当时开始重视设计,并将其作为国家推动力,从社会当中寻找社会问题与社会运动,然后反推新型社会关系的构想。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达到了经济上的增长。 例如《乡土再造之力》一书中提到的日本大地艺术节。日本有足够的乡村需要建设,所以他们在乡村将老房子融入艺术的情愫,引来很多人进行打卡,享受艺术氛围。

image.png

简而言之,用设计思维推动社会创新,首先要锁定社会问题,然后构建当下社会的产能问题,最后构建社会新经济。


🌵 | 设计思维与社会效益

现代设计的核心是社会效益。西方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我们将其上升为“人为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人工科学”。“以人为本”最后要回归于人,其最高境界还是“人为事物”。

用设计思维看待工业生产,要注重其过程中的社会效益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品生产出来就是不可持续的,产品在使用过后变成工业垃圾被丢弃在自然界中,导致环境问题,这一切后果最后都将回归到人类本身。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从零开始建设,到最后伤害人类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对待文化既要有继承,同时又要批判地去思考,千万不能简单地延续。例如,一个非常喜欢唐风和宋词的人,如果直接穿一套宋代的衣服过来上课就会有问题,因为他直接进行了延续,与当今时代的生活方式不符,就变成了笑话。除非是演员穿戏装,否则不可能变成当今生活的常态,更不能去引领常态。所以,先进文化的根基在于“以人为本”。

社会效益的构建与甄别是设计思维的另一个立足点。运用设计思维洞察社会效益,要立足于当今时代的生产方式。在清华有一个先进制造研究院,实际上其所指的先进制造就是当今时代里面最强的主流生产方式。但是这其中的潜台词是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标准的理工思路,只做到了技术先进。设计思维对这种“先进”是带有评判性的,因为其没有融入人文的精神,也就是只做到了科学的“真”,而没有达到人文的“善”。实际上“真”和“善”是两个概念,设计思维强调的是从“善”入手。例如:原子碰撞在发明出来以后,爱因斯坦自己也发现了其科研成果中“真”与“善”的问题,并提示同事要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因为原子碰撞有可能做成原子核发电,也有可能变成原子弹进行战争。实际上二战就是科技成果没有注意社会效益的结果,将原子对撞发展成了原子弹,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运用科技?所以,我们的重点是要思考,设计的善举在哪?通过善举,来探索如何用人文精神进行社会赋能。

在人文精神中,人们最容易获取的是什么呢?是艺术。所以产生了大地艺术、装置艺术、实验艺术等,这些艺术变成了当代的文化产品。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对于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是正确的,只有保留好这些人文精神产物,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按照设计思维的方式去回看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冷静,更加清晰,更加热爱。所以,设计真正厉害的地方就是将科学与艺术打通,设计思维也是要在这个体系里进行社会赋能。


🌵 | 设计思维与实践行动

设计是组织,是最大化的社会集约。那么如何利用设计思维去开展实践活动呢?

首先,要与志同道合的人形成最大化的组织,学会合作、懂得共赢。世界500强最后都会设立自己的设计中心,而制造工厂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没有必要所有的零件都自己生产,我们可以最大化地调用各种资源,进行设计整合。例如宜家椅子里的螺丝和螺母是日本生产的,因为日本的螺栓质量最好;但是椅子腿可能就在中国或越南生产,因为那边的快生木产量最多。这些产品最后通过集装箱运输到世界各地。产品背后的设计想法产生在北欧,那些设计师总是在最寒冷的地方去寻找最温暖的感觉,所以他们更懂得家的温暖和阳光的感觉。除此之外,北欧的第三代建筑现在已经不打地桩了,离地而建。他们的镀锌板特别棒,底下是草地,建筑建在离草地大概 50 公分左右的高度。

其次,运用设计思维引导社会创新有 7 个步骤:

  1. 创建学习型组织。

设计现在比的是设计研究,设计依据。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才是关键,有一本书叫做《学习的革命》讲的就是如何学习。并且,现在强调终身学习,不要想着我读到博士毕业再去干事业,而是要在学的过程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学

  1. 价值点研判。

设计的厉害之处在于横向组织,也就是如何调动能人,形成团队。价值研判有很多办法,比如可以找各领域的专家开展设计研判大会。真正厉害的企业家都非常谦虚,并且善于调动社会上的精英为其做咨询。所以设计创新并不一定非要自己去推动社会,而是可以利用社会资源让社会首先推动你,然后你再去反推社会。

  1. 时代问题甄别。

很多时候所提出来的建议虽然整体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却离现实比较遥远,难以实施。所以,要对社会中的各种条件和问题进行甄别。这个阶段并不是要去解决问题,而是明确好问题是什么?

  1. 技术控制。

雕塑家在做雕塑时,所用的材料需要自己调制;陶瓷艺人在做陶瓷时,土里面的水汽和湿度是非常讲究的。这其中体现了技术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如果项目的知识门槛比较低,容易被人复制,那不会是一个好的项目。所以要在设计过程中提高技术壁垒,导入技术含量,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1. 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分析实际上又回到了经济学,涉及到投资、企业、产品、社会赋能等多个方面。一个项目的成功,一定要开展产业结构分析,它关系到企业后续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且,设计思维强调的是事业的发起者,而不是承受者。所以要用“甲方”思维去主动思考,而不要用“乙方”思维去被动接受。

  1. 创建运营体系。

社会创新当中要建立运营体系,即项目由谁运营?运营者不一定是你自己,个人的能力是有局限的,所以运营者可能是聘请的专业团队。设计思维强调联合,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1. 魅力引领

魅力引领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呈现方式,其实际上就是设计的提案,即问题的答案。所以第三步提出问题定义之后,第七步才进行问题的解答,提出一个明确的运用场景。


所以,实际上能够推动社会整体建设才是设计思维的核心力量。一旦推动社会的话,就会引发新的产业变革。

中国现在最期盼的就是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设计一定要从产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用设计思维构建好社会新经济。

设计现在不只是小设计,而是与中国的国运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文化联系在一起,与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设计思维要注重社会最大利益,注重社会整体的构建,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发力,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