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读了一遍论持久站,发现这真的是一篇宝藏文章。从思考方法上教了我很多东西

    做事要分阶段进行,要看当时环境适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
    我的一个毛病是做事心急且没有耐心,不会分阶段去解决问题。比如制定了一个目标,如果短时间看不到成果,就会灰心丧气。这就是长远目标和当前节点的差距与个人迫切要达到目标的心态之间的矛盾。这种心理算是人性的弱点。需要从心态、目标分解的方法上进行调整
    其实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家长与孩子在学业上的巨大矛盾。很多家长定的学业目标中,不看小孩当前学习积累程度、学习能力,定一个短时间难以完成的目标,再加上放羊式教育。最后成绩不达标单方向责备小孩,这也是没有道理的。
    而教员在论持久站中,以抗战的最终胜利为目标,深入分析了敌我形势及形势转化的条件,把抗日分为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每个阶段敌我双方的形式是怎样的,要作出什么努力转化到下一个阶段。既给抗战人民一个清晰的地图,也驳倒了亡国论者。
    另外,作为管理者推行一项决策,即要顾及客观实际情况,也要顾及团队成员的觉悟程度。如果大家尚且没有这个觉悟,要耐心沟通说服,或者自己想得更清楚后在沟通,不要强行解释。

    做事应该进退有度,多思考采用可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不要一味硬刚
    我的另一个问题是,太直了! 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人际沟通,比如执行计划。
    在人际沟通中,遇到比较强势的人,不会弯道超速而是正面刚上。正面刚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可以策略性选择沟通方式,这样可以更轻松地把事情办成,何乐不为呢?
    又如,在工作了一天后,仍不放弃晚上的时间,想到再学点什么。仿佛这样才不辜负青春。其实很多时间是感动了自己,并没有对生活造成多大改变。在工作比较累的时候,不如空出一部分时间用来娱乐一下,看看综艺,爆笑一场。收拾好了心情才能更好地出发。
    教员在论持久战中告诉我们,撤退也是战略的一种形式,是为了保存实力以备将来。这跟逃跑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些左倾冒进人士在我方很弱势的情况下总想倾尽全力跟鬼子一把干了。殊不知这样一来,我们的火种熄灭了要再燃起来多么不容易。

    始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当经验缺乏时,注意自己的逃避、投降倾向。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关注自己想要冒进的倾向
    第一次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因为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指挥权。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出卖了革命同盟,共产党变成了待宰的羔羊。本质上是由于我党太年轻,对于自己的领导、指挥不够自信,没有把自己放到和国民党并肩的地位。
    这和抗日期的“亡国论”者其实属于同一类。都是只静态地看待当前情况下敌强我弱,从而产生敌人强大不可战胜的心理。而不是充分考虑双方的优劣,要采取什么样的斗争形势促进形势的反转。这样的思维是懦弱的,因为只要站在原地抱怨或者逃避就行了,而不用动脑子思考要做些什么去改变现状

    接纳当下的不完美,不要自我否定
    接受了正统教育的我常认为:一个问题只有被解决掉了,不出现在大家眼前了才算是解决,否则就是能力不足,引发自我怀疑和沮丧情绪。
    而当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超出已有的技能范围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仅是分析问题,也要分析自身。我目前的能力匹配否?如果不匹配,应该怎么分阶段地去解决他?当前阶段应该做什么?求助、补充技能、还是先去休息一段时间?这些都要视问题的疑难复杂度与自身能力匹配差来选择。
    在论持久战中,毛爹爹定义了抗战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战略防御。也就是说敌人打过来了,我们的目标不是打退他们,而是战略撤退,保存实力。这是基于对敌人实力的分析和自身的分析得出的。没有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只有对团队整体实力的自我接纳。进而采取措施
    其实整篇论持久战读下来,我觉得都在说一件事:遇到问题时,怎么拆分目标?怎么结合实际情况去定义长远目标和当前目标?怎么实事求是地解决各阶段的问题。毛爹爹把哲思和实际结合起来,用实例很浅显地说明了他的思想。这在任何领域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