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位错可以分为两类:(1)统计存储位错(Statistically stored dislocation, SSD),即含有相同数量的正负号伯氏矢量的位错对。由于 SSD 一般由均匀塑性变形产生,且只会造成位错核心周围区域发生畸变,不会造成明显的取向差改变,这种位错无法采用EBSD取向分析进行研究,除非从研究菊池谱信号强弱角度去分析。(2)几何必需位错(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 GND),为了配合材料各部分的应变梯度并维持材料的连续性,需要GND维持不均匀塑性变形造成的晶面弯曲,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取向的改变来研究GND密度。
    GND计算方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W. Pantleon, Scripta Materialia 58 (2008) 994–997。首先,根据EBSD数据,计算晶格弯曲张量(Curvature tensor)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
    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2(公式8-1)
    其中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3表示沿着X,Y,Z方向的单位长度取向差梯度,但由于二维扫描,Z方向的取向差梯度无法获得。
    Nye位错密度张量(dislocation density tensor)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4可以表达为:
    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5,其中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6为克罗内克δ函数(Kronecker delta)(公式8-2)
    由于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7未知,因此最终只有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8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9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0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1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2可以计算得到。
    最后,根据滑移系中每种位错类型所引起的局部晶格弯曲不同,通过线性优化后,计算出每种位错类型对晶格弯曲张量的贡献,最终计算出位错密度。
    如果滑移系不确定,可以根据文章L.S. Toth, et al. Acta Materialia 117 (2016) 35-42给出的下列公式简单计算GND位错密度:
    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3(公式8-3)
    在EBSDTool主界面中,点击“Plasticity”->“GND Density Evalution”,或直接点击dislocation.png按钮,打开图8-1左侧所示的“GND Density”界面,在这个界面中,用户先在左上角选择要分析的晶相,然后在给定的滑移系(“Slip System”)模块的滑移系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滑移系,这里需要注意,目前滑移系的选择只针对FCC,BCC和HCP材料,其他晶体结构会提示“No available slip system!”,但可以输入柏氏矢量长度用公式8-3来计算。
    这里以常规的FCC晶体为例,选择FCC全位错滑移系{111}<11-0>/2,此时软件根据晶格常数自动计算柏氏矢量长度,然后点击add.png按钮,将其添加到列表框中;如果添加错误,也可以点击Delete.png进行删除。点击“Dislocation Info”可以在matlab command window中显示当前选择的滑移系的信息。选择好滑移系后,点击“Calculate”对位错密度进行优化和计算,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分析完之后,点击“Plot”按钮,可以得到位错密度分布图,如图8-1右侧所示。
    在“Mapping Options”模块,用户可以选择绘制位错密度分布图(“Dislocation Density (um^-2)”),位错单位是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7,乘以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8就为常用的8.1 几何必需位错密度计算 - 图19单位。也可以绘制位错密度张量(Dislocation Density Tensor)或晶格弯曲张量(Curvature Tensor)分布,如果不进行“Calculate”优化,则只能获得部分分量;反之,可以获得所有9个分量。图的显示修改与4.1节EBSD二维图绘制方向完全相同,不再详细介绍。
    最后,点击“Save Data”可以将数据保存为“.mat”数据或者保存为文本数据。保存的“.mat”数据下次可以通过此界面的右上角按钮open1.png添加进来。也可以点击“Apply GND Density to EBSD Data”,将分析结果添加至主页数据表格中,进一步绘图和分析。
    image.png
    图8-1 GND密度计算