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生活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正在建立其相对论的时代。或者见证心理学的诞生,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占领科学主流的时候。二十世纪初是西方科学的黄金时代。而在这些杰出的大脑工作着的同时,知识界还有另一位人物。青年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出生于奥地利——弗洛伊德的同乡—— 但功成名就于不列颠,他认真考虑了同时代形形色色的科学家们思考世界的新方式。

在观察了不同的人,例如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后,波普尔开始明白并非所有的科学成果都应享有同等的地位。最终他在科学和他所谓的伪科学之间做出了重要的区分。在做区分的过程中,他还告诉了我们许多东西,包括知识的本质,和我们怎样才能最好地检验它,挑战它,让我们更靠近真理。

image.png

几乎在历史上的同一时刻,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都做出了一些他们希望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的预言。
弗洛伊德,关注个人心理,预言到我们的童年经历会和成人后的我们有很深的关系。同时,爱因斯坦耐心等待着一次可能会证伪他的整个广义相对论的日食,其结果取决于这次日蚀所揭示的光在空间中的传播会是怎样的。

然后就是卡尔·波普尔,1902年生人,在他长大后将会以浓厚的兴趣观察这些预言。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他既学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又参加爱因斯坦本人的关于宇宙规则的讲座。而他注意到这些大思想家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波普尔观察到弗洛伊德能让任何材料为他的理论服务。弗洛伊德既能把一个人的亲密关系解释成童年被关怀得不够,也可以解释成被关怀得太多。

同时,几乎女性的任何行为都能被说成是阴茎羡慕所致。支持弗洛伊德理论的证据仿佛到处都是!但波普尔看到爱因斯坦所做的是不同类型的预言。不是向后看,即拿过去的材料「预测」现在,爱因斯坦是向前看的,即预测未来的事态。波普尔发现,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真的在冒险。因为,如果未来和他的预言不符,那么他的理论就会被决定性地证伪。如果1919的那次日食观测结果有所不同广义相对论就会被彻底了结。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总能以不同的方式解读过去,来增加支持其理论的证据。然后突然间,波普尔明白了爱因斯坦所做的科学和弗洛伊德所做的那些被波普尔简单粗暴地归为伪科学的东西之间的区别。现在,关于今天的心理学究竟是真科学或社会科学或什么其他的东西仍有争论。但你不会发现有多少主流的思想家认为它是伪科学。不过,在近百年前,即波普尔得出这些结论的时候,没什么现代哲学家真的刻画过「科学」一词的确切意义——和追求知识所蕴含的东西。

image.png

圣诞老人🎅 和黑天鹅

对科学方法的传统理解,可以回溯到古希腊时期,基于这种想法,用科学之眼观世界就是不带成见地观察世界。
你仅仅是观察,看到你所看到的,然后基于这些观察来建立假设。例如,你看到一只天鹅,发现它是白的。又看到另一只天鹅,发现也是白的。你看到了足够多的白天鹅,最后你得出假设,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正是弗洛伊德声称自己所做的事:观察事物间的关系——不过不是天鹅和它的颜色,而是特定的人类现象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image.png

但波普尔说所有人都某种成见。我们都从是成见开始观察的,无论是否承认这一点。毕竟,你决定观察什么首先取决于你已经对什么足够关注以至于想要观察,而你如此关注它的这个事实就意味着你已经对其有些想法。那么,这些和弗洛伊德有什么关系呢?

波普尔坚信像他那种只为证实理论而服务的观察方法是伪科学。这类方法什么也证明不了。例如圣诞老人的存在。如果我要找他存在的证据,我就会找到,很简单。世上充满了圣诞老人存在的证据!圣诞节早晨,树下会出现礼物。商店里面有他。而且还有全部这些歌、这些故事、电视节目和这些电影 ——所有这些都支持他的存在。但波普尔会说只有试图证伪圣诞老人的存在才能说明他不存在。所以这里的问题是,当我们开始检验一个理论的时候, 是要去肯定它,还是否定它?

科学求否定,而伪科学求肯定

对波普尔来说,关键在于——科学求否定,而伪科学求肯定。他从这个洞见阐发了一系列关于科学和知识的独特想法。

image.png

第一,他说,以肯定理论为目的的话,找证据会很容易。还记得树下的那些礼物吗?如果你寻找证据来肯定圣诞老人的存在,你发现礼物之后就不容易再去找其他反证了。
第二,只有那些从冒险的预言中得到的,能够摧毁你的理论的肯定证据才能算数。因为,波普尔发现好的科学理论
是禁止性的——它排除了一些事情。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没人想犯错,但波普尔说我们每发现一个错误都非常好,因为它让我们离真理更近。接着,波普尔说只有试图证伪理论,才是对理论的真正检验。所以,如果你要检验圣诞老人的存在,你的方法应该是尽力寻找他不存在的证据,而不是他存在的证据。所以你应该整晚不睡,等着在他送礼物的时候抓个正着。这是冒险的,因为如果最后发现把礼物放在圣诞树下的是令尊,那么你就摧毁了圣诞老人存在的假设。

还有一个类似的说法,波普尔认为不会错的理论不是科学。如果理论不能被检验,理论就没什么科学价值。
就像是,你只能这样证实圣诞老人是真实的,先尽力证明他是虚构的,然后发现这行不通。所以你需要去揪商场里
圣诞老人的胡子。你需要去调查圣诞老人,或其他从烟囱闯入人们家里的怪人的目击报告。如果你想能够以一种真正科学的方式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你就要以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检验这个观点。只有这样,波普尔才会说你有权声称一个理论是科学的。而最终,一旦你证伪了你的理论,波普尔也会说你要愿意放弃它。我是说,即使在你抓住是父亲在树下放的礼物,你仍可以相信圣诞老人这个神话,接受他的小谎,圣诞老人早就把礼物放在这,他只是「帮忙」而已。

但如果你是科学家,你就必须愿意放弃这个想法。接受证据,放弃观点。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接受的现代科学思考所应有的特征:可检验、可错、可证伪。你不是去证明科学理论的正确,而是试图驳倒他们。这些道理好像都太明显了,你也许会好奇为何要在此浪费口舌。但这正说明了波普尔有多对——他是极少数找到一个太对的想法以至于我们不用真的去争论的哲学家之一。好吧,听起来像是一直在说科学。但波普尔和他的洞见也在哲学意义上,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知识的事。

image.png

对波普尔而言,知识是关于可能性和偶然性的。从目前已有的材料看来最可能的观点,就是我们可以相信的。而我们应该总是愿意在新的证据前改变我们的观点或者说,我们的信念本身对于材料来说也应该是偶然的。这种想法不会满足笛卡尔,他一直关注着知识的确定性。

而波普尔从不认为这种确定性是可能的。他认为,无论什么的确定性,如果让你闭塞了大脑,那就不是我们想要的。接近真理的最好方式就是对你当下的信念也许是错的这一点保持开放的想法。那么还留给我们什么呢?记住,我们开始尽力去证明我们认为我们所知道的事。但你必须对你的信念也许是错的保持开放的想法——因为只有这样,持有这些信念才有意义。否则,我们就只是相信我们想信的而已,并没有留下调整信念的空间。

你应该记住这一点,因为这就是接下来的课程将会做的事。你只应该相信你有理由相信的,然后我们将从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难的领域开始——神。 希望能在下次课看到你。今天你了解了波普尔,和他关于科学、伪科学和
知识的洞见——也许最好被总结成科学求驳斥而伪科学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