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内功心法,即使百战不殆。
「安全探索」
用户说:“请让我可以安全探索,不会迷路,不会遇到麻烦。”
研究成果:不安心的探索,并不一定会有可怕的后果,但是会让用户很烦,不想尝试。
案例说明:单纯让用户觉得很烦的事情。
😡 不停关闭弹窗
😡 重新输入被误删的资料
😡 外放预料之外的音乐
😡 不能撤回已经执行的操作
😡 找不到回到起点的路径
「立即喜悦」
用户说:“我想要完成某件事,是现在,不是以后。”
研究成果:人类的天性是喜欢看到自己的动作立即有结果。
案例说明:一开始就让用户等待的设计会让用户烦躁。
😡 打开新产品,必须要注册才可以进入系统
😡 进行一个任务,开始前要做一连串的指令
😡 打开一个界面,载入非常的慢
😡 打开一个软件,总是让我看广告
「足够满足」
用户说:“这已经够好了,我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如何用的更好。”
研究成果:「足够满意」由社会科学家所创造的词,描述了如果人们学习所有替代方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人们就会愿意接受“够好”,而不是“最好”。
案例说明:人们不想思考,除非有必要。真的要尝试,也是愿意做一些不需要太思考的尝试。
😃 使用“行动号召”,来提供指示。比如在此输入…、拖拽一张照片到此、点击此处以开始…等
😃 文案简短、易懂、无歧义。让用户可以快速扫描,并猜测其意。
😃 利用界面设置来表达含义。通过颜色、格式、线索等。
😃 能轻松回到做错选择的地方。提供上一步或面包屑导航方式。
😃 当界面复杂到超出普通用户的认知,他们会寻找第一个看起来可以的东西。
弊端:足够满足会让用户养成一些奇怪的习惯。用户一直使用路径A 做某事,后来新版本提供了路径B,且路径B 更好,但是用户不想使用路径B。这并非没有理性的选择,而是因为打破习惯、学习新东西,要花费力气,对于用户来说,为了一点小改进,不值得进行学习。
「中途改变」
用户说:“对于我刚刚做的事,我改变主意了。”
研究成果:偶尔,人们会在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改变主意。
案例说明:不论是用户不经意还是刻意改变目的,界面要做的是不让用户陷入缺乏选择的环境。
😃 在当前页面,可以选择到达其它页面的。
😃 用户进行表单填写时被打断要去做其他事情,给用户保存草稿,输入信息不应该丢失。
😃 设计成非模态窗口,让用户可以同事在多个任务单元中自由切换。比如PS、Excel多工作表编辑。
「延迟选择」
用户说:“我现在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快点让我完成就是了。”
研究成果:在用户完成一件事情 的过程中,向他询问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他宁愿先略过这些问题,事后再回答。
案例说明:不必要的问题,一般是用户当前「不想、不知道、不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选择后续回答。
😃 不让用户一开始就面对太多选择。
😃 区分必填项和非必填项。并且不要设置太多的必填项,除非十分必要。
😃 使用合适的预设值。此方法仍需要用户确认输入的内容,所以会有一些成本。
😃 允许用户稍后可以回到推迟回答的位置,最好设计明显的未完成的提示。比如填写一半的信息、提交订单但未结账的商品。
😃 如果网站需要注册,才能体验有用服务:可以先让用户先体验,他们注册的可能性比较高,而后再询问注册信息。
「渐进完成」
用户说:“请让我改一下这个,看起来不太对;让我再改一次,这下好多了。”
研究成果: 当用户创作时,通常不会一次性完美的完成;相反的,一般是不断改进后才完成。
案例说明:这个过程需要支持用户可多次改动,并且可以快速保存。
😃 让用户可以轻松的建立作品的一小部分,并进行小范围测试。
😃 可以有快速响应修改和存储的能力,减少等待时间,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心流)。
「习惯难改」
用户说:“那个命令到处都可以行得通,为什么在这里不行?”
研究成果:用户频繁使用的操作指令,会形成「条件反射般的习惯」。
案例说明:违背用户习惯,会让用户不知所措。
😡 用户使用Ctrl-S来存储文件,但数据没有保存,或者是发生了其它操作,结果很糟糕。
😡 用户对于确认弹窗,如果习惯性的按下OK按钮或Enter键,即可轻易关闭弹窗,那么在风险确认时,弹窗就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为用户不假思索按下OK。事实上,尽量不使用「弹窗」才是最好的。
「碎片化时间」
用户说:“我正在等车,请让我利用几分钟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吧!”
研究结果:人们常常发现自己会有几分钟的小空档。而这个时间不做点什么又会很无聊。这个模式在移动设备上应用的比较多,因为人们在空闲时容易使用移动设备。
案例说明:适合那些「简单又快速」的事情。例如查看电子邮件、刷微博、看新闻、看短片、快速搜索、阅读电子书、玩个小游戏等。记住:别要求用户做太多复杂的设置,别花太多时间载入内容。
😃 如果用户要登录某个系统,试着保留上一次的身份信息,免得用户每次都要重新登录。
😃 尽可能快速的载入最新内容,并显示在用户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如微博「已更新5条」
😃 看电影或在线阅读软件,请记住用户上次的进度。
😃 如果做一套需要用户做点「整顿」才能维持内容的软件(比如邮件),一定要有一套高效的分类方式。并且能让用户高效标记、删除等。
😃 如果载入页面等待的时间过长,绝对是让用户放弃你的软件,尤其在他们只想在零碎时间用这款软件时。
「空间记忆」
用户说:“我发誓那个按钮刚刚还在那,现在怎么不见了?”
研究成果:当人们处理物品或文件时,人们往往能知道在哪里找到它们,却记不住它们的名字。比如看起来杂乱的电脑桌面文件,用户自己是比较容易就找到文件在哪个区域,一旦别人给你整理了桌面,那是好心办了坏事。
案例说明:不要随意更改信息所在位置。
😃 让用户自己去组织安排文件或资料的位置,会是比较好的想法。例如语雀知识库自由创建与内容间的自由移动、例如拖拽自由更改信息项的位置。
😃 按创建时间排序,是最符合用户理解的默认排序。当然,名称、修改时间等也可以作为排序方式,但是应该作为辅助方式,用户需要时,让它们自己选择。
😃 一串菜单的首个和末尾位置比较容易被用户注意,中间的菜单容易被忽略。
「预先记忆」
用户说:“我把这个东西放在这里,以提醒我自己,等一下要处理它。”
研究成果:这是个常见的心理现象,当人们不想忘记某件事,会预先做一些“事情”来让自己不忘记。比如明天上班要带某份文件,我会先把他拿出来,简单把它放在每天上班前都会经过的餐桌上。其它记忆辅助方式有:
- 内心的自我提醒,类似虚拟便利贴。比如前一天晚上在心里默想“明天不要忘记带文件”
- 保留在屏幕上或缩小在任务栏的视窗。
- 在文件上做标记,比如“待完成”
- 把文件存储在桌面上外露,而不是存放在某个文件夹内。
- 给收到的一封重要邮件打上特殊标记
案例说明:这类设计要放任用户自由做事,因此设计要有弹性;不要建立一个「聪明过头」或者说「多事」的系统。
😃 让用户自由命名资料夹,且不会干涉它们怎么处理资料夹信息;文本编辑器不会干涉用户输入的内容以及样式。
😃 不要没经过用户认可,去做一些自动清除或排序的事情,除非用户请求系统这样做。
😃 当用户把表单填写一般就离开了,自动为他保存。例如语雀暂存库。
😃 可以记住用户最近编辑的几个文件。一般这种提示放在首页,且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位置,如果是很隐藏的位置没有放置的必要,因为起不到引起注意的作用。
😃 提供「您可能感兴趣」的清单,这份清单可能包含过去或未来感兴趣的东西。
😃 「多工作空间」也能保证用户跑去干其他事情时,能让未完成的页面保留开启状态。
「流畅重复」
用户说:“我必须要重复着多少次?!”
研究成果:很多时候,用户需要一再重复相同的操作。因此提供重复操作效率的方式,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避免枯燥且容易出错的动作。
案例说明:重复操作的方式应该越简单越好。
😃 文本编辑软件里的寻找与替代,只需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整个工作。
😃 PS可以录下你的多个动作,并定义为你的一个命令集,用来重复对图片重复这一命令。
😃 脚本编写可以定义更加复杂的命令,并进行重复执行。
😃 复制一段文本,粘贴到另一处。
😃 将常用的软件锁定在任务栏,就不需要每次从应用程序中找。
😃 浏览器的书签,替代URL的输入。
😃 可执行某一命令的快捷键。
「只用键盘」
用户说:“请不要逼我用鼠标!”
研究成果:有一些用户肢体不便,有一些用户看不到屏幕。还有一些用只想一直把手放在键盘上,因为鼠标和键盘切换浪费时间。为了这些用户,软件应被设计成能通过键盘来完成所有操作。当然也这些软件也可以使用鼠标,但不要设计成只能用鼠标完成。
案例说明:在信息录入为主的软件中,支持「只用键盘」是很重要的。你需要知晓一些用户熟悉的键盘操作。
😃 成为了操作标准的快捷键。比如Ctrl+S保存文件。
😃 修饰健。比如sketch中,方向键+Shift可以10倍移动。
😃 Tab键按下,可以从一个元件移到下一原件。
😃 单选或复选:选中或取消选中。可以使用空格键执行。
😃 按钮命令的执行。可以使用Enter键。
「社交证明与协作」
用户说:“别人会对这怎么说?”
研究成果:人类是社交性动物。容易受同类意见的影响。
案例说明:社交证明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去看、去分享、去买、获得认可从而更坚定等。
😃 在问答类功能中,用户评论数量、点赞数量会影响我们是否选择看这个回答,以及多少对回答的信任度有些影响。
「打破常规的惊喜」
用户说:“喔~”
研究成果:有时候的非常规动作,会让用户收获意外的惊喜。
案例说明:有些事情做起来确实很烦躁,但是平台又想要让用户完成,可以使用不同常规的方式转移用户不安注意力。
😡 提醒用户注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可能一不小心就惹恼用户。
😃 下面的网站使用圆形提示框,完全打破常规,让人觉得有些意思,也不觉得排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