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功能:身份认证,电子支付(身份识别、消费结算)

  • 卡片校园信息个人化:需要学校(和银行)写入秘钥数据;
  • 卡面校园信息个人化:照片、姓名、学工号等信息;

    历史

    传统一卡通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最早发端于高校的食堂收费系统。扩展到超市、小卖部、热水供应等其他商业经营单位。与银行对接圈存子系统,形成银校一卡通。
    当前,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虚拟一卡通正在逐渐取代实体卡。

    载体的发展历程

    饭票
    在卡片上打孔,单机的售饭系统
    光电卡,利用的反光,不是透光
    ID卡
    M1卡(Mifare1),载体本身有存储单元,能在网络不稳定、离校环境下使用
    CPU卡,更安全的加密算法,储存容量更大
    其他:手机卡,生物载体(指纹,虹膜)

    载体的合并

    为了使用户更方便的使用电子支付功能,配套一张银行卡作为校园卡资金的补充,在校园卡里的资金低于警戒线的时候自动从银行卡扣款。
    银行卡升级,从磁条卡变成PBOC2.0标准的金融IC卡,银行卡载体实现银行卡和校园卡两种载体的二合为一。

    IC卡: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D卡: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 IC卡: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 ID卡: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

载体的扩展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
NFC的三种功能:1) 点对点数据传输 2) 读写卡片 3) 卡片模拟

市场特征

校园一卡通是典型的ToB业务,虽然在整个“教育产业”中份额并不大,但具有营销目标明确、中标金额巨大、更换频率固定等市场属性,对于教育集成厂商来说是巨大的诱惑。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高等院校 2000 多所,以每家高校在一卡通项目上平均投入 300 万元左右计算,按照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数量,理论上市场份额已超过 70 亿元。目前尚有 50% 以上的校园未实施一卡通,即尚有 30 多亿元左右市场空间,另外高校一卡通每年维护费用的空间约有 7~8 亿元。据了解,高校一卡通系统通常 5 年左右就需要重新建设或者升级,因此,高校一卡通市场具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在2018年4月举行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推出以微信校园卡为核心的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即通过“腾讯微校”搭建高校信息化矩阵。腾讯希望借助微信校园卡完成校园网络的连接。

探索内容

系统体系架构、应用服务模式、运行支撑环境等

需求

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于需求。分析未来校园一卡通的市场走向,终究还是要回到其需求的本源上来。
校园一卡通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一是从终端用户即师生(持卡人)的角度来看,要求校园卡更加智能化、多样化,比如支付载体存在形态的多样化,像手机卡、CPU 卡、网上支付等,还有子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和自助服务的全面应用;二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期望校园卡系统便于运营维护,达到减员增效,满足学校方便管理的要求,而更重要的则是建立以一卡通身份认证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模型,从数据流上将校园卡的属性延伸至全校各部门;三是从整个卡行业的角度来看,核心还是其芯片技术的标准规范,不但应符合物联网行业应用,而且还可以纳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再往未来的深处看,综合了智能卡、自动控制、生物识别、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领域的诸多新技术成果的智能一卡通系统,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表现出蓬勃的活力,将带来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这也就意味着新一代校园卡系统至少应该具备人性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充分体现融合、服务和创新。面对时刻变化的校园客户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入新产品是企业持续成长并保持赢利能力的重要保证。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校园卡系统又会发生哪些改变?这是抛给高校用户和一卡通厂商的新课题,也为校园卡系统的应用拓展带来更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大数据时代发展至今,校园一卡通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早已不是高校每年的建设费用和维修费用,更加重要的是每一张卡背后所蕴含的持卡人的一系列行为习惯集成的数据。

一卡通定位

(1)校园信息化的应用基础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校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应用。
由于校园一卡通身份识别准确、安全,日常消费过程简单、可查,数据收集全面、统一,并且运用专网进行数据传输、集中化结算管理等形式,为高校人员身份识别、消费和结算等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学校内部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形成了高校统一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应用基础。
(2)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
广泛应用于校园各个场景中,校园一卡通系统采集了师生就餐、购物、洗浴、图书借阅、体锻、医疗等行为数据。虚拟卡与实体卡智能融合,与服务终端共同构成了物联网应用的延伸,校园一卡通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
(3)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基础
校园一卡通是高校智慧校园中重要的业务系统,其功能涉及到金融消费、电子身份认证两大类综合业务,在其运行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各类数据。多年来,很多工作者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也可关联师生的消费习惯、行为方式、生活作息等,从而形成辅助支撑学校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数据基础。

一卡通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校园卡所携带的密集数据也成为高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虚拟一卡通正在逐渐取代实体卡。
新一代智能“校园卡”不仅仅具有金融消费、身份识别、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更加关注对师生综合服务价值的体现,最终达到“支付便捷、卡片多样、安全性高、多卡融合”的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1)支付方式便捷化,充值形式多样化
在新一轮的校园一卡通建设中,各高校都在尝试在线支付、无卡支付等模式,以及利用支付宝、微信等为师生提供便捷的充值服务,打破了传统人工现金充值和圈存机充值方式。同时,此种校园卡充值模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完成校园卡充值,有效减少校园卡务部门柜台服务压力,给广大师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
(2)校园卡与 NFC 手机融合,提供多种支付手段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由于 NFC 安全性较高,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
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手机为载体将手机卡和校园一卡通进行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加载校园卡的 NFC 手机,能够实现自助空中发卡、空中充值、手机消费等功能,以及在线业务办理、实时信息查询等综合信息服务,真正实现校园一卡通的移动化办理。
(3)卡片载体多样化,安全性越来越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卡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从卡片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上看,早期的校园卡多为传统的M1(NXP Mifare1)卡,因其设计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正逐渐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卡替代。同时,新技术产生的指纹、二维码、手机卡及人脸识别等新载体成为发展方向,多样的卡片载体为师生在各种场景中应用校园卡提供了便捷途径,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4)“多卡合一”,拓展校园卡社会化应用
改变校园卡只限校内应用的传统模式,将校园卡与银行卡、公交卡进行“多卡合一”融合,即将三张卡的功能集成在一张物理卡上,在一张物理卡上虚拟多张逻辑卡,各卡之间互相独立,安全上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同时,融合后的“校园卡”可以在不同业务终端上完成各自的自动识别、充值和消费等功能,满足师生校外消费及出行需要,实现跨出校园的“一卡多用”,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校园卡校外应用服务,其他业务办理按照各自行业工作标准、服务规范要求执行。
(5)注重大数据分析应用,为高校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成为高校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积累的大量各类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预测未来趋势,为高校管理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有效提升管理的科学性,也可为学校各类奖助学金发放、贫困生评定、大学生饮食健康分析提供准确、可靠和翔实的数据信息服务。

一卡通体系架构

建设技术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软、硬件运行支撑环境,将实体卡与虚拟卡智能融合,建成服务多样、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并将校园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并拓展校园卡校外应用与服务领域。
校园一卡通体系架构自上而下分为:管理与服务层、业务与平台层、数据与接口层、运行与支撑层,同时由系统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保障贯穿各个层级。
校园一卡通体系架构示意图
image.png
1.管理与服务层
在高校各种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的约束下为校内师生提供校园一卡通卡务办理、各类查询及金融交易等服务,构建起“线上+线下+移动端服务”的校园卡综合信息服务窗口。
2.业务与平台层
由卡务管理、支付管理、账务管理、身份识别等子系统构成,依托支付平台和身份识别平台共同支撑起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软件应用运行体系。
3.数据与接口层
系统生产的数据主要有校园卡交易、结算、账务等金融交易数据及考勤、签到、通道等身份识别数据,能够为校内师生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及第三方系统对接服务。
4.运行与支撑层
5.系统安全保障
6.运维服务保障

卡片发行流程图

image.png

校园卡事故处理图

image.png

建设

网上服务大厅、线下服务大厅和移动端服务的建设。
线下服务大厅:线下人工服务窗口和自助服务终端相结合;

参考

新一代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9(哈尔滨工程大学 信息化处)

浅谈校园卡载体的现状与趋势 /2016年 吉林大学网络中心
中山大学“一卡通”项目的实施与应用 /《中国信用卡》2001年第10期 广发银行珠海分行 中山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