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正文
导论
1.思想和现实的关系
思想和现实两者不是对立的,思想观念内在于社会现实,是社会实践行动的驱动要素
2.现代和现代性
“现代”意味着对当下新颖性的敏感,是指一种新的时间意识,或者说历史观 过去王朝更替:对应循环历史观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线性进步的历史观
现代化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上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突出特点,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特点,这些特点被称为“现代性”
3.古今之变
其一:过去我们更重视事物内在的客观价值,主观意见不能轻易动摇找各种客观价值,而现在,个人主观赋予价值变得极其重要,有时甚至压倒其他一切标准 其二:人们观念中的自然秩序被理性给打破了 其三:我们建立起了理性的新秩序 个人主观价值绝对提升、自然秩序被打破、理性秩序建立
古今之变的动力
启蒙理性注意是现代社会在思想层面上的发动机,这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现代变革,理性成为区分真理和蒙昧的决定性标准,成为衡量一切的准绳
古今之变后两个观念的转变
- 个人中心主义的转变(个人与社会):带来了原始社会关系的破坏,产生孤独、漂泊和乡愁
- 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人类与自然):认识自然规律,带来自然的破坏
产生的挑战:
- 个人的意义,不再相信神、相信传统、相信天道,产生了空虚和焦虑
- 社会生活的秩序:自由主义下,社会的统治和服从需要理由,是否足够解释
马克思·韦伯
人到了什么境界可以称为真正的成年:第一是明白自己,对自己的过往有真正的理解;第二是反思自己,能看透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个人成年的决定性标志是开始自觉的自我反思
最近两三百年,人均寿命从25到73,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地理大发现,这些背后都有统一的思想动力:理性主义,对于超越科学边界的问题,如生命意义的问题,科学无法回答什么选择才是值得的,过什么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韦伯深刻把握了理性化对现代世界的塑造力量及其巨大成就,也敏感的觉察到理性化造成的缺憾和弊端
- 世界的祛魅
第一步针对迷信、第二步针对宗教,导致人和自然直接的剥离,信仰失去了神秘的根基,而理性主义的科学并不能为生命的意义提供新的根本依据
- 诸神之争
科学理性陈给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产生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的鸿沟,科学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但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
理解多元价值冲突的困境,面对自己和身边时而发生的激烈争吵,我们变得更加平和和从容,而不是急躁和焦虑,同时简单指责别人不可理喻。对话和沟通总是有益的,当无法沟通或化解的分歧,坦然面对困境,与此共存
- 事实判断,判断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 价值判断,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
- 工具理性
虽然价值标准不同意,但提到钱,我们态度一致,韦伯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的关键就是在计算,针对确定的目标,计算成本和收益,找到最优手段,工具理性不关注目的,只关注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的
【价值理性】
我们考虑的是目的,需要决定要不要做这件事
【官僚制】
一个理性的官僚系统规则合理、纪律严明、人尽其责、照章办事,系统运行精确、稳定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效率高,执行力极强。
官僚制一个基本特点是”非个人化“,每个人都简化是一个指标,与任务无关的的因素则忽略不计
工具理性带来了效率的提高,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导致对手段的追求超过了对目的的追求。
价值理性是通过理性思考来确定目标,工具理性则是通过理性计算,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优手段。工具理性的扩展,使得官僚制这种强大的组织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 ”手段压倒目的“的问题,现代的铁笼也浮出水面
- 现代的铁笼
社会呈现出机器的属性,人则被”非人化“,被看做是机器的零件。这种倾向成为现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韦伯概括为”铁笼“
弊端:产生片面的社会文化和片面的社会关系
社会文化:用功力去代替了道德
社会关系:人成为资源,我们成为社会的一个零件
没有这个铁笼,就没有现代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文明。解决了贫苦、匮乏、奴役、疾病,但其也是冷酷的,为我们提供保障,也束缚我们。
了解现代性的底层机制、现代化的丰功伟绩,同时指出现代性的冷酷、现代化带来的弊端,我们搞清楚机制和弊端,不是要陷入悲观,而是要了解真相
破除悲观、获得清明、达到从容 - 韦伯的启示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接下来探索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