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之所以是穷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蠢蛋,如果你去经历穷人所经历的一切,或许你也一样难以跳脱出他们的贫穷循环怪圈。本书试图从“稀缺”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阶层晋升总是那么困难,为什么那些不善表达的人总是难以学会表达。

《稀缺》 - 图1

一、专注

因稀缺,而更专注

当时间快到的时候,如果这个事情很重要,那么这段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就会特别的集中,体现在效率上,就是效率会特别高,由此产生的一种额外红利,叫专注红利。

因专注,而抑制

红利,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将之前分散的东西给收集起来了,在一个点有更大的产出,是以忽略某些所谓的“细枝末节”为代价的。当你关注于某事或某物时,你会对它的替代品有本能上的抑制。

  • 我们常常专注于紧急的事,而忽略重要事
  • 稀缺造成了负担,我们更容易着急,更为情绪化,自控能力更弱。

二、稀缺(贫穷)

因稀缺,而短视

稀缺,是我们权衡的理由。那些面临“稀缺”的人,会将眼前的选择看得尤为重要,而拥有“余闲”的则常常不会这么看。

因短视,而陷入稀缺陷阱

一个在某事或某物上有余闲的人和一个没有余闲的人,当他们在该领域犯错时,最后造成的后果可能并不相同。有余闲的人可以用余闲支付,而没有余闲的人只能用别处的代价支付,这却是事实。

那些没有余闲的人,当他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很可能会引发连锁效应,因为他们不得不放弃其他“重要事”,而放弃那些事会造成的后果又会引发其他的连锁反应……

他们的每个错误都会被“稀缺”给放大。

因稀缺陷阱,而爱计较

计较和不计较有时候并不一定是这个人天生的性格使然,而是某样东西的支出占他所拥有的总量的比值。

所以我们更愿意与富人相处,更愿意给富人打工,是由于他们时不时就会“散”出一些我们认为已经很多但他们认为没什么的东西。而如果给穷人做事或者与他们相处呢?哪怕他们对你真的是毫无保留,但往往你所得并不多,还欠下了天大的人情。

三、闲余(富有)

非理性计较

一个富人,买四五十块的日用品,还5块钱的价还了半小时。这不是节俭,因为,一切都源于人们的非理性,人们在该计较绝对值的时候计较了“比率”。

闲余浪费

富人通常对普通东西的价格没有那么敏感,用余闲去支付,就容易付得更多。

效用的等价转换:你支付的每一分钱虽说是你从余闲里拿出来的,但你必须清楚,你这一分钱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样你会对眼前事物的性价比有更全面的认识,更不容易冲动。

四、原因

处于稀缺状态的人之所以难以改变这种状态,是由于思维导致,只要保有着“稀缺思维”,就会比稀缺本身还要可怕,而且就算改善了稀缺条件也没什么用。

心理账户

我们对每一种东西的价格都有一杆秤,我们肯为什么东西掏多少钱,是事先就想好的。当我们说某个人很抠门的时候,不能这么说,尤其是当他不肯花钱做某事时。我见过有些人不肯花钱买200块的衣服,但为了美食花500眼睛都不眨一下,这都是心理账户的不同而已。

我们常常看到当消息说第二天的汽油要涨价时,很多加油站都排长队加油,其实一箱油也就涨10块钱,对有车的人来说,10块钱真的对整体的可支配资金有影响吗?没有,但他们还是愿意排长队。

因为他们认为,油钱是油钱,饭钱是饭钱,烟钱是烟钱,在“汽油账户”上,我马上就要更加贫穷了,至于我中饭少点了一个菜,省了30块钱,这省的是饭钱,不能混。

被这种思维困住的人往往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蒙蔽。

比如在我们身边,常会听到有人说某公司的福利真好,常年水果和超市卡不断,有饭贴、油贴、房贴等,但你要是把这些钱都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收入,会发现其实跟普通公司也差不了多少,仅仅是公司帮你把很小一部分收入挖出来,分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上而已。

所谓的福利,根本不值几个钱。

短视

所有稀缺导致的管窥心态,都会造成短视。当我们为了眼前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我们就很难有效地去规划未来。

专注一件具体的事,结果就只有两个,成与不成;专注全局,结果也有两个,却是应该做和不应该做。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稀缺陷阱

稀缺会导致短视,而短视则会落入更大的稀缺陷阱,导致恶性循环。

所谓的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在事实上加剧了稀缺状态,导致陷入这种陷阱的,是我们看不到更大的人生地图。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只是在处理现有的问题,他们甚至看不到一个星期以后将会发生的事,他们或许真的很忙,真的很勤劳,但由于没有思考更远期事情的习惯,导致他们在远期永远有更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永远在生活的屁股后面疲于奔命,而不是从更大的框架去解决本质性的问题。

一个人的贫穷主要由其思维导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要其思维还摆脱不了“稀缺”的控制,那么哪怕在物质上暂时解决了小范围的稀缺,终究还是会在更大的层面上造成滑坡。

五、解决方法

社交稀缺

稀缺不只是指金钱,社交也有稀缺,也会导致问题。孤独者由于社交稀缺,本身已经不擅长表现,更何况他们会想抓住那些“好不容易”有的社交机会,导致对自己的社交表现过分在意,结果就有很大可能表现得更差。

改变稀缺的心态,是“逃离”的重要前提

自由裁定能力

穷人并没有选择不过贫穷生活的能力,他们的稀缺是强制稀缺,无论他们有多么重要的事,今天的面包都一定要挣。

贫穷导致的强制稀缺,导致穷人更难翻身,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摆脱了穷人思维,改变了稀缺心态,肯拼又有好运的穷人才能得到阶层晋升机会的原因。

自由大脑

通过对上述所有稀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处于稀缺状态,首先解放大脑,才能让自己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恶性循环。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不仅缺钱,最重要的是缺“带宽”。我曾经经历过相对贫穷(当然,现在也还是相对贫穷)的时候,我知道怎么去改善那种状态,那就是把一部分“紧急”和“必要”的事情给放弃掉。

紧急和必要都分等级,穷人本来就谈不上什么余闲,再不放弃一些略显低等级的事情,他们的大脑就永远无法思考更重要的事。

另一些表面看来更为紧急的事情也是一样,穷人要摆脱贫困,必须比富人不在意更多事。在完成满足生存所需的最基础工作后,要占据带宽的事情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做。

比如旅游、买房子、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等,并不是说穷人就没有这些权利,而是对于摆脱贫穷来说,这真的没有太多好处。它们占据你另外的带宽后,你要摆脱贫困就会更为困难,而没有自由的大脑,你不仅不能真正享受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快乐,还没法给自己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去面对、解决当下现实存在的问题。

防御稀缺

如果说解放大脑是我们的主动出击,我们还需要一些被动的东西来使我们更好地摆脱稀缺状态。比如主动构建“减速带”,让减速带发挥功能帮助我们自动减速。再比如,强制把“视野外”的东西利用一些机制给拉回到视野内。

六、总结

穷人看起来更为笨拙,其实并不一定是他们天生能力不行,而是稀缺(贫穷)陷阱导致他们后天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